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生活小資訊:你打孩子了嗎?

生活小資訊:你打孩子了嗎?

你打孩子了嗎?

同事們抱怨這幾天太糟糕了,工程進度不好,晚上又發現兒子作業寫得一團糟,他「修理」了一頓。大家都同意,孩子不應該聽話教訓,還「分享」了打孩子的各種理由。

我很驚訝地聽到,你是這樣的父母嗎?糟糕的工作,糟糕的生活,孩子不擔心,各種原因會把自己的情緒發泄在孩子身上嗎?

另一位男性同事說:「當你不能戰鬥時,你就不能戰鬥。「你這麼軟怕硬爸媽?

被情緒宣洩在體內,是我個人成長的經歷。

父母在撫養過程中只擔心,不為心。不做交流,一說話就開始發泄自己的情緒,錯了也錯了人,把以前的舊帳全翻出來,只是發泄心裡的苦悶,罵個痛快。

隨後的心理變化有退縮、情緒迷失、自卑和社會紊亂。感情上的不安全感也會導致愛情上的持續問題。這種心理被稱為家庭起源創傷。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開始感受到每個人的力量作為交換,我開始像對待我一樣對待他們。這不是一個好的處理方式,所以更應該用一種更理性的方式去面對。

孩子的第一次社交經歷是父母的社交經歷,

你希望你的成長創傷在你的孩子身上重演嗎?

真的是因為他犯了錯誤嗎?

那孩子被打是因為他錯了嗎?還是我們坐立不安、焦慮不安?

喝水會灑,拿東西會摔,跟不上學習,說了好幾次都想不起來...這真的錯了,需要打一頓嗎?成長的概念被稱為給孩子「嘗試錯誤」的機會,讓他從生命的一開始就犯錯誤,讓他承擔錯誤的代價。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經常有機會嘗試錯誤,父母也及時給予安全教育,他就不會輕易做危險的事情。他也走不穩就會跑,然後讓他在保證基本安全的情況下跑,摔了幾下之後他就知道跑著會受傷,就知道邊界在哪裡。

你為什麼總是堅持幫助孩子改正錯誤?生活中的大多數事情都不是絕對對與錯的,孩子與其說是錯誤挨打,不如說是觸動了父母的情緒。

對待身邊事物的每個情緒化的人實際上都是對世界的深深恐懼和對自己無能為力的憤怒。

轉換情緒

童年時的身體或情感虐待會改變孩子的大腦。

既然知道你脾氣不好是孩子挨打的根本原因,就想辦法改變一下心情。當你感到心情不好時,最好是有意識地遠離孩子,讓自己冷靜下來,清楚地思考「我為什麼生氣,為什麼煩躁」,想辦法消除不良情緒,而不是一味發泄,慢慢地就會培養起對自己情緒的認識和控制,降低脾氣的程度和頻率。

如果一個孩子因為行為不端而受到懲罰,讓他知道你不愛他犯錯,讓他知道每個人都會犯錯,但這也是一個學習和成長的機會。

如果你不小心對你的孩子發脾氣並冷靜下來,想想是因為你的情緒還是因為你孩子的錯誤?這樣的反思越多,慢慢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讓急躁的攻擊越晚,越慢,越輕,以後遇到類似事件就會比上次更平靜。雖然反思和變革的過程漫長而艱難,但絕對值得。

為人父母的路不好,可人生的路哪條好?最好的辦法就是給他足夠的安全感和溫暖,我們學會一起成長,衝突越來越少,孩子越來越善於溝通,小時候多花點心思,長大後就越來越擔心。其實養孩子哪有心事,誰說不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鶯飛了 的精彩文章:

TAG:長鶯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