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春季已過,夏季養生需當「心」

春季已過,夏季養生需當「心」

立夏意味著春季結束,初夏開始,天氣也越來越熱,雷雨明顯增多,炎暑降臨。人們也開始因為天氣的炎熱大汗淋漓、過度消耗身體中的水分出現一些上火的癥狀,如眼睛乾澀腫痛、口乾舌燥、口腔潰瘍、喉嚨痛、大便乾燥等。所以當春季換到夏季,我們的飲食和作息方式也需要重新調整才能健康度過整個夏天。

夏季養生重在養心

夏季心火最旺盛,而汗水為「心之液」,由於氣溫升高易出汗,大汗易消耗體內津液,津液耗損就會出現煩躁不安、發脾氣、口舌生瘡、小便尿黃等上火癥狀。特別是老人心火過旺會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壓升高等情況,嚴重可能發生猝死。故季應寧神養心,心平氣和,避免勞累過度,以免傷心傷神。

飲食

夏季飲食原則:

少吃辛辣食物適當吃酸性、苦類食物,多吃清熱祛暑濕,調理脾胃的食物。

夏天充滿濕熱和暑濕,特別是嶺南地區的夏季是屬於上火的季節,吃辛辣的東西容易口舌生瘡、出血、潰瘍,適當吃苦類食物可以清熱,如苦瓜、苦麥菜、苦丁茶等。

天氣炎熱很多人胃口變差,適當吃酸性食物,可以幫助消化,增加食慾。同時夏季肝氣漸弱,心氣漸強,酸性食物可補腎助肝,由於夏天排汗較大,部分酸性食物還具有生津止汗的作用,如烏梅、山楂、木瓜可以收斂、固澀。

很多人喜歡冷飲、雪糕「冰涼一夏」,但吃多冰凍食品容易傷脾胃,夏季本身濕氣較重,脾胃運轉功能變差就會渾身濕氣綿綿。平時可煲綠豆湯、烏梅桂花湯代替冷飲,具有消暑利濕生津之功效。

作息

避免晚睡早起,午休不超過一小時

立夏後逐漸日長夜短,人們容易晚睡早醒導致睡眠不足。中午1點到3點溫度最高,也是易出汗的時候,體能消耗增大,午飯過後大腦供血不足容易打瞌睡,這時候可以午休15-30分鐘補償夜間睡眠不足,可促進心之陽氣恢復,也利於下午的工作或學習。

運動

避免激烈運動,洗澡用溫水

很多人認為夏天應大量出汗對身體好,但汗液會帶走我們體內的水分,大汗會導致體內水分流失過多引起上火癥狀。夏天除了喝水之外可適當補充運動型飲料,多吃瓜果蔬菜等方式補充水分。另外夏季不宜激烈運動,宜微出汗,可在早晨或傍晚時選擇較輕鬆的運動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極、瑜伽等。

應注意的是運動過後皮膚血管還在擴張的狀態,避免冷水洗澡,冷水刺激會通過神經反射到血管收縮,反而會散熱困難,體溫升高。應選擇運動休息一會再用溫水洗澡。

關注公眾號:眾生e葯可了解更多健康信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夏季 的精彩文章:

武林風啟動夏季攻勢,是為後面排位賽開闢城池?
夏季好看百搭的背心,修身版型怎麼外穿內搭都好看!

TAG:夏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