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子晉:神童的現實與傳說

王子晉:神童的現實與傳說

中國人自古崇尚「高遠其先祖」。

天下王姓的祖先,經過歷代人的不懈努力,追根到了周靈王的太子姬晉。

姬晉,又叫王子晉、王子喬,姬姓,傳說中「王」氏的始祖。

為什麼說是王「氏」而不是王「姓」呢?關於姓和氏,論述起來需要費很多筆墨,就不詳述了。簡而言之,姓是一個大的宗族,氏是其中的分支。而且,只有王族、國君和大貴族,才會有氏。

現在天下姓王的人,據說都是王子晉的後代。

這個姓氏,追本溯源,都是黃帝後裔。黃帝,姓公孫,名軒轅,生於壽丘,長於姬水,故為姬姓。周王朝的統治者由於是黃帝的後裔,所以姓姬。王,是姬姓這個族屬的分支,意指「帝王之裔」或「王的後人」。這個人,指的就是王子晉。

史載太子晉「幼有成德,聰明博達,溫恭敦敏」——少年成名,德才兼備,聰明博學有見識,溫和謙恭又寬厚。十五歲就開始以太子身份輔佐朝政,周靈王非常器重他,各路諸侯非常遵從他,可以說是個少年英才,很有重振周王朝雄風的氣象。

名聲在外,自然會引來門庭若市。

一次,晉國著名的大夫叔向國君之命朝見周天子。出使工作結束後,為了對周王朝現實的局勢、整體的態勢和未來的趨勢有一個總體的判斷,叔向特意去拜會王子晉,全面了解和探察周王朝的繼承人。

叔向問:「遭逢大雨,王城有危險嗎?」

王子晉答:「雨早已過,王城很安全,你我現在不都在王城內嗎?」

叔向又問:「萬國四方,分布很廣,該怎樣統領他們呢?」

王子晉答:「一用精神力量感召他們,二用禮樂制度規範他們,三用具體行動治理他們,僅此三招,便可統天下也!」

叔向接著再問:「如有圖謀不軌者出現,該怎樣對待呢?」

王子晉嚴肅地看著他說:「天誅之!莫非你們晉國有這樣的圖謀嗎?」

叔向嚇得連忙否認道:「不是的,當然不是。」

叔向不禁對這個王朝未來的繼承人心生敬畏,恭敬地退出他的府邸,返回晉國,馬上向晉平公彙報說:「周靈王雖平庸,王子卻很厲害,不好糊弄。依我看,過去我們巧取豪奪王室的那些地盤還是歸還了吧,不然將來會有大禍臨頭!」

晉平公聽了叔向的彙報,也不禁心裡暗自盤算,權衡利弊。

這時,晉國老樂官、師曠自告奮勇站了出來,應聲答道:「先不要這麼快就決定還與不還,我去趟洛陽,拜會一下王子晉,回來後咱們再作決定。」——師曠是一位盲人音樂家,一向忠誠正直,博學多識,晉平公和其他卿大夫對他一向很尊敬,於是就答應了他的請求。

師曠來到洛陽,見到王子晉,請教「君子之德」。

王子晉侃侃而答曰:「如舜的為人,仁德配於天道,雖固守其崗位,卻處處為天下人著想,使遠方的人都能得到他的幫助而受他的仁政。仁而合於天道。此謂之天。如禹的為人,聖勞治水而不自居功,一切以天下為本,取予之間,必合於正道,是謂之聖。再如文王,其大道是仁,其小道是惠,三分天下已有其二,依然是無比謙恭,服事於殷商。既擁有擁戴的群眾,而反失其身,為暴紂囚禁,不動干戈,此謂之仁。又如武王,義殺暴紂一人而以利天下,百姓各得其所,是謂之義」。——這一大套話,說的是條理清晰,層次分明,站位高遠,立論不凡,稍作整理就是一篇上好的文章。

師曠聽了稱善不已。

會見中還有一個細節。

師曠拜見王子晉時,王子坐在殿上,師曠站在殿下,主客二人一問一答,上下古今,禮樂射御,無所不談。太子有問必答,口惹懸河,確實表現了見識高卓,學問淵博。當時正值隆冬季節,師曠在殿下站得久了感覺寒冷忍不住跺腳取暖起來。王子晉一看,深感愧疚,於是趕緊說:「太師,請殿上坐。」侍臣們小心地扶著師曠上殿,請他坐下。

王子晉深通音律,知道師曠也是琴曲名家,就命人取來一張瑟,請師曠鼓瑟。師曠一面鼓瑟,一面唱了一支名叫《無射》的歌。王子晉非常欣賞,接著也鼓起瑟來,唱了一首名叫《嶠轎》的歌。二人一唱一和,盡歡而散。

師曠回國時,太子晉賜給他一輛四匹馬拉的車,以表示對他的尊敬。

師曠回到晉國,向晉平公報說:「太子晉果然聰慧無比,可惜我和他談話時,聽到他的聲音清亮中帶點痰喘,他的臉色白裡透紅,像火烤一樣。這種人無疑會生重病,不出三年,他就會嗚呼哀哉。」接下來又說:「臨到返回晉國時,王子晉曾向我問起壽命之事,我也如實對他說『汝色赤白,汝聲清汙。火色不壽。』請主上不必提心!」——也就是說,王子晉雖然很有才華,很有能力,然而身體上有缺陷,怕是活不長久,我們不必過早憂慮。

果然,不到三年,太子晉逝世的噩耗就傳到了晉國。

其實,師曠雖然眼睛失明,但是他的心更加貼近自然,善於總結規律性的內容。太過聰明的人,總是思慮過度,而思慮無疑是很傷氣血的;早慧的人,往往很自負,非常熱衷於表達,而說話確實最耗氣的。以師曠所說的王子晉的外在表現,其實就是氣血嚴重不足,就宛如植物的水和養分嚴重不足,怎麼能指望他長壽呢?

而且,王子晉之死與他的性格緊密相關。

靈王二十二年(前551年),谷水、洛水泛濫,即將毀及王宮,靈王決定以壅堵洪。

王子晉進諫道:「不可。曾聽自古為民之長者,不墮高山,不填湖澤,不泄水源。天地自然有其生生制約之道。」同時提出建議,用聚土、疏川、障澤、陂塘等方法,來疏導洪水。他還舉反面例子,以「壅堵治水」而害天下的鯀和周室歷史指出靈王所為「無過亂人之門」,「皆亡王之為也」。

這樣一說,就是指責和詛咒周靈王了,這哪受得了!

周靈王一怒之下,將王子晉廢為庶人。

少年得志的人是最脆弱、最難以經受打擊的,王子晉由此鬱鬱不樂,不到三年就抑鬱而終,年僅十七歲。

一個少年天才、一位王朝的希望之星就這樣被自己的性格所拖累,早早結束了自己在人間的體驗。

所以,人往往擅長什麼,將其發揮到極致,就會因此而成功。同時,這種擅長也束縛了自己的手腳,使得自己過於自信,缺乏改進完善的動力,結果往往成於斯也敗於斯。

由於王子晉的身份地位和傳奇經歷,後世關於他產生了很多神仙類的傳說。

《列仙傳》中記載,太子晉喜歡吹笙,聲音酷似鳳凰鳴唱,遊歷於伊、洛之間,仙人浮丘生將他帶往嵩山修鍊。三十餘年之後,一個名叫桓良的人遇見太子晉,太子晉對他說:「請你轉告我的家人,七月七日與我在緱氏山相會。」到了那一天,太子晉乘坐白鶴出現在緱氏山之顛,可望而不可及,幾天之後,太子晉揮手與世人作別,升天而去,這也就是「王子登仙」的傳說。

有了這一重光環,自然得到後世的尊重與擁戴。

例如,唐代武則天封禪泰山時,封王子晉為「升仙太子」,並為他立廟,多年之後武則天來到嵩山,立制了御書《升仙太子碑》。

據說,河南偃師縣緱氏山上仍有別名仙君觀的升仙太子廟。

後世的文人在他們的詩作中也常常引用這一典故:

屈原在《遠遊》中有雲「軒轅不可攀援兮,吾將從王喬而娛戲。」

李白曾寫過「吾愛王子喬,得道伊洛濱」的詩句。

那麼,好好的帝王家人,應該姓姬才對啊,為什麼要加入王姓隊伍中呢?

原來,是他的後代分家另過了。

王子晉逝後不久,周靈王也死了,王子晉的弟弟姬貴嗣位,被後世稱為周景王。

王子晉的兒子宗敬後來仕周為司徒,時人號曰王家。眼看到周室衰微,天下大亂,便請老致仕,避居太原。時人仍呼之為王家,遂以王為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浡兒的天地 的精彩文章:

張嘉貞:天上不會掉餡餅
釋仲殊的出世與入世

TAG:浡兒的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