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慈禧反腐真的是「只拉弓、不放箭」嗎?

慈禧反腐真的是「只拉弓、不放箭」嗎?

原標題:慈禧反腐真的是「只拉弓、不放箭」嗎?


  慈禧,一個統治了中國將近半個世紀的女人。直到今天,仍是人們津津樂道的對象。但人們關注慈禧,只是集中在帝後恩怨,洋務運動、甲午戰爭、晚清立憲等幾個焦點問題。似乎人們很少提及慈禧反腐,好像慈禧也沒有展開過大規模的反腐行動,在反腐領域並沒有什麼作為。有一種說法是,慈禧的反腐策略是「只拉弓,不放箭」。意思是對貪官採取以震懾為主的策略。


  清末著名諷刺小說《官場現形記》與紀實小說差不多,據說除了人物名字不同外,裡邊的故事都是真人真事。小說里有這樣一個情節,說浙江官場腐敗嚴重,慈禧派出一名資深京官任欽差大臣去浙江查辦。慈禧說,這個欽差在自己手下幹了多年,一直很本分,這次讓他去浙江,讓他撈回些油水。老京官第一次出門辦大案,內心多少有些忐忑。出發前,他向周圍人請教。一個御前太監似乎很能揣摩慈禧的心理,他說,老佛爺早就說過,通天下一十八個省,根本沒有什麼清官,御史不彈劾,自己也就假裝不知道。即使御史真的彈劾了,查辦一兩個,繼任的官員仍會前腐後繼。最後,御前太監告訴他,老佛爺的策略就是「只拉弓、不放箭」。你懂的!老京官心領神會。



  到了浙江,這個欽差就拉開了架勢,吩咐地方準備好刑具,杭州府不敢怠慢。欽差特別交代,打造30個新的站籠、手銬腳鐐,而且聲勢要大。同時,欽差不斷約談地方大員,傳達老佛爺慈禧堅決反腐的決心,那表情、那陣勢,讓被約談的官員個個汗流浹背。頓時,浙江官場人人自危,嚴重的有人上吊自殺,輕的整晚睡不著。但折騰了一個月過去,沒見到一個官員被拿下。有人私下放出風聲,要花錢買平安。眾官員才恍然大悟,原來是「只拉弓、不放箭」。於是,眾多官員紛紛從小金庫里拿出大把銀子孝敬欽差。這個30萬,那個50萬,很快,欽差就揣著幾百萬回京了。


  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個事情的真實程度。當時,《官場現形記》最早是報紙連載的專欄,由於內容非常寫真,很快就引起全國轟動。大小官員乃至清廷高官更是高度關注,連慈禧都看過。由此看來,慈禧派欽差去浙江查辦貪官一事的真實性很大。但慈禧那句話是否真的說過呢?事美兄認為,這就純屬作者的想像了,或是民間傳聞了。因為,慈禧指派欽差大臣下去查貪腐,必是秘密行動。慈禧更不會對別人說出自己的真實意圖,如「讓他去撈油水」這麼赤裸裸的話。最高領導往往都是謹言慎行,話既不會多說,更不會如此直白。御前太監與浙江官員對「只拉弓、不放箭」的揣測也許是對的,但這話不會從慈禧嘴裡說出來。


  單從這件事似乎也很難說明慈禧是假反腐。慈禧在位47年,作為大清帝國的掌舵者,打擊貪腐有時也是必須堅決的。比如震驚全國的楊乃武與小白菜案,慈禧就毫不手軟。



  楊乃武與小白菜這個冤案,大家都很熟悉。腐敗官員從餘杭到杭州,再到浙江,再到清廷中央,涉案人員眾多,案件久拖未決,影響極為惡劣。最後,慈禧親自過問,拿下數十名大小官員。雖然,這在後人看來,是政治鬥爭需要。事實上,慈禧也是頂著壓力的。因為就官員的處理問題上,江浙派與兩湖派曾有過激烈的爭論,大學士翁同龢代表的江浙派要求嚴懲,而四川總督丁寶楨的兩湖派官員強烈反對,理由是此案只是普通民間刑事案件,大面積處理官員會引發官場震蕩,影響朝廷形象。最終,慈禧還是採納了翁的意見,一來此事影響太大,二來藉機還可以打擊湘系勢力。不管如何,慈禧的整肅官場的決心還是很大的。不過,遺憾的是,此案的眾多官員均只是革職,嚴重的流放、杖責,卻無一涉及貪腐問題。


  楊乃武一案終審在光緒二年(1876年),而《官場現形記》成書於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兩者相差將近三十年。兩個故事均涉及浙江官場,慈禧態度看似迥異,其實相差並不大。也就是說,在慈禧眼裡,貪腐問題並不是性質嚴重的問題,只要不危及政權穩定,慈禧一般也不會過問。正如那個心腹太監所說,慈禧認為殺貪官根本解決不了什麼問題,所以乾脆還不如適當養幾個貪官,只有能幹事就行了。由此可見,「拉弓」是肯定的,「放箭」也會放,只是按需所放而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屎記 的精彩文章:

抗美援越剛結束, 越南竟忘恩負義, 挑釁中國, 究竟是為何? 找打!
咸豐帝被道光帝的一道遺詔坑慘了!

TAG:屎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