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處理孩子的問題上,你也可能是這樣的媽媽

在處理孩子的問題上,你也可能是這樣的媽媽

昨天在曹宏老師的朋友圈看到這樣一段話:

社會心理學中,在只能處理事情的關係里活,叫生存。

能夠處理你的感受的關係,並給自己時間關注自己的感受,叫做生活。

認識自我是選擇的基礎。

幸福家一階段的課程結束後,發給我們每人一包種子,讓我們回去種。在培育種子的過程,我發現,生命有一種生存本能,只要環境適合,它就會盡全力去生長。這種本能所有生物都俱有。所以我們天生下來就是有處理事情的本能。這個本能是趨利避害的,我們每一個人每一次處理的事情都會是權衡過後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按照事情層面上來說,我們每一次的選擇都是沒有錯的。

最近有幾個春春期孩子的家長來諮詢說:孩子越長大,越不聽話,管不了了,該怎麼辦?

關於這個問題我有個疑問:孩子為什麼要聽話?

孩子為什麼要聽話?父母說這句話的潛在意識是:我是對的,你必須聽我的。假設這一條是成立的,父母確實是對的,孩子就是錯的。對錯觀一旦成立,父母和孩子就成了對立面。孩子所有的精力都會放在與父母的對抗上。而不是如何改進錯誤上。

為什麼會這樣呢?家庭教育中有一句話叫做:先心情,再事情!我們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父母是站在事情的角度去看待問題,而孩子卻在情感區域等待父母的理解。

下面是一張人類腦部結構圖,我們的大腦就像是一所房子,裡面有不同的房間,當我們在說事情的時候,我們是在中前額皮層中的,也就是房子的上層,而孩子陷在情緒里,他是在一個叫杏仁核的地方,也就是房子的下面一層。父母和孩子溝通根本不在一個層次不在一個房間。你說的再對,他接收不到,有什麼用呢?

你在說事情應該怎樣怎樣做,而孩子感受到的是,你不認可我,你不理解我,你不支持,你在批評我,你覺得我很差,你根本不愛我。那我跟你有什麼可說的呢?對立面就這樣產生了。

那如果要孩子聽話,我們應該怎麼做呢?先去到他在的房間,把溝通調在一個頻道上,用杏仁核和他說話,即我們先把自己從事情的層面調到情感的層面上來,先說出自己和孩子此時的感受,對他表示認同與理解,讓他收到不管發生什麼父母都會和你在一起這樣的感受。

比如說考試成績不理想,先這樣說:你這次考試的成績出來了,你自己怎麼看呢?是不是有點難過?我覺得吧,在考試的時候你肯定已經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了是吧?那我們來看一看,是什麼原因為什麼會這樣呢?

這樣沒有說沒有對他進行評價,沒有指責他不好,說出了他的感受,也對他給予了認同,不會讓他和父母對抗,不對抗才有精力去發現自己的不足並且改正。

當然,這看起來似乎很容易,但是在我們實際的過程中卻遠遠沒有這麼簡單,首先,我們要保持覺察,別說孩子的感受,很多的時候我們往往直接是忽略掉感受的,因為我們長期處在處理事情的層面,自己的大部分感受也是壓抑著的,可能我們連自己的感受都感受不到,何況是孩子的感受。

我前面也寫過幾篇關於如何與孩子溝通的文章,但是其實我自己還是會忽略掉感受,當我覺察到與孩子不在一個頻道時,往往調整過來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從前這個時候,我也會覺得自己很失敗,但是現在我接納了自己,我目前就是在這個位置,坦然的接受這個現實,再從這個現實出發,我才能到達更高的地方。

回到開頭,孩子不聽話了,管不了了,怎麼辦?我們不僅僅要活在處理事情的關係中,我們還要活在處理感受的關係中。接納孩子所有的情緒,進入他的內心,讓他感覺到安全,不會被指責,不與父母對抗。凡事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

但這所有的前提是:你得先學會處理自己的情緒和感受。接納自己的不足,允許自己還有不完美。當你接納了自己的不足,也不會再對孩子要求太高,當你允許了自己有不完美就允許了孩子的不完美。這個過程,也許有點難,有些煎熬,我也陸續會在公眾號分享,我一路走過來的歷程。相信我,走過來,一定是個開闊的世界。

作者介紹:

我是秋蘭,兩個孩子的寶媽。在育兒的路上,曾經走過太多風雨,所以努力成為了一名家庭教育指導師,希望在育兒踐行的路上,給到孩子更多的理解與支持。如果你也是寶媽寶爸,可以關注我的公眾號,我們一起成為更好的父母。

福利大放送:

關注公眾號回復 好媽媽 贈送尹建莉老師《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電子書一本。

如有疑問,關注公眾號回復 微信 獲取作者微信二維碼添加好友

感謝您的關注和轉發,您的舉手之勞或許正是別人千百度的尋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命美好的浪費一 的精彩文章:

TAG:生命美好的浪費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