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抗戰時期國立西南聯大辦學條件有多艱苦?「不得一溫飽」的窘況成為常態

抗戰時期國立西南聯大辦學條件有多艱苦?「不得一溫飽」的窘況成為常態

1938年4月2日,長沙臨時大學奉行政院命令,改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5月2日開學。此後,校址除在敘永地方設立了不到一年 (1940年11月—1941年8月) 的分校外,皆在昆明渡過。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校門

在長途跋涉後,師生們另一個所要面對的,就是與貧困苦難的生活環境抗爭。抗戰時期的物質條件極差,乃為眾所周知之事;今列舉西南聯大經費之使用與來源狀況,即可略知端倪。

該校開辦之初,由「中英庚款董事會」提撥開辦費25萬元,主要用於各系醫藥設備、運動器具、圖書儀器的購買;至於建築費用,則以中基會補助下之「三校結餘款」,「共得20萬左右」作為支應。其他相關開銷則以「北大、清華原定經費之四成,及南開應領補助之四成撥充,合計每月不足8萬元」。

1938年至1946年,清華大學每年自校內經常費撥付或捐助聯大使用者,計有129萬8千元平均一年僅162250元。1945年7月5日,教育部撥款160萬元,充作研究所經費及設備費,則是單筆少見的大錢,而當時且已界臨抗戰結束前夕。

根據清大自1938年至1946年,歷次校務會議、評議會議紀錄的統計。迫於經費的拮据,西南聯大不得不常向雲南省教育廳、香港中國銀行等單位,透支借貸並展延歸還日期。「學校圖書館存書不多,雜誌往往過了一兩年才收到;冬天,教室又冷又透風,實驗課時,只有少得可憐的一點設備。」楊振寧這一段對母校設備狀況的描述,正應驗了梅貽琦校長「圖書、儀器之質、量尚差甚多,各項建築也力求簡單」的說法。

學生在簡陋的圖書館內學習

至於生活,則更常有「不得一溫飽」的窘況。除了謀生不易外,隨著戰事的擴大,昆明市公務員生活費的指數,也以驚人的速度膨脹;若以1941年10月的生活費指數100為基準,1942年已漲至412.36、1943年1329.23、1944年4150.95,物價上漲幾乎是以等比級數躥升,生活之艱辛可想而知。

校史內提及自抗戰以來至1942—1943年間,昆明物價漲了300倍。若以1937年物價指數100為基準,1943年下半年已飆漲至40499,也就是405倍。 致使聞名於學界的大師們,不得不以「養豬、做糕點、掛牌刻印、兼課賣文」等方式,賺取外快貼補家用,用生存意志與貧困苦難相抗爭。

被轟炸倒塌的西南聯大校舍

轉引自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對西南聯大老師們生活的描述:「很多很有科學成就的男女們,都住在東倒西歪的不易弄得很清潔的老式房屋中。……他們以前一年工作之收入為1000鎊合一層樓房;而現實一年之收入,尚不及70鎊。常常有人聞名於歐美而不得一溫飽。我們之中有多少人願意過這種生活,而不願意在侵略者統治下過一種較為舒適的生活?」 有收入的老師們尚且如此,離鄉背井的學生的狀況也就不言而喻了;因此,西南聯合大學的師生們可以說是在飢餓與轟炸中,度過了漫長的教學、求學的歲月。

張憲文、張玉法主編:《中華民國專題史·第十卷》,2015年版。

編輯: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浙江大學近現代史碩士生 蕭宸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狄的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經典的愚人節騙局組圖:瑞士的尼龍襪能的讓黑白電視變彩電嗎?
異域揚威!遠征軍2個營靠芭蕉取水度日,死守近50天殺傷日軍近1000人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