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於「故事」文體的對話

關於「故事」文體的對話

《愚公移山》的體裁是寓言,還是神話?小學語文教材中課文的文體如何分類?故事類課文如何教學?請看重慶市黔江區教研室潘艷老師和我的對話。

關於「故事」教學的對話

重慶黔江 潘艷 浙江嘉興 徐如松

在重慶名師王小毅老師創建的「分類閱讀研究共同體」QQ群里,幾位老師正在展開討論:

梁平區莫修蘭:各位大神,請問《愚公移山》是神話故事還是寓言故事?

江津宋七:寓言故事。

梁平丁德書:神話故事喲!

開州楊興明:是神話故事!

巫山陳冬梅:(看討論答案不統一,索性藉助度娘的力量,出示了「作業幫」里找到的答案)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湯問》里的一篇文章,作者為戰國的列禦寇,文章敘述了愚公不畏艱難,堅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終感動天帝而將山挪走的故事。題材是神話故事,也可以說是寓言故事。

璧山盧鳳:把老師都整昏了。

……

在這個非常火爆的2000人大群里,關於文體的爭論常常不斷,有時越爭越明白,有時越爭越糊塗,這樣的學習共同體一直以來伴隨著大家思考著、成長著。

看大家爭得不可開交,我也在思考:如果沒有最後的感動天帝的事情,這篇文章一定是寓言故事,說是神話故事前半部分卻基本都是「人」的故事……

正當大家拿捏不定的時候,浙江名師徐如松老師出現了,他是我們這個大群的嘉賓,是和小毅老師同樣讓我們尊敬的老師。他經常給大家帶來小語教學的精神大餐。此時,他在群里呼應著大家的困擾:文體分類教學,不宜過細。我主張將寓言、神話、童話、民間傳說等統一歸納為「故事」文體,不再細分,因為本來就有「童話故事、寓言故事、神話故事」這樣的說法。

我想,如果可以這樣直接歸屬「故事」文體的話,那老師們就好辦多了,就不用再去琢磨文體的事兒了。可從文體上來講,有「故事」文體之說嗎?我們常說的文體,是指獨立成篇的文本體裁,是文本構成的規格和模式。我們在教學中常見的文體歸類一般有:記敘文、 散文、小說、古詩詞、說明文、議論文、應用文、戲劇等等,卻沒有把「故事」單獨作為一個文體的。如果要歸類,它是否可以歸屬記敘文或者小說一類呢?

我想,這樣分的話仍然存在問題,「故事」類文體在教學時仍然存在文體不太明確的困惑。如神話的神、寓言的寓意等的教學完全不是一回事兒,都作為故事來講,教學的側重點應該還是不同的,教學目標確定把握起來還真是很難的。

徐老師說:其實神話的神,我理解是「誇張」。

原來,徐老師是從這個角度來理解神話的神的,這給了我新的思考:如果理解成「誇張」,那它僅僅是理解神話故事情節的一個助力點而已,那麼神話作為「故事」還應該教些什麼便是一個新的思考。

徐老師說:從問題角度審視,我覺得「故事」是「小說」的雛形。

我的思考是:這個角度的理解如我剛才所想,只是小學階段又怎麼來讓孩子明白「小說」和「小說的雛形」的異同,教學目標定位在小說的哪一個層面上更恰當?這將會是另一個難點,我們會不會又陷入另一個困惑中呢?如果都按故事教的話,也就是要抓住「故事」來設定教學目標,那麼,這幾類文體有沒有一個比較清晰的歸一的教學目標?

徐老師說:故事教學,首先要會「講故事」

我的思考:講故事如果是第一步的話,那麼就可以將故事教學的教學目標定位為:講故事,學故事,寫故事,徐老師,這樣子理解對不對呢?

徐老師說:應該是學故事,講故事,寫故事。

徐老師的三言兩語,讓我一下子思路明晰了起來:

教學時,先讓學生通過理解字詞句學習故事。在理解字詞的基礎上梳理情節,掌握故事的經脈,體會故事的一波三折,領略故事的情節,才能講出故事。最後,在學習了這篇「故事」後,最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明白故事為什麼這樣寫,你會不會這樣寫?從學會到會學,關注語文核心素養,這才是學習「故事」最終的教學目標。

名師簡簡單單一指點,便讓我恍然大悟了。儘管只有短短几分鐘的交流,也還有一些困惑在心裡,但徐老師的指點卻讓我有了許多新的思考。我和徐老師談「故事」的故事,我也就如獲至寶地記錄了下來。

(2018年5月8日凌晨隨筆潘艷執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徐徐談文 的精彩文章:

見聞與聯想——從《荷花》學聯想
「造」與「借」:《草船借箭》中周瑜與諸葛亮的語言分析

TAG:徐徐談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