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朱元璋定下祖制:太監干政者斬!為何太監干政泛濫?與他關係最大

朱元璋定下祖制:太監干政者斬!為何太監干政泛濫?與他關係最大

在中國歷史上,宦官專政一直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比如東漢靈帝時期的「十常侍」,他們以張讓和趙忠為首,將東漢的小皇帝玩弄於股掌之間,最終惹得天下大亂。而作為大一統王朝的唐朝,後期走向下坡路的過程,也和宦官脫不了干係。

而中國歷史改朝換代之後,一般都是要吸取前朝滅亡的教訓的,也就是君主常常所說的「以史為鏡」,既然前朝歷史上有著那麼多宦官專政而導致朝野凋敝的情景,為何在明朝的歷史上,依然有著大量宦官專政的情況出現呢?

其實自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對宦官在宮中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為了防止宦官干政,在明朝洪武年間,朱元璋曾經規定宦官不得兼外臣文武銜,官階也不得超過四品,更為重要的是,各部官員不得和太監有公文往來。而且在這基礎上,朱元璋又特意的做了一塊鐵牌,上面寫著「內臣不得干預政事,預者斬」,以此來對太監形成強大的威懾力。

以朱元璋的威嚴,皇位世襲的發展下去,明朝的太監本該成為歷史上權利最小的一個朝代了。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朱元璋費盡心機定下了種種祖制,很快就遭受到了危機。

在朱元璋去世後,皇太孫朱允炆登基為帝,是為建文帝。建文帝嚴格遵循著爺爺對太監的規定,因為在建文宮中,太監的地位是極為低下的。在靖難之役發生之後,朱棣就曾經收買宮中的太監,獲得了大量南京城內的情報。甚至在朱棣對抗明朝政府軍最為困難之際,南京太監及時送出了京師空虛的情報,最終助朱棣取得了天下。在朱棣取得天下之後,太監的地位就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包括曾經在朱棣身邊立下戰功的三寶太監鄭和,還成為了朱棣最為倚重的心腹太監之一。

不過此時雖然太監地位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想要左右朝廷局勢,甚至到後期成為明朝的「內相」,還是有一定的距離的。而接下來的這位皇帝做出了一件事,就讓「太監成相」成為了可能。

這位皇帝就是朱棣的孫子朱瞻基。朱瞻基或許有些朋友不太了解,在歷史上朱瞻基有一個壞名聲,蛐蛐皇帝。因為他喜歡促織,而真正的朱瞻基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史書記載其無論是相貌還是能力,都有朱棣的風範。在朱棣當年選定繼承人之時,曾經在朱高熾和朱高煦之間左右搖擺。而最終選定朱高熾的原因,就是因為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雖然年幼,已經展現出一幅人君之相。

回來頭來我們繼續說為何朱瞻基是怎樣讓太監能干政的。在太監問題上,朱瞻基做了一件徹底改變太監命運的事情,那就是讓教太監讀書。正所謂「讀書改變命運」,這一問題在明朝的太監上得到了驗證。

在明朝初期,太監大多是由藩屬國進貢,或許是罪犯的家屬構成。而藩屬國因為語言不通,溝通起來問題很大,很多時候只能採用文書來解決語言的問題。為了更好的發揮太監的作用,朱瞻基下令在宮中設立內書堂,開始教導太監讀書。

「太監其實不可怕,就怕太監有文化」。朱瞻基的一聲令下,或許是好心之舉,然後卻無意間開啟了明朝太監干政的先兆,在其死14年之後,土木堡之變就發生了,之後太監不斷干政,給帝國造成了巨大的災難。

參考文獻:

張廷玉,《明史·本紀第九·宣宗》;《宣宗章皇帝實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心可法 的精彩文章:

朱元璋在宮中為女性定1個制度,後世子孫卻不遵守,終致明朝亡國

TAG:史心可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