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何說戰國四公子是六國最大的毒瘤,除了信陵君沒一個好人

為何說戰國四公子是六國最大的毒瘤,除了信陵君沒一個好人

原標題:為何說戰國四公子是六國最大的毒瘤,除了信陵君沒一個好人


當轟轟烈烈的戰國時代步入晚年的時候,秦國的一家獨大令得其他六家「雄」字輩諸侯國很壓抑也很受傷。



為著這種不利局面趨於平衡,也為著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諸侯國中的「肉食者非鄙」們紛紛想出了各種「救亡圖存」的方式。


他們或是聯盟諸國,他們或是網羅人才,他們或是尋求變革,他們或是力圖發展,無一不是追尋著將自身做大做強的軌跡而奮發。

這類人物中的佼佼者,大家所公認的有四個,他們具有一個相似處,都是以「養士」而聞名天下。



即以禮賢下士的態度,廣招門客,以壯大自身勢力。


因為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是王公貴族出身,或是先前國家君主的後裔,因而地,當時代人將這四位仁兄,稱作為「戰國四公子。」


這四位,知道點戰國歷史的人應該是不會陌生的,他們就是齊國的孟嘗君、趙國的平原君、楚國的春申君、魏國的信陵君。


孟嘗君,名字叫做田文,他老爹是先先前的齊威王的兒子,按輩論資來說,他老爹也就是先前的齊宣王的同父異母的弟弟,當前的齊愍王的叔父。


如其他的宗室大臣般孟嘗君有著自己的封地,薛邑,他的生活還是蠻富足的。


因而地,這得以讓他可以從容地招收接待從各地而來的賓客,據說,他家的食客已經達到了四位數,約是在三千左右。


孟嘗君最為人所熟知的是「雞鳴狗盜」的故事。在這個事件里,他的三千門客中的兩位老兄以模仿雞叫的絕學和學狗叫偷盜的本事將孟嘗君從秦國的軟禁中拯救出來。


這一事件,雖然讓人領悟到了養門客的諸多好處以及即使卑微小人也有妙用的道理,但也讓人明白了其實地孟嘗君所豢養的眾多門客中真實大才的不多,混吃混喝的倒是不少。


名聲很大的孟嘗君實際上是稱不上「賢能聲譽」的,他「養士」的最終目的,並不是為的齊國強盛,而是自身勢力的擴張,以便更好地掌握齊國的大權。


而他在政治外交上的手段實在不咋的,以一己的私怨,聯合著多國部隊數年伐秦,將齊國的國力消耗不少的同時,卻未有給齊國帶來了任何的好處。


「近交」而又「遠攻」,這樣沒頭腦的事,也虧他做得出來。


孟嘗君的個人脾性也沒有傳說中的那麼好,本身顏值不高的他,還自以為是「顏王。」


有一次路過趙地時,趙國人對他的糟糕形象未有留下深刻印象,而說了一些過激的評判語。


他一氣之下,帶領著門客竟是以「斬殺一百多人,滅掉一縣」的代價,給自己找回了顏面。


所謂歷史書上所稱頌的「賢德人士」也就盡干這些事了。


齊湣王時代,孟嘗君竟然聯合著各諸侯國差點就將母國齊國給滅了。


只是為了一時的意氣,置國家利益而不顧,以傳統的標準評判,這就是「不忠不孝不智不仁不義」的典範。


平原君,名字叫做趙勝。


他是戰國時代鼎鼎大名的趙武靈王的兒子,先前的趙惠文王的弟弟,當前的趙孝成王的叔父。


趙惠文王及趙孝成王當政時代,趙勝一直都是趙國國內極具實力的國相。


他的門客也不少,據說,也有著小几千人。


出名的卻是不多,我們所熟知的要屬那個「毛遂自薦」的毛遂和說著「白馬非馬」的公孫龍,但以品質而言還是比孟嘗君強了些。


趙勝老兄也是「名不副實」的最佳代表,他最為出名的是他的極度近視眼。按史書上的說法,那就是「利令智昏」的典型。



趙孝成王四年(公元前262年)韓國守將頂不住秦國的壓力,自願將上黨之地獻給趙國。沒有過多的考慮下,趙勝便慫恿著趙孝成王接受了這一燙手的山芋,戰國時代後期最為著名的長平之戰也因此而爆發。


正是這一戰,將趙武靈王積累起來的趙國所有家底全都拼光,本該有實力與秦國叫板的唯一諸侯國就此衰落而不振,這也就具有了當年龐涓著了孫臏道的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所擁有的功效。

平原君的真實能耐就是這些,表面上看起來呼呼咋咋的,辦起事來一點也不牢靠,只顧著近邊的眼前利益,而卻不會從長遠局面去打算。



以能力而言,他是極不適任趙國國相這位置的。趙勝又把持著大權不放,最終地,將自己的國家給搞垮。


春申君,名字叫做黃歇。



他是四公子中的一個另類,他沒有顯赫的出身,即使追溯到先前,他的祖輩們中最可以拿來作為炫耀資本的也只不過是一位曾經在楚王朝中任職過的大臣。


他的成就全是因為他的奮鬥與努力,因而地,「四公子」中黃歇是最有心機,最會玩弄權謀的一個。


以實際情形而論,「四公子」之中,黃歇又是名氣最小,實際能力最為低下的一個。


黃歇人生中最為出彩的一篇,還是在他年輕氣盛時做下的。


那時的楚國是楚頃襄王當政的時代,這位楚王不顧楚國沒落的事實,自視甚高,沒有聯繫實際竟然地違反客觀規律向強大的近鄰秦國發起挑戰,結局當然是可以預料。

楚國連連失地,即將朝不保夕,這時候,黃歇出現了。


作為楚國的使者,他以出眾的辯才說服了秦昭王,得以讓由「戰神」白起所領銜的秦、韓、魏三國聯軍撤軍了。


正是有著這樣的功勞存在,外加上黃歇想著法子讓在秦國做人質的楚太子熊完安然回歸,等到熊完先生繼位為楚考烈王后,黃歇憑藉其無可比擬的功績,就成了楚國的相。


黃歇同志雖然會玩心計,最後還是給人玩了。玩他沒商量的是他最為信任的門客李園。


這位老兄也不簡單,他把自己的妹妹順給了黃歇,等到妹妹懷孕後,又建議黃歇將妹妹順給無子的楚考烈王。


李園的妹妹很爭氣,生了個男孩,被立為太子,李園妹以子而貴成為王后,李園水漲船高也被提拔到了高位。


楚考烈王一死,李園就對黃歇下了手,玩了一輩子陰謀的黃歇同志全族都遭了殃,落得個「四公子」中最為悲慘的結局。


隆重推出與介紹的是最後一位,信陵君。


他的名字叫做魏無忌,他是先前魏昭王的小兒子,當前的魏安釐王同父異母的弟弟。


其他四公子「養士」,不是為了裝點門面,圖個虛名,或是為了擴充自己的勢力,以更好地掌握政權。

因而地,他們的所謂「禮賢下士」帶有很強的目的性和動機性,這也造就他們對待「士」上難免得有些言不由衷的意味。


只有信陵君在對待士人的態度上,非常得純正。


這從一件小事上就能看出來。


當信陵君在趙國政治避難的時候,他和邯鄲城的毛公和薛公打得火熱。


邯鄲城內同樣以「好士」而著稱的平原君就想不明白了,這兩位怎麼看也不怎麼像有用處的,而且還是地位低下的人,信陵君這麼儘力巴結他們是否有點那個了。


信陵君即刻回了一句,將平原君的「養士」真面目給揭穿:「我聽說平原君是賢德的人,看來平原君所謂的『好士』其實也只不過是求『豪舉』(裝點門面),並不是真的好賓客。毛、薛是算得上是賢人了,我在大梁就聽說了,所以來和他們結交,哪還計較他們的出身的。現在平原君竟然認為這是件羞恥的事,看來我和他不是同一個世界的。」


信陵君的話還是講出了那些所謂的「好士」之人的本質,他們所好的並非「士」,而是「名」和「利」,「好士」只是為達到這一目的的手段。


這點上,恰是信陵君所不能苟同的。


在政治上信陵君也具有獨到的眼光,當年魏安釐王想聯秦伐韓,他就指出,秦國是靠不住的,只有韓國才是可以聯合的對象。


韓國就是魏國的屏障,依據唇亡齒寒的定律,若是韓國滅亡了,下一個就輪到魏國了。

實際上,歷史進程也是這麼發展的,當秦吞併了韓國的五年之後,魏國也被秦國給蠶食了個乾淨。


信陵君的門客也不太賴,往往是在關鍵時刻起到關鍵作用,即使是那些曾經在他手下混過的食客,也有幾個成為後來那個大時代中的風雲人物的。


其中最為著名的有兩個,我們應該會熟悉,張耳和陳餘。


他們一個做了趙王,一個做了代王。


軍事上,信陵君幹得也不賴,曾經兩次擊敗強大的秦軍,從而將處在危難中的趙國和魏國拯救出來,其中一次還留下了「竊符救趙」的經典典故,詩仙李白在名作《俠客行》中還特意提到了這件事。


因為是名聲太響,功績太大,信陵君受到了魏國老大魏安釐王的猜忌,在秦人的離間計運用下,信陵君在鬱郁不得志中渡過了他的後半生。


從來英雄多寂寞,唯有賢者留其名。



漢高祖劉邦是很佩服信陵君的,當了皇帝後,每次巡遊到大梁,他都會去拜祭這位風度翩翩的濁世佳公子。


劉邦還非常特例地派了人為信陵君守陵,信陵君也因此成為唯一一個不是戰國時代的王者而享有西漢王朝這項特殊待遇的人。

後來的人們對戰國四公子的評價,歷來褒貶不一,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之中,難以得到統一,但不可否認的,正是他們的存在,攪動了戰國風雲,影響了歷史進程,或多或少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他們是那個時代環境下的特殊產物,由他們點綴下的戰國時代更為亮眼,他們是那個時代當之無愧的「天皇巨星。」


《憑欄觀史》特約撰稿人 菊花茶/文

菊花茶,本名鄭良,網名菊花茶163,天涯新浪論壇知名歷史作家,資深三國控。曾發表過《華山論劍》、《歷史原來是這樣的》、《三國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快意恩仇的人生》、《禍起蕭牆》等文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憑欄觀史 的精彩文章:

歷史而非演義上的徐晃和關羽,誰更強?
兩親兄弟國邊界啥都沒有,只有一條大河

TAG:憑欄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