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探求「問」的學問

探求「問」的學問

(圖① 圖② 圖③為文中例題圖片)

小學數學課堂,普遍存在這樣的現象:教師講了許多次的問題,學生似乎也都認真聽了,然而,過不了幾天,照樣出錯;課堂教學變成了由教師提出一系列問題、學生匆忙應對教師提問的過程;有些課堂內容設計,看似難度很深,教學效果卻一般,甚至效率低下……究其原因,都是因為學生沒弄清問題的本質,缺乏深度思考。

有沒有一種課堂,它以學生終身發展為最終目標,抓住數學本質展開一系列教學活動、進行專業對話,從而實現學生思考力的提升和綜合素養的發展呢?為此,山東省安丘市實驗小學數學教師團隊提出「深度追問」教學研究,從理念轉變到方法改革,從知識調整到本源追求,從整體建構到細節打磨,開始了一場課堂教學的革命——以「深度追問」打造獨具特色的智慧課堂。

課堂上的深度追問,其關鍵點就是「深度」二字。深度追問教學的基本路徑是: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精講點撥—深度追問—拓展提升。它以學為核心,突出問題的導向作用,在看似無問題處提問;課前充分預設,針對不同思維進行追問,提出「以反思為主、直指知識本質、涵蓋教學重難點」的問題。

例如:在「3的倍數特徵」這節課上,教師提問:「請你任意找幾個3的倍數,用計數器表示出來,看看各用了幾個珠子,你有什麼發現?」接著繼續追問:「是不是這就是3的倍數的特徵呢?再大一點的數是不是也具有這個規律?」

此時,教師連續的幾次追問,是促進學生思考的催化劑。而「為什麼2和5的倍數只需要看個位,而3的倍數需要把各個數位上的數加起來?」這樣的深度追問,最終引領學生透過現象進行深入的比較和辨析,深入挖掘知識本質,讓學生從思維的原點出發,逐步感悟數學本質。

再如:五年級「分數的意義」一課,可以清楚體會到「深度追問」教學策略的魅力所在。(例題圖片見文章頂部)

①在下面每個圖裡塗色表示出1/4。

教師提問:同樣都用1/4表示,為什麼塗色部分不一樣大呢?

②用分數表示下圖中的塗色部分。

教師提問:塗色部分是同樣大的三角形,為什麼所表示的分數不同呢?

③用分數表示下面圖中的塗色部分。

教師提問:仔細觀察,單位「1」一樣,塗色部分的心形個數也一樣,為什麼表示的分數卻各不相同呢?

④教師提問:請同學們想想,以上各題在表示分數時,都有一個什麼共同的地方?

在這裡,沒有教師的一味說教,也沒有學生的被動接受。教師的四次追問恰到好處,問在關鍵之處。學生們思考著、討論著,「我來講」「我糾正」「我要問」……人人敢於表達自己的觀點,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

特別是第四次追問,在當今的課堂中,非常容易被教師忽視,看似一個小小的追問,卻給學生留下了整理思維的空間。就是因為教師的不斷追問強化,才有了課末學生總結時的精彩感悟:「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懂得了做完一道題後,還要多想想為什麼……」在座的教師們聽了學生這句話,無不感到欣慰。

學校「深度追問」教學法實施以來,在引領教師專業成長、促進學生思維發展、構建具有生命力的智慧課堂等方面已取得明顯成效。在各級教研室組織的一系列教學展示活動中,安丘實小師生成績突出。其中,教學法實施骨幹教師曾獲省、市數學優質課一等獎;「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等諸多課例獲安丘市講課、評課活動第一名;該課題被山東省教科院確定為青年成長課題;《培養學生深度思考問題的能力》《內化思想方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等近10篇專題論文在《山東教育》發表。

「數學的教育價值在哪裡?也就是說它要給學生留下什麼?」史寧中教授的這句追問,會一直引領我們在課改道路上不斷探索、不斷創新。

(作者:張寶成 趙瑞麗,單位:山東省安丘市實驗小學)

《中國教育報》2018年05月09日第9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上海統籌推進「雙一流」建設
出台學前教育教研指導責任區制度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