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手有金剛鑽攬得瓷器活!滕州老匠人堅守鋦壺五十多年

手有金剛鑽攬得瓷器活!滕州老匠人堅守鋦壺五十多年

齊魯網5月8日訊「鋦碗」這個詞對於老輩人而言,有著一份特殊的回憶。街頭巷尾一聲熟悉的吆喝,家家戶戶便把碎掉的瓷器、茶壺拿出來,花很少的錢就能修補一新,對於那個物質缺乏的年代,鋦碗匠必不可少。如今,隨著生活條件不斷提高,這門手藝也漸漸消失在大眾視野里。

中國有句古話,叫「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說的是一門古老的民間手藝—鋦瓷,就是把打碎的瓷器,用像訂書釘一樣的金屬鋦釘修復起來的技術。今年67歲的老人白允雷,是羊庄鎮白杭村人,「白氏鋦壺世家」的第四代傳承人。

從七八歲就開始學活,干50多年了,按工齡的話早該退休了,「學手藝跟別的活不一樣,干到老學到老,跟寫字一樣,三天不寫就生疏。」老人一邊演示著,一邊向記者介紹,「這個叫捆碗繩無論摔成幾塊毀的再碎,都不要用膠粘,鋦好之後取開捆碗繩就能用。」

白大爺一邊和記者聊著,一邊不忘手裡的活,很快在碗身上鑽好細小的孔,然後用鑷子夾起一個非常細小的「鋦子」, 放進鑽好的小孔里,並用小鎚子力度均勻地敲打。不一會兒功夫,一個碗就補好了,碗的裂縫處布滿一個個銀色的鋦釘,整齊地排列在上面,雖殘缺但不失美感。

「過去會點手藝的可以養家糊口,這個壺做到這個程度,在三十年前80至100元就能做,按材料算錢,現在600至800元都不一定做。」白師傅告訴我們鋦茶壺、瓷器看似簡單,但是技術難度非常高。用力不夠,鋦釘不夠結實,用力過度,茶壺和瓷器容易被鑽透。鋦壺時要根據裂紋走勢來下鋦釘,鋦釘始終和裂紋方向垂直,這樣才能使壺不漏水、不裂縫。其中,鋦釘是決定鋦匠活兒幹得孬好的前提,這些鋦釘都是他親手製作,而鋦茶壺、瓷器所需要的工具也有好幾十種。

目前尚在的鋦匠大多年事已高,能夠掌握鋦補手藝的人堪稱鳳毛麟角,對於未來,白允雷吐露心聲:「一般這個也不大好學,學5年這個活也不一定能幹,也就學點皮毛這個不會失傳,我不能幹了,還是會有人乾的。」

閃電新聞記者 李泳君 滕州台 張媛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齊魯網 的精彩文章:

跨國攜手 首日3台手術順利完成
匯聚山東新動能買房租房享八折、落戶僅需一證…武漢為留人才「放大招」

TAG:齊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