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發現中醫|張奇文:中醫教育從娃娃抓起,做日月明的明中醫

發現中醫|張奇文:中醫教育從娃娃抓起,做日月明的明中醫

採訪嘉賓

發現中醫|張奇文:中醫教育從娃娃抓起,做日月明的明中醫

張奇文,著名中醫兒科專家,山東壽光人。山東省十大名中醫之一,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歷任市濰坊市中醫院院長、濰坊市市衛生局局長、山東中醫學院中醫系主任、山東省中醫藥研究所所長、山東中醫學院黨委書記、山東省衛生廳副廳長等職。是中華中醫藥學會兒科學會創始人之一,先後作為學科帶頭人主持全國中醫兒科學會工作,被授予「中華中醫藥學會兒科發展突出貢獻獎」,被聘為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第一屆兒科專業委員會名譽會長。退休後回到故鄉濰坊,為人民群眾診治疾病,被譽為「廳級郎中」、「平民大夫」。


引 言

2018年3月,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2018年小兒推拿外治學術籌備會暨中醫專題會議於深圳召開,藉此機會中醫家有幸與83歲高齡前來參會的張奇文老師進行了對話。

說起張奇文老師,可能有些朋友感到陌生,但是說起他所做的事情,大家聽過的讚揚一定不絕於耳。張奇文老師自言一生做了三件事情最為欣慰,那就是「一老一小一世界」。「一老」,主編了《名老中醫之路》和《名老中醫之路續編》,這是被譽為「20世紀當代名醫的成才史」的巨作,幾乎中醫界無人不知,激勵了無數後輩中醫人;「一小」,在山東中醫學院創辦全國第一個中醫少年班,開全國中醫藥高等教育改革之先河;「一世界」,七次應邀到澳大利亞講學,講學之餘協助居澳中醫藥界同仁爭取中醫的合法地位,使澳大利亞成為第一個把中醫藥納入正規教育的西方國家,幫助推動澳大利亞中醫立法成功。

在本次對話中,張奇文老師回顧了當年中醫少年班的創辦過程,基於對中醫的自信,提出「西醫學中醫是對的!」,更令人興奮和期待的是,張老正在編纂《明中醫之路》,認為應該做一名日月明的明中醫、勿當「名醫」為要。一位耄耋老人對中醫傳承的拳拳之心溢於言表。

-- 對 話 --

中醫少年班:中醫教育從娃娃抓起

中醫家記者:

「少年學醫在泉城,書聲朗朗震寰中」,1985年,您時任山東中醫學院黨委書記,率先提倡創辦了全國第一個中醫少年班,在全國引起了強烈反響。當時為什麼想到開辦中醫少年班?

張奇文老師:

當時我們編了《名老中醫之路》,感覺這些名老之所以成才,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因為他們從少年開始就學習中醫我自己本身也有很深的體會,小時候我跟著祖父學習,背誦一些《傷寒論》,雖然不理解,但是能背好了,至今還不忘。當時也受中國科技大學影響,他們在辦少年班,我說中醫為什麼不能辦少年班?

中醫家記者:

當然,一開始大家認識也不一致,那時候我擔任黨委書記才去時間也不長。有人發表意見說,你在這個大學裡辦小學?但是我覺得認準的事情就要辦到底,所以堅持下去。我說,應該辦,這是中醫傳承里很有特色的。後來,省里的領導也都支持我們辦出中醫的特色。所以我們就抓住機遇辦了中醫少年班。

辦中醫少年班,就是讓孩子們從少年的時候就打好中醫的童子功?那麼中醫少年班的培養方式是怎麼樣的?

張奇文老師:

對,打好基礎。我們少年班是從應屆初中畢業生中招收的,到了高中畢業以後腦子就亂了,十三四歲的時候是背誦中醫經典最好的時期。少年班學制是八年的,預科3年學習高中全部文化課,加上中醫經典串講,背誦中醫啟蒙著作,像《湯頭歌訣》、《藥性賦》、《瀕湖脈學》等,強調要學好古漢語和一門外國語。本科5年學習主要是中醫四大經典著作,兼學一些必要的現代醫學知識,與普通班相比,更加強化中醫經典課程學習,早接觸臨床,延長臨床實習期,增加專科定向實習。

中醫家記者:

中醫少年班辦了三屆是嗎?

張奇文老師:

1985年到1987年招了3屆,一共147名學生。這些孩子也是很難管理,吃飯、睡覺各方面特別難管理,要花出兩倍的精力,那個時候我們黨委意見一致,後面我調任離開,到我們省廳去了,這個班子結束,因為中醫少年班管理的問題意見不一致等種種原因就停招了。

中醫家記者:

當時您在任的時候把這個事情給操辦了起來,但是後面沒有持續辦下去,實在有點惋惜。但令人欣慰的是,現在很多中醫藥大學也在嘗試通過多種途徑和形式,創新中醫藥人才的培養模式。通過開辦這個中醫少年班,您有沒有總結一些經驗可以給現在的中醫藥大學參考?

張奇文老師:

中醫教育應該從少年抓起,從娃娃抓起。中醫後繼乏人,後繼乏術,其實是觀念認識的問題,比如在課程設置方面,西醫和中醫的比例說是三七開,往往在本科階段就把它偏了,說是三七,實際花費在西醫上的時間比中醫還多是不是?你看西醫的解剖學、組織學、胚胎學都要學,那麼中醫的《內經》、《傷寒》、《金匱》這些就沒有時間去背,就背不過來了。有很多大師都是出於少年背的《傷寒》、《金匱》等中醫經典打下基礎,所以這些經典的東西是不能代替的,特別是就在十三、十四、十五這個年齡段背誦,效果最好。

當時我說了一個形象的話,我說少年背書就好比是以鑿刻石一樣,印象很深;中年背書就好是以刀刻木,也記住一些,但是也容易忘掉;老年背書就如以錐錐水,旋背旋忘,像我都83了,再去背,前面背後面就全忘了。實際上我們小時候都背《百家姓》、《三字經》,現在印象還很深刻,所以這些東西都是年輕的時候打下的,「自古英雄出少年」,這句話完全是對的。這是我們的一個共同的體會。

中醫家記者:

所以中醫的未來還是在青年中醫,而青年中醫應該從少年階段就開始培養。

張奇文老師:

對對對。


從《名老中醫之路》到《明中醫之路》

中醫家記者:

剛才您也提到了,您辦少年班的緣起是因為先主編了《名老中醫之路》,這本書在中醫界反響是非常大的,幾乎人所皆知。那麼您這次出席參加這次大會,其實也有一個議題,就是在編纂另外一本書,叫做《明中醫之路》。

張奇文老師:

這個事我覺得也是很重要的,明中醫,「明明白白」的「明」,不去用這個「名」。為什麼呢?儒家的四書裡面,第一個是《大學》,《大學》的開篇就是「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明」就是日月明。就好像是我們登在泰山上看日出,四點鐘就到那裡去,五點鐘太陽從地平線上出來了,一輪紅日是跳出來的,這就是明,這個明是最清楚的,日月天地,你都知道知道天、知道地,還得知道人,這才是明明白白。什麼叫「明中醫」,明中醫的「明」就是我說的日月明。《大學》的這一篇,中醫講得非常清楚,像《金匱》裡面「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這種治未病的思想,肝病最容易傳脾,在治肝的同時,只把脾實起來,就不會受邪侵,這種臟腑之間的互相協調,是非常重要的。

還有在《金匱》的這同一篇裡面,提到「四肢才覺重滯,即導引、吐納、針灸、膏摩」,四肢察覺到沉重的時候,首先進行導引、吐納、針灸、膏摩。張仲景是經方大師,《傷寒》有397法、113方但是張仲景首先不提用湯藥。但目前來說,膏摩已經沒有了。

中醫家記者:失傳了。

張奇文老師:

失傳了。為什麼失傳了?不用了,用滑石粉代替膏摩了,小兒推拿都是用的滑石粉。其實有很多的疾病都可以用不同的摩膏方,配合相應的手法,通過皮膚吸收來起到通經活絡治療的作用,比方說腰疼用壯腰利濕的,頭疼用清頭明目的,這些都是中醫常講的理論。但是你把它都用滑石粉來統一替代,這兒捏捏、那兒捏捏,那有的病人就受不了,而且這裡頭手法上也有虛和實的講究,這些都要掌握就很難,所以這一次開會我們也是強調大家重視膏摩。

我編《明中醫之路》,編到最後也有這種感覺,就是現在有很多老中醫,你叫他寫,他年齡很大了,像我這個年齡,你再叫我提筆寫文章就很難寫,而且有些八九十歲的,確實已經病倒在床上了,這個事情要趕快做,不然很多東西也失傳了。

中醫家記者:

我相信這本書編出來以後,也會像之前的《名老中醫之路》一樣,影響整個中醫學界。

張奇文老師:

希望大家都做一個日月明的明中醫,不管在哪一個崗位都是這樣,特別是領導,你是醫院的院長,就先當好了明明白白的院長,引領醫院明明白白地走正確的道路。


文化自信:西醫學中醫是對的

中醫家記者:

您提到做日月明的明中醫,這是對中醫的自信。現在國家提倡文化自信,對整個傳統文化,包括中醫的政策是很好的,甚至鼓勵西醫脫產學中醫,您怎麼看?

張奇文老師:

應該說,繼承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不要去先入為主,把這個中醫剔除出去。我認為當下關鍵的問題還是應該為中醫的學習積極地來創造條件,能夠很好地學中醫,不是中醫再去追著西醫學。現在中醫院基本都變了味了,我不知這裡有沒有,在廣東怎麼樣,在山東這個情況是頻頻出現的。我是在山東濰坊市,濰坊市原來1958年西醫學習中醫的時候,那時候人手一本《中醫學概論》,學習的熱情很高。現在操持不起來,為什麼呢?就是下邊的領導不重視,他們認為西醫能來處理。

在全國來講這個西醫學中醫是對的,當然了,中醫也可以學西醫,但是學了以後可能用不上,因為這是兩種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認識方法。西醫是從微觀來看,現在一切的檢查,CT也好、磁共振也好,包括拍攝B超等,都是從各個方面來觀察局部。局部的病理在中醫來講不大適合,因為我們是整體地來看,天、地、人各個方面都要考慮。所以我們教材這個辨證分型實際上問題很大,中醫怎麼標準化?它就是個性化的,要因人因時因地制宜來進行辨證論證。人和人都不一樣,是吧?這個個體病例是很重要的,一個人有一個人的思想境界,那麼弄到一塊,都要用一個方法去統一是不行的。所以這個個性化,現在西醫也慢慢開始重視。

在這次會議上,我把平時記錄的8大種150多個病例拿出來叫大家討論,如果用這個西醫的方法總結,分四個五個型,是不行的,那就不會靈活應用了。所以說一個同樣的病,人不一樣,他的思想環境不一樣,你的治療都不一樣,所以因人而異,這是很重要的。


山東小兒推拿流派融合交流

中醫家記者:

其實這次會議主要的主題是小兒推拿外治法,剛才您也提到仲景雖然是經方大師,但是還是非常重視外治方法的。

張奇文老師:

對對。

中醫家記者:

山東的小兒推拿處於全國的領先水平,您可以跟我們介紹一下目前山東主要有哪些小兒推拿流派嗎?

張奇文老師:

小兒推拿在山東半島還是非常普及的,現在主要是有四個流派:一個是三字經派,以趙鑒秋為代表,她已經80歲了,這是原來徐謙光從北京學來的一套推拿辦法,推拿時間長,效果也比較好;還有一個就是張素芳為代表,她是上海推拿學校畢業的;還有一派是田常英為代表,繼承了張漢臣這一派的推拿手法;另外一派是吉亞寧為代表,她是創新的一派,推拿時間推的短,以扶陽手法來解決小兒的問題。它們都有各自的特色,也在一直融合交流,這次會議大家都來了,開得特別成功。


寄語中醫家

中醫家記者:

您今年八十三高壽了,為了中醫事業的傳承,還親自出來參加這次會議,非常不容易。能不能借這個機會,請您為中醫家和所有中醫人提個寄語?

張奇文老師:

「寄希望於中醫家能在全國普及,讓中醫人回家看到自己的家園。」

—— 張奇文二零一八年三月

時年八十三歲

發現中醫|張奇文:中醫教育從娃娃抓起,做日月明的明中醫

中醫家記者:

謝謝張老!祝您老人家身體健康!也特別希望《明中醫之路》早日付梓出版,所有中醫人都做一名日月明的明中醫!

張奇文老師:

謝謝,謝謝。

發現中醫|張奇文:中醫教育從娃娃抓起,做日月明的明中醫

聯合採訪單位:萬眾國醫


  • 搜索「renpeng_swxt"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中醫資料。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APP,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體,只專註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家 的精彩文章:

各種牙痛的針灸治療
刮痧治療突發病、急症(上)|中醫家空中課堂

TAG:中醫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