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寶寶性格培養之-如何提高孩子的忍耐力?

寶寶性格培養之-如何提高孩子的忍耐力?

提到育兒很多人自然想到寶寶的吃、喝、拉、撤、睡,但更重要的是寶寶的性格培養,嬰幼兒時期的性格培養直接決定著未來的性格特徵,如錯過這個雕塑期,將後悔莫及。

性格是一個人對現實的穩定的態度,以及與這種態度相應的,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中表現出來的人格特徵。性格的成因很複雜,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分別是基因遺傳、成長期發育以及社會環境的影響因素。可以說它既有來自於本身的因素,同時也具備著相應的環境影響。從這個角度分析,性格是可以改變的,可需要大量量變之後的質變作用。由此可見,父母在嬰幼兒期對寶寶性格的引導和培養是不容忽視的環節。

面對競爭激烈、紛繁複雜的世界,挫折忍耐力當然是比較值得錘鍊的一種性格特質,如何從小培養,「從小」具體指小到什麼年齡?從哪些方面著手呢?肯定是家長們非常關心的話題。接下來,將根據本人的經驗與大家分享一下:

建議在寶寶三個月大時就可以進行針對性的培養,3--6個月以延遲滿足為主要方式,比如寶寶要喝奶時,可延遲幾分鐘滿足,在寶寶心中初步形成等待的觀念,抑或在他呼喊媽媽時,放慢出現的腳步。半歲會坐以後,寶寶的視野變得寬闊,他們更渴望接觸周圍的事物,比如想抓取某個玩具,想挪動身體向前爬行等,此時家長別一味迎合,而要讓其嘗試什麼叫有一定困難,但這個困難可通過能力範圍的行動去解決,比如不要把玩具全部放在伸手可及的地方,這樣將訓練寶寶用目光或者用手指來表達玩具的方向,可試著求助大人幫忙拿,還能激起他向前爬的衝動。一歲左右,開始學習走路,摔跤再所難免,此時重點訓練他們感知外界的疼痛和挫折,家長切忌一摔就扶,應該在保證其安全的情況下,讓其自己爬起來,更不能帶頭責怪地面或者桌子。

記得我家妹妹在一歲兩個月時,已經會走路並且反撲著身子緩慢下床,可有一次,她直接大步跨下床,腳一踩空當然摔得不輕,哭聲震天,還大聲呼叫「媽媽,媽媽」,我沒有理她,而是告訴她應該反著身子下床,為何站著一步跨下,這樣很危險、很痛,最後請她自己爬起來,雖然她忍痛含淚的爬起來,有些於心不忍,但這強化了她對痛的體驗以及開始思考如何避免傷痛,從那以後她幾乎沒有再從床上落下,甚至還有很強的自我保護意識。

當寶寶走路很穩以後,自己摔跤頻率降低,又會面臨新一輪的挫折----社交挫折(比如被小朋友推倒,被別人搶走玩具,被小朋友打等),此時家長一定要注意幾方面:

1、家長應帶頭保持冷靜,不要第一時間拉開對方或者找其家長交涉,觀察自家寶寶的本能反應,是哭還是沉默或者害怕。不要將大人的感受直接複製給寶寶,更不能強化挫折的程度。

2、如果寶寶哭了,明顯感覺受傷害或者害怕,家長至多抱起安慰一下,沒必要將寶寶帶離,如果每次都離開,以後遇到挫折容易逃避,應該鼓勵他們留在附近繼續玩耍。

3、家長更多的應該引導寶寶正確對待,既不能太軟弱也不能睚眥必報,同時告訴他們,對方不是故意的,沒關係的,有時甚至要弱化這種小傷痛,讓寶寶快速恢復常態繼續玩耍。

類似的例子還比較多,在此不一一舉例了,總之歸納起來就是:延遲滿足,製造小困難,引導其接納挫折、傷痛的存在,不以大人價值觀去評判、責怪小挫折,多讓寶寶體驗挫折,使之形成自己的判斷和承受力,進而逐步提升忍耐力。性格培養是個漸進的過程,家長不能心急,從平時點滴著手引導是大方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寶 的精彩文章:

你以為寶寶的自私冷漠,其實他是在探索
寶寶睡覺背上出汗多 這些病因跟孩子健康息息相關

TAG: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