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唐順陵:武則天之母楊氏的陵墓

唐順陵:武則天之母楊氏的陵墓

在咸陽的五陵塬上,眾多漢代帝陵旁邊,矗立著一座恢宏的「唐代帝陵」,那就是武則天為其母親修建的順陵。這裡不僅保存著完好的城垣遺址,而且可以看到大量精美的石刻,所以成為咸陽塬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四歲的時候,父親騎自行車帶著我,第一次來到順陵遊覽,當時這裡還是一片田野。如今,順陵已經被劃入西咸新區空港新城的範圍,修建起規模宏大的遺址公園,飛機不斷轟鳴著從頭上經過,此地迎來新的發展階段,成為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順陵位於咸陽城東北20公里的底張鎮韓家村,整個陵園坐北朝南,按照建造的先後順序,從內向外形成三重城垣。同時,也形成三組風格迥異的石刻,見證了順陵地位的不斷提高——

1、第一組石刻

這一組石刻距離順陵的封土最近,對稱地分布於圓錐形的墓冢兩側,包括兩對石虎、兩對石羊和一對石人。過去調查的時候,曾經在東側石羊南約六十米處,發現了一件蓮花座,乃唐代石柱的基座,所以這組石刻應該還包括兩件丟失的石柱。

咸亨元年(670)八月二日,楊氏去世,被追封為「太原王妃」,楊氏的陵墓被稱為「太原王妃園寢」或者「太原王妃墓」。當時,武則天還是皇后,所以這裡的規模不大,石刻依照「人臣墓」的組合形式。

2、第二組石刻

在第一組石刻南面,南城垣南門的旁邊,原本矗立著八對石人。目前,僅存東西各六件石人,它們均頭戴小冠,身著廣袖交領衣,雙袖垂至膝蓋下,雙手緊握環首劍,象徵「直閣將軍」。

文明元年(684),唐高宗病逝以後,武則天獨攬大權,追封楊氏為「魏王妃」和「忠孝太后」,改太原王妃墓為「順義陵」,並且對這裡進行大規模擴建。此地安放的八對石人,可能借鑒了乾陵的模式,只是石人的體量和數量有所減少。

3、第三組石刻

天授元年(690),武則天稱帝,追尊楊氏為「孝明高皇后」,陵墓改稱為「順陵」。按照「號墓為陵」的規制,在順陵周圍樹立起高大的石刻,使得這裡最終形成如今的規模。

這一組石刻的數量最多,分布範圍最廣,雕刻也最為精美。它們矗立在外城的四門之外,包括南門外的一個石柱頂部、一對獨角獸、一對走獅,其他三門外的一對石獅,以及北門外的數件石馬。

獨角獸又稱「天祿」,頭部似鹿,長有一角,身體似牛,足為馬蹄。昂首端立,神態鎮靜,四肢雄健,長尾拖地,肩部長有雙翅,翅上刻捲雲紋。這兩件石刻高約4.5米,長約4.2米,寬約1.9米,腹下可以容納好幾個人。

順陵東、西、北門之外,分別放置有一對石蹲獅,唯獨南門放置著一對石走獅,成為順陵最具標誌性的石刻。東側為雄獅,西側為雌獅,東西相距二十米,均呈走動的姿態,充分表現出獅子的雄健。其中,東側的雄獅最為著名,高約3.15米,長約3.2米,寬約1.45米,重達40餘噸。體態高大,四爪強勁,闊口半開,如聞獅子震撼山林的吼聲。

除此之外,獨角獸和走獅之間,還發現三對石刻的基礎。如今,在神道的東側和西側,分別可以看到一件方形的石基座,中間都有長方形的凹槽,原本豎立著高大的石刻,推測應該是三對石人。

長安二年(702),奉武則天之命,在順陵南門的神道旁邊,豎立起一通「大周無上孝明高皇后碑」,俗稱「順陵碑」。碑文由梁王武三思撰文,相王李旦親筆書丹,他們分別是楊氏的孫子和外孫,表達武則天希望武姓和李姓兩家和睦相處的心愿。此碑通高約10米,全文4300字,方正規範,間有篆隸,字跡俊美。其中,還有武則天新造的16個字,乃唐朝初年的一塊名碑。

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關中發生大地震,順陵碑倒塌,斷為好多節,咸陽縣令用殘石修築渭河堤岸。清朝初年,渭河堤出土五塊殘碑;1964年底張鄉出土兩塊,1965年咸陽文廟出土一塊。目前,它們均鑲嵌於咸陽市博物館的碑廊內。

開元元年(713),唐玄宗即位後,下詔削去楊氏的「孝明高皇后」稱號,改稱為「太原王妃」,並且將順陵改回王妃墓,但並沒有實際改造陵園。從此以後,順陵不再是帝陵,風光也不如從前,但是這裡精美的石刻依然吸引著大量的遊人!

我是申威隆,陝西師範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專業的「非優秀」畢業生,著名的90後「陝西文博一哥」。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我的公眾平台《關中拍客》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關中拍客 的精彩文章:

咸陽周陵:文王和武王陵?
在西戎 保西垂:參觀甘肅秦文化博物館

TAG:關中拍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