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全球第一巨富畫家崔如琢,指墨藝術為何貴上天?

全球第一巨富畫家崔如琢,指墨藝術為何貴上天?

3月26日胡潤研究院發布《2018胡潤藝術榜》(Hurun Most Successful Chinese Artists Alive Today 2018),榜單內容為前100位中國在世「國寶」藝術家按照2017年度公開拍賣市場作品總成交額的排名。今年是胡潤研究院連續第十一年發布「胡潤藝術榜」。

崔如琢連續四年成為中國最成功的在世藝術家,過去一年成交額超過10億。曾梵志成交額增長35%,衛冕第二;周春芽成交額增長252%,重返前三甲。平均成交額在連續兩年的下降之後,今年上漲9%。北京是在世國寶藝術家之都,前100名佔了一半多。

74歲的國畫家崔如琢連續四年蟬聯胡潤藝術榜榜首,成交額比去年增長26%,以10.3億元創下歷年之最。崔如琢2017年作《指墨山水十二條屏鏡心》成為去年在世藝術家成交價最高的作品,由北京保利以2.4億元的高價拍出。前十名價格最貴的在世藝術家作品中,6幅是崔如琢的作品。

崔如琢《指墨山水十二條屏鏡心》

崔如琢,美籍華人,著名書畫家、鑒賞家、收藏家,1944年生於北京。幼拜師鄭誦先習字,長投李苦禪門下學畫。1981年懷揣800元美金,帶著夢想行闖太平洋彼岸的美國,始涉足書畫、收藏、鑒賞等領域。11年後旅居香港,9年後再度回歸故鄉—北京。

從2011年至今,崔如琢的積墨畫、指墨畫在國內外拍賣市場颳起了一股強烈的旋風,成交價8次突破億元大關,其行情之驚艷令人瞠目。2017年胡潤藝術榜3月10日公布,崔如琢以8.2億元的成交額繼續蟬聯胡潤藝術榜2016年度成交額排行頭名,連續三年排名第一。崔如琢的巨幅積墨山水和荷花畫作,為什麼能屢屢誕生天價?其積墨畫的特色和價值何在?其指墨畫的新意和成就是什麼?

要搞明白崔如琢為什麼大受市場歡迎追捧,就不能不說他繪畫的特色。在當代中國畫壇,崔如琢以積墨畫、指墨畫聞名於世,而且成就也是獨一無二的。他的積墨畫在黃賓虹以後再出新意,獨樹一幟。他的指墨畫更是自創一格,成就很高,在清代高其佩、近代潘天壽之後,一人而已。崔如琢的「積墨畫」是當代中國畫壇的一朵奇葩,他創新之大膽,繪畫之新異,巨制之壯闊,風格之多變,思想之豐富,都是同時代的許多中國畫家們所望塵莫及的。他以自己獨創的具有鮮明個人烙印的「積墨繪畫」給沉悶多時的中國畫壇刮來了一股清新之風,將積墨畫、指墨畫的變革創新又向前推了一大步,這是崔如琢的獨特價值所在。

關於墨法,古來畫家多有重視,且代不乏人,時有高論。「元四家」之一的吳鎮是用墨的高手,後人贊其「五墨齊備,潑墨淋漓。」近代用墨大家黃賓虹曾云:「筆力是氣,墨采是韻,氣韻變化,乃見生動。」可知,墨的好壞關乎畫的氣韻生動與否。黃賓虹在一幅畫上題寫:「畫當以渾厚華滋為宗,一落輕薄促弱,便不足觀。」黃賓虹晚年的積墨試驗如「雨淋牆頭」,將積墨、潑墨、破墨、宿墨並用,形成濕而濃重的筆墨效果,觀之大有雲煙幻滅、雨意磅礴之感,所謂「渾厚華滋」是也。黃賓虹將漬墨畫法,引用到漬色畫法,從而形成色漬漫溢,流彩飛揚,色墨渾然一體的筆墨新境界,近代畫家在積墨表現上,黃賓虹無疑是最出色者。

黃賓虹作品

崔如琢的積墨畫,在近代中國畫大師黃賓虹的技法上又有所突破。他的積墨畫,充分發揮了積墨畫的特殊語言,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積墨畫技法,將墨的濃淡、乾濕運用自如,將積墨、潑墨、指墨混雜在一起,完全打亂各自的界限,發揮各自的最大極限,突破常規,我用我法,追求老辣蒼潤的筆墨意境。濕筆取潤,枯筆取氣,蒼者如乾裂秋風,潤者如春風化雨,可謂能肆能醇。他的積墨畫,用筆變化多端,在墨色將干未乾時,常以散鋒澀筆盡情揮寫,隨意縱橫,信筆點染,達到物我兩忘的超然境地。同時,突破了前人積墨畫只能畫小畫的限制,而是經常畫一些長達幾十米的手卷巨制,這在積墨畫的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崔如琢的積墨畫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代表了21世紀中國水墨畫的高度。石濤說:「筆墨當隨時代」,脫離時代的筆墨創新,就沒有多大意義。崔如琢的積墨畫法,恰恰能夠代表我們這個時代,既繼承了傳統,又發展了傳統。他的積墨畫,無論是雪景山水還是荷花,都沉雄朴茂,氣象萬千,在前人的縫隙中開拓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這一點是非常難得的。其積墨畫,構圖大多飽滿充盈,大有密不透風之勢,在一片黑通通的墨色中,反襯托出灰白黑的調子,墨色層次豐富,生髮出一種朦朧之韻。此外,畫家還非常善於用各種大小不同的墨點,墨點的運用複雜多變,如潘天壽所言:「醒目點、糊塗點、錯雜紛亂點,此三種點法,工於積墨者,自能知之。」

崔如琢《盛世荷風》

崔如琢《百開團扇》

「指頭畫」的歷史,可以上溯到唐代,相傳唐代畫家張璪作松石,「惟用禿筆,或以手摸絹素。」(《歷代名畫記》)這是關於指畫最早的記載。明代指頭畫開始重新萌發,據畫史資料載,清初畫家吳文煒,有指頭畫作品《花卉圖》留存於世。清初畫家李山以指代筆作《蘆雁圖》,盡得天趣。最能代表清代指頭畫成就者,要數高其佩了。高其佩的指頭畫,具有高超的表現功力,人物、花鳥、花草都能得心應手,一揮而成,所畫物象神完氣足。他畫的《人物冊頁》(上海博物館藏),畫一老者讀經,人物刻畫精細,神態逼真,生動傳神。至近代,唯有中國畫大師潘天壽擅長此道,他畫的《鷲》《煙雨蛙聲》,有不少都是指墨畫。

潘天壽 1924年作 《水雲山中》

自高其佩、潘天壽之後,指墨畫後繼乏人。原因有兩方面,一個是毛筆畫傳統功力不夠所致,高其佩和潘天壽二人在中國畫方面的成就很高,沒有毛筆畫做基礎,指墨畫就無從談起。潘天壽在其《藝術隨筆》中指出:「指頭畫對中國傳統繪畫而言是一個支流,要想在指頭畫有所成就,必須認真先學習毛筆畫,如果不在毛筆畫上紮下穩固的基礎,而錯誤的認為指頭畫新奇,或者以可以用指頭來畫可以取巧,可以來好奇炫世,不願在毛筆畫上下苦功,這是不對的。」另一方面,與指墨畫自身的諸多局限性有很大關係,在表現山水畫上,如渲染、皴擦等,都往往難於表現,無能為力。用指頭染色,也很難染勻,重色尤不易畫得精工,所以自指墨畫創始以來,能做重彩的,鳳毛麟角。

崔如琢《聽風聽雨又聽聲》

崔如琢《昨夜忽飛三尺雪》

崔如琢的畫作之所以備受藝術品市場和藏家的關注,與其積墨畫、指墨畫的原創性密不可分。在當代中國畫壇,各種新水墨樣式盛行,有抄襲西方者,有模仿古人者,然創新的作品鳳毛麟角,而崔如琢具有鮮明積墨色彩的「新中國畫」令人耳目一新。獨特的創新性使其為中國畫增添了一種前所未有的風格,以一己之力改寫了當代中國畫的歷史,開創了一片自己的新天地,從而也奠定了其個人在畫界和市場中非常尋常的地位,受到藏家的追捧也就不足為奇。筆者認為,崔如琢身為當代「積墨畫」的開創畫家,其「積墨畫」的創新性、學術性、市場性三者兼而有之,決定了其作品具有非同尋常的藝術價值和市場價值。

崔如琢《秋風搖翠》

目前,正直舉國都在重提「文化自信」,而崔如琢在繪畫上的創新恰恰代表了這種文化自信,他在藝術品市場上的天價拍品帶給我們的難道不正是一種文化藝術上的自信嗎?

您轉發朋友圈或點一個

就是對小編最好的鼓勵!

歡迎大家右下角留言

圖文資料整理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古美術古玩藝術品拍賣正在預展中

今晚八點,正式開拍

掃碼下載APP即可進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美術 的精彩文章:

玩文玩是玩物喪志嗎?

TAG:古美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