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國退出伊核協議的政策考量

美國退出伊核協議的政策考量

2018年5月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宣布,美國將退出伊朗核協議,與此同時,美國國務院宣布,美國將重新強化對伊朗關鍵領域的制裁,包括能源、石化和金融領域。

儘管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是意料中的事,但當美國真正宣布退出的時候,還是令很多人感到震驚,認為這一行動將對中東局勢產生重大的負面影響。那麼,特朗普政府為何執意退出伊核協議呢?後續會有哪些行動選項呢?

回答這些問題,需要了解特朗普的政策邏輯及其在這一政策邏輯支撐下的中東政策。

一、特朗普的政策邏輯,是基於其成功商人傳統的唯利是圖和講求實效

特朗普競選美國總統的口號是,讓美國再次偉大。很多人認為,讓美國偉大的含義,就是使美國提高國際影響力,在國際舞台上呼風喚雨、左呼後擁。然而,這種想法不符合特朗普的本意。

在特朗普看來,偉大就是強大,實現的方式就是切切實實做一些維護美國利益的事情,保證美國不吃虧、有賺頭,所有切實危害美國現實利益的做法必須糾正,所有不能明確保證維護美國利益的做法必須改正,所有沽名釣譽但對美國沒有實際好處的做法必須放棄

基於這樣一種思路,特朗普政府在國內大幅減稅、吸引世界資金和實體經濟流入美國,在國際上退出TPP、與中國和歐盟國家進行貿易交涉,在中東政策上也進行重新設計:穩定、支持和依靠以色列,支持和利用沙特等遜尼派盟國,打擊和削弱什葉派敵對國家,儘可能借力打力、少牽扯自身精力

二,特朗普政府的中東政策展望

特朗普政府儘管還沒有公布其重新設計的一攬子中東政策方案,但是,從特朗普的執政思路和最近的政策表現看,我們可以大致描繪出其中東政策框架。

首先,在中東地區充分信任和依靠以色列,將以色列作為其中東政策的核心支柱。為此,特朗普政府要在夯實以色列地位的基礎上重建巴以和平,穩固以色列的陣腳。為達此目的,美國一方面決定將大使館移至耶路撒冷,做實以耶路撒冷為首都的以色列在中東地區和巴勒斯坦的存在;另一方面,特朗普政府可能強力推動建立一個微縮版的巴勒斯坦國,逼迫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接受:要求以色列完全撤出東耶路撒冷的四個阿拉伯街區:Jebl Mukabar,Isawiya,Shuafat和Abu Dis,以這幾個街區作為首都,正式成立巴勒斯坦國。

其次重新確認伊朗、巴沙爾政權、葉門胡塞武裝、黎巴嫩真主黨等什葉派勢力為美國的敵對勢力,放棄接觸政策,退出伊核協議,實施制裁、打擊甚至顛覆的政策

第三維持與遜尼派國家的盟友關係,充分扶持並利用這些國家的力量,削弱和打擊美國的什葉派敵國

第四在協調以色列和沙特等國家的軍事力量部署到位、確保中東局勢不脫離美國軌道的前提下,盡量從中東亂局中抽身、節省精力。所以,美國儘可能協調以色列和沙特等國充實到打擊伊朗、巴沙爾政權和葉門胡塞武裝的第一線。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特朗普政府退出伊核協議具有必然性。

那麼,退出伊核協議後的特朗普政府,會在中東採取什麼樣的進一步行動呢?

首先,俄羅斯是重要變數,特朗普政府的行動必須考慮俄羅斯的反應,盡量不觸碰普京的紅線。俄羅斯目前的政策底線是,保證巴沙爾政權不倒台、維持住俄羅斯在敘利亞的既得利益,基於此,俄羅斯幫助巴沙爾政權穩住了陣腳,建立了比較強大的防空體系。美國和以色列都與俄羅斯保持熱線聯絡,盡量確保他們的軍事行動,不碰觸俄羅斯的底線,反之亦然。

其次,對於美國和以色列痛恨的伊朗,俄羅斯與其有戰略協調,但沒有同盟義務,美國和以色列對伊朗的精準打擊,未必會觸動俄羅斯的敏感神經。所以,美國導演下的以色列集中打擊伊朗駐敘利亞部隊,是很可能發生的。在美國協調沙特等國軍事力量在敘利亞境內部署到位後,在以色列做好準備後,在美國的軍事威懾力量也做好準備後,他們對敘利亞境內的伊朗軍事力量進行的精準打擊,就可能爆發

第三,伊朗全面介入敘利亞主要是最高層的意思,伊朗政府內部有不同意見,有部分人希望伊朗將用於敘利亞軍事基地的費用省下用於國內經濟建設、改善民生。所以,伊朗內部不是鐵板一塊。所以,資助和扶持伊朗國內外的反對派,引導他們凝聚力量、在伊朗打內戰,然後組織軍事介入,藉機推翻伊朗現政權,可能會成為美國中長期對付伊朗計劃的一部分

當然,特朗普政府可能會盡量提出一個弱小的巴勒斯坦國建國方案,推動兩國方案落實,以解決曠日持久的巴以問題。前提是勸說或壓制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同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關學人 的精彩文章:

TAG:國關學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