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949年李宗仁上台主張和談,為何不能接受中共提出的八項條件

1949年李宗仁上台主張和談,為何不能接受中共提出的八項條件

1949年1月21日蔣介石在「內憂外患」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以「因故不能視事」為由宣布「下野」,由副總統李宗仁代理其總統職務。1月22日,李宗仁以代總統身份表示願意以中共所提八項條件為基礎進行和平談判。李宗仁上台後,採取了一些培養國內和平空氣的措施。但由於南京國民黨政府的實權仍然操縱在蔣介石的手裡。蔣介石雖「隱」而不退,仍暗地裡一心一意用和談爭取時間,準備繼續和共產黨戰爭到底。李宗仁成了一個實足的傀儡代總統,難以按自己的意願行事。

李宗仁

但另一方面,李宗仁雖然承認中共所提出的八項條件為談判的基礎,但他進行和談的真正目的,仍在於企圖阻止人民解放軍渡江,確保長江以南各省,實現「劃江而治」的局面,並以此鞏固自己的地位,取蔣介石而代之,同共產黨分庭抗禮。在李宗仁看來,雖然平、津、徐州不守,但國民黨還有相當數量的兵力,而且西北地區特別是長江以南省份仍然完整,如能重新贏得民眾的支持,同時依靠長江天險,有可能成功地保衛江南。在此指導思想的基礎上,他提出了國共和談的指導原則是:和談必須建築在平等的基礎上,建議立即停火,在兩黨控制區之間劃一條臨時分界線,不能全部接受所謂八條,而只同意在兩政府共存的條件下討論八條。其核心是守江謀和。而且,他在談論和平的同時,仍秉承蔣介石以整治軍事為重的旨意,積極備戰,力求阻止共產黨渡過長江。

隱退後的蔣介石

李宗仁得到蔣的同意,派出了以張治中為首的國民黨政府談判團赴北平,和共產党進行了14天的談判。這次解放戰爭後期的國共和談和解放戰爭初期的國共和談相比,雖然兩黨及其軍隊的強弱倒換了位置,兩次談判都達成了書面的意見,但對國內的和平都未產生實際的作用。這兩次談判,都是蔣介石以及李宗仁玩弄假和平、真內戰的陰謀,導致和談最終未談和。兩次和談,兩次失敗,責任完全在國民黨身上。這種歷史事實,實在是令人深思的。

張治中和周恩來

中央軍委指示:原淮海戰役總前委繼續行使統一領導渡江作戰的職能。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率領二野、三野百萬大軍,紛紛南下長江北岸,開始整訓和渡江準備。2月9日,人民解放軍渡江戰役總前委在徐州召開了會議,對各部隊的南下路線、集結地段、作戰地點都進行了詳細的部署。已告別游擊時代的人民解放軍,此時已初步形成一支有一定機械化作戰能力的大兵團。如今,除了精神振奮的士兵,大批的騾馬、炮群,還有了一定數量的坦克,這些龐大的怪物給艱苦行軍的解放軍官兵帶來了無比的新奇和自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極品侍衛 的精彩文章:

毛澤東為何對蒙哥馬利說:在我的戰友中,粟裕是最會帶兵打仗的人
粟裕蘇中七戰七捷哪一仗被毛澤東給予高度評價稱軍事指揮最高境界

TAG:極品侍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