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如果有宇航員死在外太空,他們的遺體會被如何處置?掩埋在其他星球還是送回地球?

如果有宇航員死在外太空,他們的遺體會被如何處置?掩埋在其他星球還是送回地球?

人類對於天空的探索,早在數千年前就開始了,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有了飛機、太空飛船,終於有了登上太空的能力。但太空遠比我們想像地兇險,在零重力、缺乏救援手段的情況下,什麼危險都有可能發生。

從第一艘載人航天器上天開始,歷史上一共有22名宇航員犧牲,其中死亡地點距離地球最遠的,是蘇聯聯盟11號發生的事故。聯盟11號的3名宇航員在返回地球時,因為發生了泄漏,導致艙內失壓而死,其死亡地點距離地表146公里,處於大氣層的範疇,因此人類歷史上還未有在外太空喪生的宇航員。那麼問題就來了,如果宇航員在外太空死亡,他們的遺體該如何處置?

美國宇航局為宇航員考慮了各種在外太空可能發生的危機,唯獨沒有考慮宇航員遇難後屍體該怎麼處理,宇航員特里·維爾茨曾在太空停留了大半年,從未接受過處理屍體方面的訓練。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宇航員哈德菲爾德進行了模擬實驗,假設他正在國際空間站工作,同事「克里斯」突然去世了,他要如何處理這個問題。

哈德菲爾德列出了大量問題,將克里斯的遺體留在太空中?宇航員不會攜帶裝屍袋上天,克里斯的遺體是該放在他的宇航服里,還是放在柜子里?遺體要是在空間站里腐爛了,該怎麼隔絕屍臭味?等等。

最終,哈德菲爾德想到了一個處理方法,將克里斯的遺體安放在一個特定的背包里,使遺體與外界空氣隔絕,然後利用返回艙送回地球。然而很快他的方法就被否了,因為返回艙就這麼小,每次返回都需要攜帶大量數據、試驗品,宇航員往往需要擠在狹小的艙室內,根本沒有空間放置遺體。

後來,瑞典某生態殯葬公司又想出了一種新的方法,即冰葬。地球上的冰葬,是指利用液氮瞬間冷凍遺體,而外太空不需要液氮,將遺體裝進密封袋後,利用航天器的機械搖臂將密封袋放在外太空,只需1小時就能徹底將遺體凍脆。隨後,機械搖臂大幅度擺動,遺體在劇烈震動中變成骨灰一樣的冰骸,90公斤重的宇航員遺體,如此處理後只剩下22公斤,更重要的是體積縮小到了手提箱大小,這樣返回艙的空間狹小問題也就得到了解決。

然而由於這種「冰葬回歸」的方式會破壞遺體的完整性,所以最終也只是一個提案,至今也未有一套成熟的宇航員遺體回收方案。

延伸閱讀

10年退役190艘核潛艇,卻出不起拆解費,30多個國家湊1655億,幫此國拆潛艇

24年參與5場戰爭,第一次傷亡2.3萬人,敵人傷亡1.5萬人,第五次傷亡200人

日本陸軍和海軍互相看不起,二戰時期,日軍內部為何會有這麼深的矛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楊周路38號 的精彩文章:

戰機螺旋俯衝,飛行員承受7.4個G壓力,抗荷服突然故障,悶死飛行員

TAG:楊周路38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