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猝死為何常發生在廁所里

猝死為何常發生在廁所里

文/ 孟慶義(北京解放軍總醫院急診科主任醫師)

在臨床醫療過程中發現,如廁時的「坐、起、走」三個階段,可對應伴發胸痛致死三聯症,即急性心肌梗死或急性冠脈綜合征、主動脈夾層和急性肺栓塞;稱之為「如廁胸痛猝死三部曲」。快速明確如廁後致死性胸痛的病因,是搶救這類患者的關鍵;且解析其發生機制,對如廁後猝死的預防有重要意義。

典型病例

坐:急性心肌梗死或急性冠脈綜合征

例1:男,74歲,平素體健,有便秘病史,經常服通便藥物。因在外地休假,未攜帶通便藥,又出現便秘症,晚餐後坐在馬桶上解大便,家人描述其「解大便時很用力」,突然呼叫「我不好!」,隨即倒下,開始出大汗,面色蒼白。急救人員到達時,患者已處於休克狀態,面色青紫,心電圖示急性廣泛前壁心肌梗死,邊搶救邊轉運,途中出現心臟停搏,搶救無效,死於大面積急性心肌梗死。

例2:男,63歲,有多次心肌梗死病史,心臟血管曾放過4枚支架,長期服用多種治療心臟病藥物。在醫生的叮囑下,平時謹小慎微,基本上無體力活動。某日清晨家人陪去廁所解大便,坐在馬桶上一用力,喊了一聲「痛」,就倒在廁所,呼之不應。急救醫生到達現場後,積極進行心肺復甦,未見任何效果,宣布臨床死亡,疑似再發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臟破裂。

例3:女,68歲,患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住院治療3周。清晨護士協助其下床解大便,在床旁便盆上一用力屏氣,突然出現胸痛,倒在床旁昏迷;心電監護示室性逸搏心律,血壓測不出,心肺復甦無效,疑似死於再發心肌梗死或心臟破裂。

起:主動脈夾層

例4:男,51歲,有高血壓病史,長期服用硝苯吡啶緩釋片降壓。晚上在馬桶上解完大便起身突然覺得後背撕裂性疼痛,不能忍受,隨後送到醫院急診,迅速行CT血管造影,顯示主動脈夾層,開口位於降主動脈起始段,到腎動脈起始處終止。後經積極治療痊癒。

走:急性肺栓塞

例5:男,78歲,因發熱伴喘息2天就診,既往有慢性支氣管炎史30餘年,因患骨關節炎,平時活動較少。初步診斷為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予以抗生素等對症治療。晚上解大便後返回病房途中,在醫院走廊上突然暈倒,被醫護人員迅速送到搶救區。心電監護顯示血壓和血氧飽和度極度降低,心電圖顯示S1Q3T3改變,患者心率逐漸變慢到完全停跳,搶救無效,診斷急性肺栓塞,疑似患者活動減少,下肢靜脈形成血栓,大便擠壓後再活動,血栓脫落入肺所致。

如廁胸痛猝死發生機制

如廁過程中猝死的原因很多,「胸痛猝死三部曲」是其最重要的三種致死形式,如廁時的「坐、起、走」三個階段,分別對應三種不同機制的致死性胸痛。

如廁時無論是坐在馬桶上或蹲踞,便秘及前列腺肥大患者常用力摒氣以排出大小便,此時胸腹肌和膈肌收縮,使胸腔和腹腔壓力增高;摒氣可造成血壓升高;繼發交感神經興奮可引起心率增快和冠狀動脈痙攣;用力動作可顯著增加心肌耗氧量。上述機制均可以增加心臟做功,誘發心肌缺血和(或)心律失常,導致急性心肌梗死或急性冠脈綜合征而致死。對於已有心肌梗死的患者,過度用力還可直接造成心臟破裂致死。

如廁後的起身動作,尤其是由坐位時的匍匐狀突然直立站起,類似於武術動作「鯉魚打挺」,對後背是個拉伸;位於胸腔後部的降主動脈也同樣受到急促拉伸,因降主動脈位置靠後,且長度較長,故受拉伸影響較大,容易造成各節段之間受力不均,主動脈各層結構之間受力不均,損傷主動脈造成主動脈夾層;尤其是降主動脈起始段,即位於主動脈弓和降主動脈的轉折部位,受力不勻的影響最大,常為主動脈夾層最初損傷部位。

如廁起身後走幾步,出現胸悶或暈厥猝死,多見於急性肺栓塞。其機制是原有存在於下肢靜脈中的栓子,在如廁坐的過程中受下肢擠壓可由靜止狀態轉為活動狀態,起身後走路過程中,下肢肌肉收縮,血栓移動隨血流移動入肺,造成急性肺栓塞。如果栓子很大,完全阻塞了肺動脈,靜脈血不能迴流到右心室,人馬上會進入休克狀態,常常來不及搶救就已經心跳呼吸驟停而死亡,速度並不比心肌梗死導致的死亡速度慢。如果栓子比較小,不足以栓塞住肺動脈主幹,就有可能流向肺動脈末梢,栓塞小的肺部動脈並導致周圍的肺組織壞死,大面積的肺組織壞死雖然不一定猝死,但同樣嚴重,如不能及時搶救,也可能在一兩天內死亡。另外,栓子還可刺激肺動脈引起反射性心臟停搏。

致死性胸痛誤診率高

胸痛是一種常見而又能危及生命的病症,其原因主要有急性心肌梗死或急性冠脈綜合征、主動脈夾層、肺栓塞、氣胸、心包炎、心包填塞和食管破裂等;其中致死性胸痛三聯症在這些嚴重危及生命的疾病中所佔比例最高,且容易誤診。

筆者曾應用大數據手段評估我國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和主動脈夾層誤診概況,對「誤診疾病資料庫」收錄的2004~2013年誤診文獻數據中,三種疾病的納入文獻及誤診率、誤診範圍進行分析,結果發現三病誤診率分別為急性心肌梗死(19.62%)、主動脈夾層(38.58%)、肺栓塞(53.00%);三病誤診疾病譜均近百種,涉及十餘專科,急性心肌梗死以誤診為消化系統疾病居首,首位誤診疾病為急性胃腸炎;主動脈夾層以誤診為循環系統其他疾病居首,首位誤診疾病為急性冠脈綜合征;肺栓塞以誤診為呼吸系統疾病居首,首位誤診疾病則為急性冠脈綜合征。

總之,致死性胸痛的誤診率很高,其病因診斷還比較困難;「如廁胸痛猝死三部曲」的提出,將對如廁時胸痛病因的快速診斷有重要指導意義。

如廁猝死的預防

1.預防便秘

健康人直腸內通常沒有糞便,隨晨起起床引起的直立反射,早餐引起的胃、結腸反射,結腸可產生強烈的「集團蠕動」,將糞便推入直腸,直腸內糞便蓄積到一定量,便產生便意。

正常排出的大便是成形軟便,不幹不稀,排便時不感到排便困難,便後有輕鬆舒適的感覺,這表明胃腸功能良好。如果大便秘結堅硬,就會造成排便困難而延長如廁時間;防止大便秘結應注意日常飲食中可多吃蔬菜和水果、豆類等含維生素和纖維素較多的飲食;近來研究提示,長期補充水溶性膳食纖維可顯著改善便秘;嚴重便秘者可臨時用醫用緩瀉藥物。

2.如廁起身要緩

雖然現代家庭大部分會安裝坐式馬桶,但傳統的蹲式也存在於日常生活中。為避免拉伸主動脈,如廁後起身動作要緩慢,且忌快速起身;其次,還應注意起身前的體位,比起匍匐位連續轉直立位起身,上身直立位直接起身對降主動脈的影響為小。

由此建議,應改進廁所內馬桶周圍輔助站立的裝置設計,支撐起立的裝置應位於兩側(垂直撐起),或上方(垂直拉起),避免傾斜位支撐。

3.避免血栓脫落

對疑似或確認下肢存在新鮮血栓形成的患者,應制動肢體,避免如廁。應充分認識到下肢靜止不動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老年人、手術後患者、居家的需下肢制動的患者,更應引起注意。

小結

有研究表明,通常人一生中坐在馬桶上的時間可長達3年,因此應關注如廁行為的安全。本文提出的「如廁胸痛猝死三部曲」,是指如廁時伴發胸痛致死三聯症,在如廁「坐」這個階段出現胸痛猝死,首先考慮急性心肌梗死或急性冠脈綜合征;在如廁「起」這個階段出現胸痛猝死,首先考慮主動脈夾層;在如廁「走」這個階段出現胸痛猝死,首先考慮急性肺栓塞。

原文刊登於《醫師在線》第333期

責編:劉曉梅

本文為《醫師在線》雜誌原創發布,微信公眾號jcyy2013,未經授權,不允許任何形式的轉載、鏡像、摘錄及改編,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師在線 的精彩文章:

跳出教科書看檢驗結果
教學帶實習時,一不小心就會侵犯患者權益

TAG:醫師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