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價格悖論與攤還分析

價格悖論與攤還分析

經濟學裡可能見到過類似這樣的案例:

買一本40元的書,為了得到20元的優惠,可能願意辛辛苦苦跑半個城市去特價書店買;可買一部4000元的手機,同樣的20元優惠,往往連下樓的衝動也沒有。

《經濟學原理(第6版)》原書

基於人們評估相對價格的趨勢,或者心理賬戶理論(行為經濟學),再忽略掉互聯網的因素……這大概成立的。

但,究竟是為什麼呢?

這是否就是「短視」的表現呢?

換句話,貪小便宜究竟理不理性?

……

回答是:這反而是適當的做法

我們從攤還分析(又稱,分攤分析)的角度來看。

首先,在演算法中,攤還分析是用來評價程序中的一個操作序列的平均代價,有時可能某個操作的代價特別高,但總體上來看也並非那麼糟糕;可以形象的理解為把高代價的操作「分攤」到其他操作上去了,要求的就是均勻分攤後的平均代價。

當這個操作序列趨向於無窮時,攤還的平均代價往往漸進於一個函數,由此還可以引出攤還複雜度的概念。

下圖為一個攤還分析的簡單示例:

某連續操作f(t)在某區間上的攤還

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中,比較典型的例子是:對於向量(即,數組)溢出時的擴容操作,採用加倍擴容策略而不是追加常量的空間。加倍擴容的平均分攤複雜度遠小於常量擴容。下圖取自鄧神的《數據結構(C++語言版)》。

向量擴充圖解

加倍擴容法的實現及細節可參考書中的P34~36。

《數據結構(C++語言版)》原書

好了,我們來分析最開始的問題。

比如,將「消費40元」當做一個操作,它的代價是「20元優惠」,顯然,這可以被視為一種「正」的代價。相對的,對於4000元的手機,對應「消費40元」的100次操作,它的代價仍然是「20元優惠」。

也就是說,對於長時間的平均分攤代價,同樣的20元優惠,買書比買手機高了100倍!而由於優惠是「正」的代價,這導致優惠買書的預期收益非常高。

可以看出,人們對收益的權衡,會潛意識地使用攤還分析,考慮長期效應。即,攤還分析是一種自然的策略。

進一步,哪些商品適合於攤還分析呢

自然是長期使用品,即「必需品」。

但怎麼區分「必需品」和「非必需品(奢侈品)」呢?

傳統的經濟學通常以市場上該商品的需求價格彈性(可視為,價格對需求的偏導數)作為區分的指標。

但是,僅僅以市場定義的範圍來作區分,如冰淇淋市場和香草冰淇淋市場,而不區分面向張三的冰淇淋市場和面向李四的冰淇淋市場,對個人偏好的體現是遠遠不足的。現代由於數據挖掘的深入,這種面向對象的趨勢就更為明顯。

比如,假設有一個修過手機屏6次的頻繁吃土青年,外屏4次、內屏1次、屏幕總成1次。而且由於對手機不愛護的生活習慣,今後也可能繼續修手機233。

那麼,修手機的消費,對該青年來說就更傾向於長期使用品,於是需要攤還分析;而對於粉底、女裝一類的商品,則更傾向於奢侈品(需求量小趨於0,加上價格不敏感),可能就用不上攤還分析。

那麼,問題是:在不考慮時間成本的情況下,是否應該購置一台新手機?

對於普通安卓手機,更換外屏的花費在90元左右,更換內屏/總成的花費在200元左右。假設該青年半年摔一次手機(?),則平均分攤花費可估計為(X*1000/3/360 + 90*80%/360/2 + 200*20%/360/2=)X+0.15元/天。

假設此時更換新手機,選擇價位Y千元檔,生命周期T假設為3年,且前1年不摔(?)。則分攤花費為(Y*1000/3/360 + 0.31*2/3=)Y+0.20元/天。

於是結論是:(僅考慮當前攤還分析)若Y比X便宜500元,那麼購置新手機就是明(ji)智的選擇。

當然,深入研究分攤費用隨時間的變化趨勢,綜合考慮個人偏好,可以得出更精準的策略。但重點是,要敢於量化指標,而不僅僅停留於對客觀事物的定性狀態。如下圖示例的一個粗略的模擬演算:

攤還分析實例:手機問題

其中,藍色粗線為標準曲線(X=2,T=3),其它為對照組(Y任取,T=0)。橫軸單位為半年,縱軸為攤還費用的對數值。

可以看出。

定量,往往能更好地定性。考慮長期,可能做出不同選擇。

但,不僅僅可以在時間上進行攤還,還可以在空間上進行攤還。

比如,下面考慮一個標準正態分布

簡單提一下正態分布的歷史。正態分布的實質認識源於最小二乘法的發現,最小二乘法源於對自然規律的猜測——最大概然估計。因此,正態分布實際是反映最可能的現實。

考慮標準正態分布在整個實數軸上的分攤,容易得到分攤值為0。這是一個退化的情況,我們主要考慮非退化(即,具有一般性)的情況。

比如,取定區間[-δ,δ],δ為方差,此處顯然為1,即[-1,1]。只考慮標準正態分布在[-1,1]內的分攤。

正態分布在[-1,1]上的攤還

如上圖。此時,將極限定義為:固定[-1,1]區間不變,標準差δ不斷趨於0,則分攤極限值趨於1/2=0.5。

注意到,當δ不斷趨於0,該正態分布趨於一個「單位脈衝」(又稱,Dirac函數,當然,這裡還需要一個適當的比例放縮變換,放縮係數為2:1),波峰形狀變得集中而陡峭。這說明,對於特定點趨於極限的脈衝式效應,有時可以通過區間分攤來獲得有限值。

現在嘗試考慮數學物理中著名的齊次化原理(Duhamel原理)。它是物理學上的一種簡化手段,其作用如下圖所示:

齊次化原理圖解

可以看出,齊次化原理的主要目的將原本連續的函數,當成間斷的脈衝的無窮疊加(這種無窮疊加表現為脈衝的連續化,最後成為一個積分)。它是將無窮小區間上的一個分攤的量,收束成集中點上的脈衝,類似於攤還分析的逆過程

再考慮傅里葉變換。Fourier變換是將時域信號轉換為頻域信號,Fourier解析是將頻域信號轉換為時域信號。對於任意的一個正/餘弦周期時域信號基,都對應唯一的頻域值。如下圖所示(摘自知乎):

從Fourier(離散)級數到(連續)變換

從頻域到時域,正像是攤還分析,將每個脈衝對應分攤到整個時間維度上;從時域到頻域,也像是攤還分析的逆過程,將時域上連續的信號收束為頻域上的一組脈衝。當時域上的周期性越差(周期越長),頻域上的脈衝更加密集,最終得到一般的連續函數。

它與齊次化原理的本質相異之處,僅僅在於選擇的收束基不同而已。而且,這組基選的非常巧妙,導致部分揭示了周期現象的本質。(相對而言,齊次化原理的基就比較平凡;另外,如果選擇有限多個平凡基,再推廣,很容易聯想到數值積分中經典的手法「插值」;甚至,結合矩陣理論,這些都可看做是一種空間到空間的變換,只不過在某些空間中看同一個問題的形式更加簡潔罷了。這裡就不展開敘述。)

下面我們再分析一個湍流的例子。並從時空攤還的角度進一步理解攤還分析。

考慮(均勻各向同性)湍流的長期效應。

不妨先簡單提一下,各向同性湍流的歷史。1935年,G.I. Taylor在風洞實驗的均勻氣流中設置一排或者幾排規則的格柵,均勻氣流垂直流過格柵時產生不規則擾動。這種不規則擾動向下游運動過程中,由於沒有外界干擾,逐漸演化為各項同性湍流。發展了各項同性理論。

先說湍流,湍流的流動一般分解為時均運動(穩態分量)和脈動運動(隨機分量)。其中,任一時刻的時均運動都是該時刻湍流的無規則運動在空間上的攤還。

由於湍流的耗散作用(含內部和邊界),儘管可能存在間歇的波動,一個不受干擾後的湍流最終將趨於穩態(如考慮管道流動,其脈動將衰弱至0,接著時均也將隨後衰弱至0)。

即,一個長期的湍流運動,可以描述為在空間上、時間上的攤還。

……

從以上幾個簡單的實例中,讀者應該能夠漸漸體會到攤還更深層的意義:攤還,就是將任意維上短暫的(脈衝)效應儘可能分散到維的全域上,對任何維度都是成立的;無論時、空,或者更抽象的維度。(進一步,如何考慮非整數的維度,即「分形」對象呢?)

價格在時間上的攤還分析,指導著消費者的購買行為;成本在空間上的攤還分析,指導著生產者的產業發展(規模效應);甚至,思考發達國家的污染排放在歷史和全球上的攤還(溫室效應);衝量在作用面上的攤還;脈衝星在宇宙空間視差上的攤還……

當然,重點不是應用,而是,在面對一個問題或處境時,能自然而然地想到攤還的思路。(在面對不同的問題的時候,多數的思路往往是一致的。如何構建新思路,也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

甚至,動態規劃,數值逼近……所做的無非就是某種合理的簡化。簡化到什麼程度才叫合適呢?我們究竟需要多少知識才能做出好的決定?那麼,資訊理論的雛形就躍然紙上了……所謂觸類旁通。

那,極好了。

……

借季羨林先生《留德十年》的一段話做結尾:

我只是一個人在夜深人靜時,伏在枕上,讓逝去的生命一幕一幕地斷斷續續地在我眼前重演一遍,自己彷彿也成了一個旁觀者,顧而樂之。

願生命的一分一秒都充滿平和與喜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思維之海 的精彩文章:

TAG:思維之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