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青海大環線六日行

青海大環線六日行

最愛青海

 單曲 

劉嘉亮 

00:00/04:42

巍巍昆崙山腳下

是我心中最美的家

千山萬水曾走過腳下

始終眷戀深愛著她

碧波蕩漾的青海湖

勝似一幅美麗的畫

香氣怡人的鬱金香

朵朵綻放陽光下

遙望山間的群群白羊

像白雲遊走山腳下

片片翠綠的青稞糧

釀出美酒飲天下

聆聽嘹亮的青海花兒

唱出心中幸福的話

神聖莊嚴的塔爾寺

播撒福祉傳天下

無論我走到海角天涯

最愛青海我的家

清澈甘甜古老的三江源

默默地哺育我長大

無論我走到海角天涯

最愛青海我的家

勤勞善良純樸的青海人

等你做客我的家

...

一首《最愛青海》,嚶嚶繞耳,一幅幅美麗的畫卷,緩緩浮現,彷彿又把我帶回了令人心曠神怡的地方,高山、白雪、美人、美畫……

可能提起青海,印象中的是 「暮雪連青海,陰霞覆白山。可憐班定遠,生入玉門關。」、「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或者是擁有中國最大內陸鹹水湖--青海湖,再者是那個位於青藏高原不包郵的 「荒涼」 省份。而我更多的可能是 「青海燴面」 這四個字(原諒喜歡麵食的我~~)。

依稀記得大學二年級的時候舍友小胖提議說要去青海,去西寧,去看看美麗的青海湖,去鳥島轉一轉,那時候我對青海著實不了解,甚至不贊成他去西部那麼偏脊的地方,現在想想,那時候還真是「天真無邪」。

青海,像是一個披著青紗的女子,遠望而去,只見其表,泯於眾人;拂紗近觀,窺其真貌,方顯婀娜曼妙。

前夕 |驚·險

此次青海之行大約是在三月底就開始計劃,當然策劃這場完美行程的人並不是我,「嗯嗯,好的」、「我都可以」、「多少錢,微信轉給你啊」這才是我,偷懶一次,坐享其成~

原定行程是請假 2 天和五·一假期拼成 5 日環遊,通過微博聯繫到另外兩位來自廈門的小姐姐一起包商務車,走青海大環線,三方會談,行程有異,再請假,改簽,補錢。

原以為一行人可以順利匯合,誰成想小姐姐們遭遇「生死時速」趕火車,半小時後就在大家為小姐姐趕上火車慶幸的時候,小姐姐周圍殺出了程咬金,還是兩位,7 個人,超員(微笑臉),臨時調整隊伍、重新分配車輛、聯繫司機、確定行程、約定接送時間地點,搞完這些也到了登機時間(當聽到對方可能趕不上火車並且失聯了半小時,某位傻子一度擔心這是個圈套,可能會被臨時加價敲詐,笑出豬叫聲~~~),在困意與激動的鬥爭中順利抵達青海西寧,坐標:海東市曹家堡機場。

青海我們來了。

Day1 | 佛塔·雪山·青海湖

4月27日

行程:西寧→塔爾寺→拉脊山旅遊公路→日月山→倒淌河→青海湖→黑馬河(宿)

◇ 佛塔 ◇

藏傳佛教,在我心中一直籠罩著神秘的面紗,《岡仁波齊》的朝聖之路,三步一磕等身長頭的轉山,轉經筒、轉經輪,裊裊藏香,隨風浮動的經幡,在這特定的環境下,感受著這特殊的儀式,讓人不由的心生敬畏,彷彿有雙貫穿一切的眼眸通體審視著自己,讓罪惡、雜念化為烏有,心似頭頂的藍天白雲,清澈透底,藏不得半點污穢。

塔爾寺於青海,如同布達拉宮之於西藏,是青海人心中的聖地,也是一所傳授、研究藏傳佛學的著名佛學院。在塔爾寺漫步期間,見到無數位佝僂老者,在白塔前、佛像前磕等身長頭,肉體的束縛,並不能抵擋禮佛的虔誠。看著殿前對面、門口兩側低下的磚石被信徒磨出深深的痕迹,我不知道是什麼樣的力量讓他們可以拋棄對物質、對肉體的慾望,食簡餐、飲清水、裹素衣,沉浸在精神世界裡的大追求、大滿足。

「八寶如意塔,位於寺前廣場。據說,這八個塔是為紀念佛祖釋迦牟尼一生之中的八大功德而建造的,建於1776年。其造型大同小異,塔身高6.4米,塔底周長9.4米,底座面積5.7平方米。塔身白灰抹面,底座青磚砌成,腰部裝飾有經文,每個塔身南面還有一個佛龕,裡面藏有梵文。從東向西依次是:蓮聚塔、四諦塔、息諍塔、菩提塔、神變塔、降凡塔、勝利塔、涅塔。紀念的不是世尊的功德,是世尊的一生八大重要德行,所以又叫善逝八塔」

八寶如意塔

◇ 雪山 ◇

懷著複雜的心情前往下一站青海湖,途中經過一座身披聖潔白衣的拉脊山。拉脊山長約 260 公里,山峰海拔多在 4000~4500 之間,此次途徑,恰逢山頂白雪未融,巍峨山脈像是一條條潔白巨龍盤卧在天地之間,由深色天空、白色雪頂、土黃色大地組成的畫面里,我們彷彿一粒砂石那樣的渺小,那樣的微不足道,此情此景帶來的震撼恐怕只有身在其中才能感受的到。

「由於拉脊山海拔較高,溫度低(海拔每升高 1000 米,氣溫平均下降 6 ℃),4月的拉脊山頂依然白雪皚皚,山腳下的依然是枯草連片,只待春風拂過,生機再現。」

觸手可及的雪山

雪山下的姑娘

雪中跳躍的精靈

◇ 青海湖 ◇

生活在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中的我們,像是圈養在籠子中的金絲雀,總渴望回歸自然,感受廣闊的天地,蔚藍的大海,潔白的雲朵,璀璨的星空……渴望著,盼望著,這次行程的重點打卡點出現在我們眼前。 青海湖,藏語名為 「措溫布」 (意為「青色的海」)。

青海湖雖然是一個內陸湖,但是站在湖邊一眼望不到對岸,彷彿是面對汪洋大海,卻比以往見過的大海多了一分神韻。岸邊牛羊恬靜地吃著青草,高山白雲依偎在旁,五彩的經幡隨風飄搖,白鳥藍鷗低空盤旋,青海湖像是一顆璀璨的寶石鑲嵌在高原之上。微風吹拂著湖面,閉上雙眼貪婪地享受著這一刻,如此的安逸、輕鬆,身邊不再有爾虞我詐,不再有燈紅酒綠,不再有追名逐利。

如此美景怎會缺少美人,同行的小姑娘早早就選好了背景、擺好了pose,估計今晚的朋友圈九宮格應該有了著落。小F和小S卻像是兩個童心未泯的孩子一樣玩起了盪鞦韆。

「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閑」

回歸童真

美美噠的小米姐

腿長一米八,大片范兒

美麗的青海湖(出自小F之手)

Day2 | 日出·鹽湖

4月28日

行程:黑馬河→橡皮山→茶卡鹽湖→德令哈→可魯克湖→大柴旦(宿)

◇ 日出 ◇

...

你來人間一趟

你要看看太陽

和你的心上人

一起走在街上

...

來青海湖的人,想必都會在黑馬河留宿一晚,只為了親眼看一看黑馬河的日出。黑馬河日出,實則還是青海湖上的日出景象,只是從黑馬河鎮的位置看去。從魚肚白到天光大亮前後也就十幾分鐘的時間,為了這短暫的美景,一行人在寒風中激動著搓著小手。在彎彎的湖畔,遊客已提早拿出手機、擺好相機,在日出的那一剎那間,攝下那美好的瞬間,留下美好的記憶,記錄下難以忘懷的瞬間,完成自己青海湖之行最後的心愿。

「黑馬河位於西寧以西約220公里處的青海湖邊,是青海湖環湖公路的起點。秋天是看日出的最佳季節,而位於湖西岸的黑馬河正是觀看青海湖日出的最佳地點之一。」

黑馬河日出(1)

黑馬河日出(2)

◇ 鹽湖 ◇

茶卡鹽湖,被譽為中國的天空之鏡,被人們描述得如詩如畫,再加上抖音上無數小視頻的感染,變成了來青海旅行不可或缺的一處美景。湖底是白色鹽晶體,漫步其間,與倒影交相輝映,彷彿置身於天空之鏡,亦夢亦幻,如同童話世界一般。

「鹽湖每年四月底開放,我們去的時候剛開放不久,門票免費,不過湖水較少,七八月為旺季(關愛鹽湖,減少下水,帶走個人垃圾)」

茶卡鹽湖(1)

茶卡鹽湖(2)

茶卡鹽湖(3)

茶卡鹽湖(4)

Day3 | 雅丹·公路

4月29日

行程:大柴旦→柳格公路→青海雅丹→當金山→阿克塞→陽關→敦煌(宿)

◇ 青海雅丹 ◇

雅丹地貌,或者稱為風蝕脊,是一種典型的風蝕性地貌。「雅丹」在維吾爾語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由於風的磨蝕作用,小山包的下部往往遭受較強的剝蝕作用,並逐漸形成向里凹的形態。如果小山包上部的岩層比較鬆散,在重力作用下就容易垮塌形成陡壁,形成雅丹地貌,有些地貌外觀如同古城堡,俗稱魔鬼城。雅丹地貌分布於新疆、甘肅、柴達木盆地,青海雅丹則是屬於柴達木盆地。

初次聽聞 「雅丹地貌」 好像是在高中地理書,當時就被一個個像是蘑菇的山包吸引,驚嘆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希冀於一睹真容。轉眼數載,登高遠觀,窺之一二,山包的迎風側多陡峭,土質堅硬,離得幾到幾十米不等,背風面則為緩坡,土質鬆軟。一個個山包像是拔地而起的竹筍,亦像是凸起的觸手,阻擋著我們前行,為了安全起見加上地勢起伏不定,不便於行車,我們並沒有過於深入。踏上阿楠所屬的山頭,才感受到了什麼叫做寒風刺骨,難怪多年的風沙侵蝕能形成這特殊地貌,換做是人,八成用不了十天半個月就成了肉乾。

「此次我們前往的地方名曰 「南八仙」 ,是英雄的名字,據說是在 1955 年的時候,有八名來自南方的地質人員為探測石油來到這個地方,但不幸永生於此,後人為祭奠他們,命名此地為 「南八仙」。」

迷途與路

魔鬼與少女(1)

魔鬼與少女(2)

魔鬼與少女(3)

◇ 公路 ◇

西部地區地域遼闊,人煙稀少,行程途中放眼望去一覽無遺,零星的駱駝刺(可能是)點綴著茫茫大地,沿途最大的風景變成了大地、天空與公路。走在連接青海和甘肅公路上,才明白「要想富,先修路」這句話多麼正確。一條公路不僅僅是連接著兩個省,更是無數百姓的生命傳送帶,通過這條路他們交換糧食、物資,通過這條路他們可以走的更遠,看更大的世界,通過這條路他們把不一樣的景色展示給外面的人。

行走在這條公路上,看著兩側的風景,與稀稀疏疏的車輛,小哥阿楠建議我們在這裡把計劃在「最美公路」要拍的照拍了,這裡車輛少,安全,景色不比「最美公路」差。索性一行人開始裝扮,墨鏡、頭巾、披紗、旅行箱、帽子,利用各種道具,旨在拍出酷酷的照片,而我就厲害了,什麼都不需要,天然酷……裝逼結束,上圖。

自由的遠方

年輕的魅力

一字馬

背影

Day4 | 佛窟·綠洲

4月30日

行程:敦煌→莫高窟→鳴沙山月牙泉→沙洲夜市→敦煌(宿)

◇ 佛窟 ◇

飛馳在柴達木盆地,在這純粹的景色中,心靈與藍天從未如此的接近,彷彿與白雲一同舞動在天地玄荒之中,化為宇宙間一粒飄揚的芥子,沒有流浪的孤獨,有的只是生命的自由。無限的空間迎面馳來,彷彿天地都在旋轉,抬頭望向遠處,距離將所有的高度抹平,剩下的只是天地一線的浩渺;放眼望去,天似穹隆,籠蓋四野,只有在這時,才理解古人為何會認為天圓地方。一切的語言都化作寂靜的迴響,所有的辭彙都成為低沉的吟唱。大漠養不住生命,然而大漠卻能啟悟生命。大漠雖不是人類的福祉,卻讓人更加珍惜擁有的美好。

「卻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著名的陽關、玉門關,便在敦煌,敦煌是坐落在古代中國通往西域、中亞、歐洲的交通要道絲綢之路上的重要據點,是古時各方勢力必爭之地。而對於敦煌最為人知曉的還是有「千佛洞」之稱的莫高窟,莫高窟同時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經歷了前秦、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和元朝,成了一種代代相傳的文化基因。

進入莫高窟景區前,我們被安排觀看數字影片,作為了解莫高窟的前期鋪墊,本以為會是生硬的語調加上晦澀難懂的官方是介紹,出乎意料的是,敦煌研究院竟然以球幕電影的形式向遊客介紹莫高窟的前世今生,浸入式的體驗,彷彿身臨其境,頭頂、背後、兩側、正前方看你想看的,全方位的展現著佛窟內的壁畫,現代科技加上古代傑作,帶給人們別樣的體驗,更讓莫高窟里的無價之寶以另一種形態永久保存。

乘坐區間巴士,緩緩進入景區,放眼望去整片佛窟坐落於懸崖峭壁上,身後則是無盡的沙漠,荒蕪之地卻有超越生命的存在,著實讓人震撼。在講解員的帶領下我們大約參觀了 8 個佛窟,佛像形態各異,神色莊嚴,作為一介庸人,雖不了解佛的前世今生和佛家真諦,單從這些壁畫、佛像表象依然有所觸動。佛窟中壁畫內容最為豐富,有佛像、佛教史跡、經變、神話、供養人等題材和裝飾圖案,甚至在朝代演變和各族各教文化交融中,壁畫中囊括了西方宗教元素,民族文化。壁畫中單論形態之美恐怕數「飛天」首屈一指,有腳踩祥雲,徐徐降落、有昂首揮臂,騰空而上、有手捧鮮花,直衝雲霄、有手托花盤,橫空飄遊,隨風飄動的彩帶與輕盈的神態,呼之欲出。

這一偉大的歷史瑰寶,卻遭受多方面的破壞,主要有:一、宗教衝擊、人為破壞。敦煌地處古代西域,是一個多民族多宗教的集合地,在各方勢力迭代的過程中南面會有宗教衝突產生的人為破壞,好在明朝之前代代修繕,到晚清絕大多數佛窟仍然保存完好;二、風沙侵蝕、自然損壞。原莫高窟暴露在風沙中,飽受風沙侵蝕,1961年時,國家組織對莫高窟進行修繕,加固外壁、拱門、扶梯,防止山體變形導致佛窟受損;三、對外開放,破壞洞內空氣成分導致。而今敦煌研究院致力於尋找開放和保護的平衡,在近百年的時間二氧化碳和水蒸氣與壁畫中的鉛顏料發生反應,逐漸化為黑色,甚至發生鼓包脫落,越靠近地面的壁畫腐蝕越來越嚴重,這一任務迫在眉睫;四、列強奪掠,文化遺矢。晚清時期王道士維護佛窟期間意外發現藏經洞,震驚中外,不幸的是,彼時的晚清政府無力保護這些無價之寶,5 萬餘件經書僅有8 千件入藏京師圖書館,還都是挑剩的殘卷,無數件壁畫被洗劫一空。涉及四世紀到十一世紀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學、史地、醫藥、科技、民族、宗教、藝術等各領域的文化瑰寶散落在全球各地,實為我國史學的一大痛心之事。

「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樂尊路經此山,忽見金光閃耀,如現萬佛,於是便在岩壁上開鑿了第一個洞窟。此後法良禪師等又繼續在此建洞修禪,稱為「漠高窟」,意為「沙漠的高處」。後世因「漠」與「莫」通用,便改稱為「莫高窟」。再經歷代王公貴族支持,逐步開鑿,直至現今之態」

莫高窟(佛窟禁止拍照,僅此一圖)

◇ 綠洲 ◇

「晴空萬里蔚蘭天,美絕人寰月牙泉,銀山四面沙環抱,一池清水綠漪漣。」 坐落於敦煌市西南 5 公里鳴沙山北麓的月牙泉名聲並不比莫高窟小多少,曾經出現在小學語文課本中的經典景點,也成為了我們此行的重點之一。在前往莫高窟的前一晚,我們已經在鳴沙山腳體驗過沙漠的熱情,在滾燙的沙子,瀟瀟的風聲陪伴下,滑沙、騎摩托、吃火鍋、篝火、露營……

「第一次睡帳篷就獻給了鳴沙山」

露營

爬沙的辛苦並沒能阻擋住我們的熱情,為了那一彎綠洲,再累都是值得的。月牙泉是沙漠中一處奇觀。鳴沙山下,泉水形成一湖,在沙丘環抱之中,酷似一彎新月而得名月牙泉。泉邊蘆葦叢生,水中魚兒自在,胡楊沙棗綠樹成蔭,羅布麻、枸杞等藥用植物豐茂,亭台樓榭古香古色。一彎清泉,漣漪縈迴,碧如翡翠。泉在流沙中,乾旱不枯竭,風吹沙不落,蔚為奇觀。

「一彎如月弦初上,半壁清波鏡比明,風卷飛沙終不到,淵含止水正相生。」

月牙泉

沙洲起舞

小哥阿楠送的小禮物

Day5 | 丹霞

5月1日

行程:敦煌→瓜州→嘉峪關→張掖丹霞(宿)

◇ 丹霞 ◇

五花肉,哦不,是七彩丹霞是甘肅省張掖市的一大旅遊景點,景區內隨處可見有紅、黃、橙、綠、白、青灰、灰黑、灰白等多種鮮艷的色彩,把無數溝、山丘裝點得絢麗多姿。張掖丹霞地貌以層理交錯的線條、色彩斑斕的色調、燦爛奪目的壯美畫圖,形一個彩色童話世界。遠遠望去像極了五花肉,再來一把孜然、辣椒面,一瓶涼啤酒,哇咔咔,流口水了。

「七彩丹霞的美,在夕陽西下時更能展現出,因此,遊客往往選擇在日落前進入景區,在 4 號觀景台欣賞日落。注意景區入園截止時間,預留足夠時間以免錯誤日落」

七彩丹霞

七彩丹霞1

七彩丹霞2

七彩丹霞3

日落中的七彩五花肉

落日餘暉

Day6 | 歸

5月2日

行程:張掖→扁都口→峨堡鎮→祁連草原→西寧

◇ 歸 ◇

回家的路總是很長很長,此時的我們卻覺得這條路還不夠長,不想離開這個美麗的地方。最後一天的行程,原本是可以看到祁連大草原和一大片油菜花,不過 5 月對於青海甘肅還是太過寒冷,小草都不願意抬起額頭。伴隨著 1、2、3……數不清的 180 度大轉彎的盤山路,路過祁連山大草原、俄堡古城,海拔逐步由 1000+ 升到3000+ ,我們再次回到了青藏高原。

祁連山路

小哥哥,小哥哥,我可以扇你一耳光嗎

太陽好晃眼,打個噴嚏吧

美食推薦

"炮仗 —— 提到青海、甘肅的特色飯菜,位居榜首的肯定是麵食,在青海吃到的麵食中最棒的要數「炮仗」,分 500 響和 1000 響,其實就是大小份,之所以叫炮仗呢,是因為麵條被切成了一節一節的形同炮仗,故名曰「炮仗」。"

500 響的炮仗

「鐵板炕牛肉 —— 在黑馬河的一家餐館吃到的美味,僅僅售價 88 元,卻可以吃到一大盤氂牛肉,土豆和土豆粉中沁入的牛肉汁甚是美味。」

鐵板炕氂牛肉

「土火鍋肉 —— 大概是西寧一帶的傳統美味吧,不同於我們日常吃到的火鍋,土火鍋是預先把菜食加入鍋中,待菜食快熟之時再盛上餐桌,火鍋中的羊肉味道極其鮮美」

土火鍋

「過橋仙居 —— 坐落於新千百盛商場四樓,雲南菜系。這個放菜譜的盒子甚是誇張,他家的菜品味道可口,器皿很美觀、講究,價格遠比想像中的低。」

過橋仙居菜譜

「招牌骨湯米線 —— 過橋仙居推薦第 1 名」

招牌骨湯米線

「玫瑰花茶 —— 過橋仙居推薦第 2 名,第 1 杯免費,該店自製,不對外銷售」

玫瑰花茶

「二師兄的拳法 —— 烤豬蹄,裝盤精美,還有烤雞爪、鴨掌,同樣裝盤精美,雞爪用雞盤,鴨掌用鴨盤…」

二師兄的拳法

二師兄的拳法2

四個人吃的飽飽的

「位於張掖熱情好客的「江湖菜」菜館,一曲敬酒歌,三杯青稞酒」

江湖菜

「敦煌風情街中一家名為「帥廚」的餐館,有一種酸菜火鍋,銅火鍋中放著酸菜,帶一大大大盤手切羊肉(估摸著至少有一斤多),一盤油麥菜,味美,湯香,僅需 98 ,由於忘記拍照,圖片略過。」

「同樣略過的還有驢肉黃面、粉湯、青海老酸奶...」

美麗的插曲

1、黑馬河吃飯的時候遇到 3 位從內蒙古達拉特旗自駕去西藏的大哥,親切的鄉音,暖暖的鄂爾多斯敬酒,大讚!

2、在張掖七彩丹霞景區外不遠處的江湖菜館,看到兩壇青稞酒,原本只想討一杯嘗嘗,沒曾想老闆娘讓兩名小哥送上了敬酒歌,每人三杯青稞酒下肚,特爽,也感受到了當地人的熱情。

3、西寧過橋仙居,嘗了一口玫瑰花茶便愛上了這個味道,死活要和老闆買一些帶走,無奈並不對外銷售,驚喜的是臨走前老闆贈送了我們 4 份~

4、茶卡鹽湖 4 月 26 日開放,剛好趕上,而且是免門票。

5、七彩丹霞 6 點截止進入景區,下車一路小跑過去,買到門票才知道五一節假日 7 點截止,幸好,不然就錯過了。

6、莫高窟 5 月 1 日進入旺季,門票 200 ,我們 4 月 30 日抵達~

7、從北京出發前天氣預報顯示青海會有降雨,海西、海北會有降雪,去了後天晴氣爽。

8、第一次住青旅,比想像中的好,變樣的體驗,自由中夾雜著詩意。

"彩門青旅(西寧建材巷店),陳坤入住過的地方"

寫在最後

看到這裡可能會好奇為什麼沒有寫住宿、門票、交通這些方面的攻略,其實原因很簡單,青海環線這麼多年來早就成為青海最常見的旅遊方式,隨之而生的是價格公道、熱情周到的車隊服務,只需要付包車費用,住宿、吃飯、交通、兼職導遊一鍵get√,而且很多地方沒有中間商賺差價,沒有購物消費,時間自己安排,省心省事還玩的開心,所以就不多做無謂的贅述了。

感謝一路同行的小F小S小米姐以及「八一同游車隊」的阿楠,下次再見。

環行路線圖

小米姐缺席的合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後即忘 的精彩文章:

TAG:閱後即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