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業界靜候金控監管辦法落地,資本金等要求或醞釀在途

業界靜候金控監管辦法落地,資本金等要求或醞釀在途

金控辦法的預期讓不少民營金控心生退意,而不少民營資本已經或正在考慮兜售旗下的持牌機構。

有關金融控股的監管辦法已處於醞釀狀態。

5月7日,一則監管部門起草有關金融控股公司(下稱金控企業)監管辦法(下稱辦法),並要求金控公司持牌經營的傳聞在機構間不脛而走。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多位接近監管層的機構人士處獲悉,央行等部門正醞釀金控監管辦法;部分地方國資金控運作亦在靜候有關金控集團相關辦法的最終落地,而金控辦法提出的多項要求也被各方所關注。

5月8日,一位接近監管層的股份行人士表示,處於醞釀中的金控監管辦法將結合此前民營金控集團的種種問題,例如股東或關聯方融資、旗下金融機構股權結構、實繳資本來源合法性等方面,提出更多規範性措施。

業內人士認為,不排除制定中的金控辦法有可能採用持牌設立、凈資本約束等監管工具以提高金控集團的存續門檻。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這一預期亦讓不少民營金控心生退意,而不少民營資本已經或正在考慮兜售旗下的持牌機構。

金控辦法在途

金控企業的監管問題再度引發市場關注。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由央行牽頭金控企業監管辦法仍然處於制定過程中。事實上,金控監管這一問題在今年兩會期間已被與會代表所提及。

「社會上出現了一些金融控股的行為,有的叫金控,有的不叫金控,但有些集團形成了金融控股的做法,控股了多家金融機構,並在不同行業實現了控股,這些行為醞釀了一定的風險,應該納入金控公司管理,目前在初步探索中。」前央行行長周小川兩會期間如此表示。

業內人士認為,當前對金控企業的監管具有必要性和急迫性。

「金控監管的必要性和急迫性都比較強,目前辦法年內落地的概率是很大的。」5月8日,東北地區一位原銀監系統人士表示,「金控現象帶來的是交叉性金融風險,從去年開始一直在做金融監管體制調整的目的之一,也是為了防範過去分業監管下的這種『負外部性』。」

由於市場對金控企業和金控行為的認知存在一定的模糊,因此業內預期金控辦法也將著手對此類情形進行更加清晰的定義。

「首先是認定,過去只會考慮表面上的股權結構,甚至一些民營資本通過無實控人的股權結構來『實際控制』金融牌照。」前述股份行人士認為,「對於這類擦邊球的行為,金控辦法將更明確的界定。」

而針對當下市場較為混亂的金控格局,業內認為辦法也將提出相應的限制和清理措施。

「控制金控企業也有增量、存量兩個維度。」前述股份制銀行人士表示,「增量上,過去核發機構牌照或轉讓控股權時,監管部門通常只會在所轄辦法內判斷,例如對於券商審查『參一控一』等要求,但牌照發起方、受讓方及其關聯方是否參控股其他類型金融牌照卻往往被忽視。」

在其看來,未來持牌機構的發起與受讓行為,金控辦法都將成為「上位法」。

「在金控辦法下,無論是金融牌照的核發或受讓,都應該對股東資質和其是否存在金控情形予以認定,這也符合當前牌照監管逐漸向行為監管過渡的要求。」上述股份行人士表示,「如果存在其他金融牌照,則需要以金控辦法作為上位法來對設立、轉讓行為予以約束。」

另有機構人士認為,在金控企業獲取更多牌照的情況下,監管層也將對存量的金控問題進行清理。

「如果一些金控企業通過影子公司、關聯公司持股金融機構並超過法定數量,肯定會被要求清整,目前已經有一些民營金控在賣牌照了。」一位接近監管層的中型券商高管表示,「還有一些民營金融機構,背後股權結構隔了好多層的,也會被提出更加清晰的持股要求。」

執行者待解

分析人士認為,行將到來的金控辦法有可能會動用牌照核發、凈資本等手段強化准入門檻。

「牌照核發和凈資本約束都是嚴管金控企業行為和數量的方式。」5月8日,深圳一家上市券商非銀金融分析師表示,「對於一些民營金控來說,金控平台的打造很多時候是為了便於融資,但如果要實施凈資本管束,那麼資本金的壓力是顯而易見的。」

事實上,業內對金控活動准入門檻的提升已有預期,不少民營資本已經或正在對旗下控股的持牌機構萌生退意。

例如九鼎集團(430719.OC)就擬將旗下九州證券轉讓給國有企業山東高速集團;而中植系也將中融信託全部轉讓至恆天旗下的經緯紡機(000666.SZ)。

「針對不同類型的金融牌照,監管層的容忍度肯定也有所差別。」前述分析師認為,「例如能夠公開募集且在表內做資產負債業務的機構,例如銀行、保險、券商肯定要嚴格管理,但像支付、小貸這類機構可能會給予更寬鬆的環境。」

但對監管者來說,持牌監管金控企業則通常意味著需要有對口部門來負責日常監管。

「如果是持牌監管,那麼就以前(銀監會)一部管大行,二部管股份行一樣,需要有專門的組織人事來負責。」前述銀監系統人士稱,「而且金控企業的體量都不小,涉及到具體風控指標的核查,也需要有專門的人來做日常監管;同樣發現違規行為時也需要採取相應的處理措施。」

業內人士認為,若採取持牌形式管理,負責金控企業監管的具體部門大概率在央行設立。

「如果存在監管執行部門,那麼可能只有央行適合擔任這個角色,也只有央行能夠穿透到各部門所轄的持牌機構的管理。」前述非銀分析師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評媒 的精彩文章:

互金情報局:六部委聯合警示「消費返利」三大風險 紅嶺創投延期暫停債轉功能
周鴻禕:安全是互聯網金融的關鍵

TAG:金評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