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積極廢人:我們都是高級策劃人,低級執行者

積極廢人:我們都是高級策劃人,低級執行者

靜靜教主

最真實的個人成長公眾號

2018.05.05 GOODNIGHT

作者:教主

?

01

上個月,寫稿特別忙,為了激勵自己,我把微信昵稱改成了:寫不完不睡覺。

然後,快到凌晨2點,我開始勸自己:

不行了,腦子已經轉不動了…

太晚了,硬撐下去也寫不出好東西…

很多人的計劃,幾乎都是這麼廢掉的。

一次次地勸自己,我今天很累了,我明天還有時間...

有些人拖到最後,會糊弄著把一件事情做完,

有些人拖到最後,會直接把原本的目標丟棄。

比如,身邊有個朋友,為了激勵自己每天運動,在桌上貼了個便簽「不堅持運動就不活了」

一個禮拜之後,自己默默地把便簽撕掉,當做什麼都沒發生過。

這種善於給自己立flag,但又永遠都做不到的人。現在有個新詞,叫「積極廢人」

這些人心態積極向上,行動上卻宛如廢物。經常會在間歇性享樂後恐慌,也時常為自己的懶惰自責。

02

執行力低的原因之一:

及時享樂就是人類的本性

曾經有人做過一個實驗。19個黑猩猩對抗40個人。雙方通過比拼,來贏取一定數量的零食。

比拼的規則,就是看誰能在「誘惑」面前控制住自己。黑猩猩和人都有兩種選擇。

①不用等待,就可以立馬拿走眼前的兩份零食,

②需要等待兩分鐘,時間到了就可以拿走眼前的六份零食。

你可能會覺得,不就是等兩分鐘嗎,肯定是人都會選後者啊~

但實驗結果卻是:72%的黑猩猩選擇了等待,81%的人選擇了及時享樂。這就是人的本性,在自制力方面甚至不如黑猩猩。

我們很清楚怎麼做能換來更好的結果,於是給自己制定了各種各樣的計劃和目標,但我們骨子裡卻抵制不了「休閑,娛樂,零食」的誘惑。

有人說,積極廢人不是沒有遠見,而是習慣了給自己的未來打折,他們喜歡犧牲明天換今天,讓明天的時間來補救今天犯的錯。

所以,當你想拖延、想享樂的時候,要記得提醒自己:千萬別犧牲明天換今天。

03

執行力低的原因之二:

大腦的固有缺陷在作祟

在生活中,你可能經歷過這種狀況。

周一,你興緻勃勃地計劃,本周務必要完成某個任務,突破工作上一成不變的死相。但過了一個月,計劃還是當初的那個計劃。

其實,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人類大腦固有的缺陷:大腦是分不清楚當前結果和未來承諾的,它會對能完成目標的可能性感到興奮,它錯把可能性當成真正完成了目標。

也就是說,雖然你什麼都沒做,但是大腦已經獲得了滿足感。自然你的執行力就不會有多高了。

這時候,比較管用的方法是用獎勵來刺激自己,產生行動力。

比如,某位名人,為了讓自己養成早起的習慣,就獎勵自己:每天6點起床,可以玩半個小時遊戲。然後開始晨跑,吃早餐,工作。

但切記,這種娛樂性質的獎勵要謹慎選擇,你要確定能夠及時控制住自己,別一玩把一天都玩沒了。

04

執行力低的原因之三:

你的目標本身就有問題

現在大家都宣揚要跳出舒適區,但對於抗壓能力不強的人來說,跳出舒適區不是要把自己逼死。

你之前一本書都沒看過,就別給自己制定今年50本的計劃

你之前從來不運動,就別要求自己,從今天開始每天都要跑步

這種目標制定起來很爽,但實際上也最沒用,因為你根本無從下手。

制定目標的核心,在於你要找到自己能力的臨界點。既不要超出自己能力範圍太遠,也不要遠遠低於自己的潛力。

就像打羽毛球,如果對手比自己強大得多,你會產生挫敗感,如果對手比自己差得多,你又會產生厭倦感。

所以,想享受這個過程,你就要找到和自己的能力勢均力敵的目標。既不要低估自己,也不要眼高手低。

太強求的跳出舒適區只會讓自己產生焦慮。

你制定的目標只要每次都超出自己能力範圍一點點就夠了。

05

執行力低的原因之四:

有時候你做不到,其實「不怪自己,怪別人」

1971年,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菲利普主持了「斯坦福監獄實驗」,審視情境社會角色對人行為的影響。

菲利普找了一些身心健康,情緒穩定的大學生,把他們隨機分為兩組。一組扮演獄卒,一組扮演犯人。然後讓他們呆在模擬的監獄環境里。

沒過幾天,原本單純善良的大學生就成了殘暴的獄卒,而那些扮演犯人的大學生大多也心理奔潰,變得逆來順受。

在短時間內,成功把天使般的學生變成惡魔。這就是著名的路西法效應。

我講這麼「可怕」的實驗,是希望你能看到所處情境所扮演角色對人類行為的影響。

你把自己置身於什麼樣的情境,你把自己當成什麼樣的人。就會換來什麼樣的結果。

馬歇爾在《自律力》一書中也特彆強調了環境對人行為的影響

他認為,積極的環境會塑造積極主動的人,消極的環境會你變得暴躁,拖沓。

可以想像,假設你身邊都是做事拖拉的人,那麼你也就永遠都不可能變得自律。

所以,謹慎挑選和你同行的人,嚴格規劃你所處的環境。別覺得自己主動性很強,人都是被影響著成長。

06

執行力低的原因之五:

只會後悔和自責,而不思考怎麼改進

積極廢人的一大特點就是:每次完不成目標的時候,都會特別後悔和自責。

但自責過後,該是廢人還是廢人。計劃還是一如既往的完不成。到最後連自己都厭倦了自己。

怎麼改進這種狀態?

「自律專家」馬歇爾說,能夠讓你完成計劃,形成自律最便捷的工具其實就是一個小表格每日問答表。

舉個簡單的例子,你給自己制定了一個「要早睡早起」的目標。那麼你就可以在這張表上寫出以下幾個問題:

我今天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早睡了嗎?

我今天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早起了嗎?

每天睡前,根據表格上的問題給自己打分,每個問題滿分10分。

為什麼這個表格有助於你完成計劃,養成自律力?

一般人檢測自己是否完成計劃的方法是:我今天完成這件事了嗎?完成就劃掉,然後就過去了。

但「每日問答」表利用「盡最大努力...了嗎」的疑問句,會促使你衡量今天自己的努力程度,調動你的大腦進行思考,明天應該怎麼做才能比今天進步。

人腦很懶惰,從來都不願意主動思考,所以,你應該學會「逼迫」自己。

07

最後總結幾句,不想繼續當積極廢人的人,就去做這幾件事:

想拖延的時候,提醒自己,別犧牲明天換今天

每完成一個小目標,要給自己適當的獎勵

學會制定合理的目標,找到自己能力的臨界點

無論如何,都想辦法把自己塞進一個積極的環境

恐慌和自責沒用,而是要強迫自己學會反思

PS:

又是很久沒更文,希望對你有啟發

- End -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靜教主 的精彩文章:

TAG:靜靜教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