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亞里士多德「第一性原理」遇見查理芒格《窮查理寶典》誤判心理學11-15

當亞里士多德「第一性原理」遇見查理芒格《窮查理寶典》誤判心理學11-15

在前兩篇文章中,介紹了誤判心理學的背景,什麼是誤判心理學?誤判心理學對我們有什麼作用,以及25個誤判心理學的前10個心理學。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不管是經營企業、還是經營家庭,還是學習本身這個過程,都是稀缺資源「時間」分配的過程的結果。那麼既然筆者花時間來學習、整理,堅持原創,願意把時間花在這裡,就必須要產生價值。打開文章的你,既然花時間來閱讀,也是希望能夠有所收穫。所以筆者每次在發出文章之前,都會問自己這個問題。是你想要的?還是筆者想要的?(價值思考,如果用在企業經營的過程中,個人認為用的是第一性原理,滿足用戶需求為導向)

「好奇心」是最好的學習夥伴,從接觸《好好學習》看到了這本書,就被作者成甲先生從前到後邏輯清晰的闡述了如何構建自己個人的知識架構體系?為什麼你一直是在「低水平的勤奮」這些具有魔力的問題吸引力了,深深的吸引了。為此筆者還建議每位參加中國科大MBA讀書會管理研習社的書友們,將其列為必讀書目。成甲多次提到和借用《窮查理寶典》的智慧,就帶著這份好奇心(好奇心是窮查理寶典25個誤判心理學之一),來看看《窮查理寶典》被那麼多人成為普世智慧的書,到底有如何神奇之處。

第一遍閱讀《窮查理寶典》從懵逼到發現新大陸,感覺《好好學習》和《窮查理寶典》是那麼的相似,正如你所想,成甲先生用了「刻意練習」的方式,用「假設、反思、矯正假設」等一系列的方法,來改變。

l刻意練習源於美國心理學家埃里克森的研究,核心假設是:儘管專家級水平是逐漸訓練出來的,但是關鍵在於受訓者必須通過訓練掌握更高級的心裡表徵,才能真正的有突飛猛進的感覺。

l心理表徵:我們大腦思考問題時對應的心裡結構,筆者覺得也可以理解為模型。

這對查理芒格提出的,人類只要掌握100個核心模型並發揮「lollapalooza」效應(多模型共同發揮作用的現象),你將可以超越生活中95%的人。(對於數字95%是否具有不可證偽性,還沒有考證,但是嚴謹的思考過程是認可的)這就更加堅定了要繼續『原創』(鑒於對查理芒格思維知識結晶的敬畏,也可能擔心沒有參透其核心內容,盡量還是採用芒格原文的內容,供參悟,讀書、分享、交友、悟道,重在個人的感悟,因為每個人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哈姆雷特,這也是亞里士多德「第一性原理假設」最近因為「埃隆馬斯克」而被李善友等大咖發揚光大的原因,圍繞「奇點」可以簡單理解為剛發生的那個點,在假設基礎上進行的深度思考的結果)

下面分享的內容為「查理芒格的智慧的原點」誤判心理學11-15.誤判心理學的產生更多是源於查理芒格對生活現象的理解,對生物進化本源動物本能思考的來源。

(11)簡單的、避免痛苦的心裡否認

查理芒格在二戰時期,他家有為世交的兒子成績非常出色,在體育運動方面也非常有天賦,可惜乘坐的飛機在大西洋失事,再也沒有回來。他母親頭腦非常正常,但拒絕相信他已經去世。這就是簡單的避免痛苦的心理否認。這種傾向造成極端的後果經常跟愛情、死亡和對化學物質(酒精、毒品)的以依賴。對化學物質的依賴通常會導致道德淪喪,在越來越墮落的過程,會表現的極其不現實、會對現實進行極端的否認。所以,建議應該堅決避免他,即使有很少的概率染上。

「未必要有希望才能夠堅持」也許就是信仰的力量。

(12)自視過高的傾向

這種現象多出現在「私人物品」。比如對孩子、愛人、私人物件的過度讚賞。擁有之前和擁有之後的態度不同(避免不一致性心理在這裡也默默的發生作用),在心理學稱之為「稟賦效應」,人們做出決定之後,就會覺得自己的決定很好。

(具備了無人駕駛超能晶元)

賭博中選彩票時候,自己選的會隨機選的多幾注(如果用普世智慧的概率,其實中獎率幾乎是完全相同的),所以每次愚蠢的多買了幾注。

自視過高傾向會導致的消極結果

l愛和自己相似的人,導致評估不客觀

l降低了賭徒們在評估自己相對能力的準確性(生活中的賭徒心理無處不在)

自視過高傾向會導致的積極的結果

l過度自信造就的離奇的成功(「千萬別低估那些高估自己的人」)

l有的時候過度的自我稱讚是正確的,而且比虛偽的謙虛要好的多。

(13)過度樂觀的傾向

「一個人想要什麼,就會相信什麼。」——做的非常好的時候會出現過的樂觀的傾向。

避免愚蠢的樂觀主義

通過學習,習慣性應用費馬帕斯卡概率論。(很重要的思維模型之一)提高對不確定性事情預測的準確性。

就像《一個數學家的嘆息》作者說的:數學的本質是表達的藝術。數學是在我們並不完美的生活基礎上,一種抽象的完美的表達方式。

費馬和帕斯卡曾經就一賭博問題通信過,費馬給出了一種非常好的概率思想來研究不確定性。

通信的內容是分賭本問題:甲、乙兩賭徒賭技相同,各出賭注50法郎,每局中無平局。他們約定,誰先贏三局則得到全部100法郎的賭本。當甲贏了兩局,乙贏了一局時,因故要中止賭博。現問這100法郎如何分才算公平?

假設:甲乙雙方都想贏,對於甲乙賭徒來說期望機會是均等的(「康德式公平的正義」傾向),所以應該考慮所有比賽結果的可能性。

(14)被剝奪的超級反應傾向

一個人從10元中獲得快樂不等於失去10元帶來的痛苦。失去帶來的傷害比得到帶來的快樂多的多,人們厭惡損失。有一種損失叫「煮熟的鴨子飛了」,這種感覺可以被稱之為「被剝奪的超級反應傾向」

企業當中有種毒叫「內耗」,是組織內部某某「勢力」受到威脅而發生的。這種內耗產生的根源就是人們害怕本來屬於自己的財產、愛情、友誼、權力、身份等有價值的東西時,而做出的超級反映。為了放出內耗的產生,傑克韋爾奇致力於掃蕩通用電氣的官僚作風。

(15)社會認同傾向

如果一個人一招他所觀察到的周圍人們的思考和行動方式去思考和行動,那麼他就能夠把一些複雜的行為進行簡化。而且這種從眾的做法,往往是有效的。

青少年特別容易由於社會認同傾向而出現認知錯誤。哈里斯研究年輕人特別是他們的同齡人,而不是父母或者成年人,這種現象是由年輕人基因決定的。所以對於父母來說,與其教訓子女,不如控制交朋友的質量。(孟母三遷是不是也是考慮到這個現象了呢?當然無法考證,只不過我們可以和孟母交個朋友)

社會認同傾向被觸發的情景:感到困惑或者壓力的時候,尤其是困惑壓力共存的時候

這是一把利劍,其作用取決於揮舞這把劍的主人。就社會認同而言,人們不僅受到別人行動的誤導同時也會受到別人不行動的誤導。比如「旁觀者效應」,以前路邊有老人倒地,上前幫助的人出現過被訛詐的現象,下次在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路人在幫助還是不幫助會顯得很困惑,幫助可能擔心會被訛詐的壓力。所以此時會看是否有其他人伸出援助之手,如果沒有,也極有可能選擇不幫助。這是社會認同和旁觀者效應的結合。

社會認同在營銷中也得到了充分證明非常有效「詹記核桃酥」永遠排隊、「10罐涼茶7罐加多寶」,「XX奶茶年銷量繞地球一圈、二圈、三圈」等,於是強烈的願望,希望自己擁有那樣東西。造成的結果就是商家為廣告大牌、影視一閃而過的鏡頭支付更多的錢。

最後我們一起,用「第一性原理」、假設+驗證的哲學思維,來踐行這些基礎核心的理論。用陽明先生給我們的智慧,做到「知行合一」(餓了就想吃飯,吃了就感覺飽了,這種狀態就是知行合一),用刻意訓練的方式,來發現生活的智慧。

如果你覺得有那麼點啟發,可以分享給身邊更多的朋友

我們一起讀書、一起成長!

來中科大MBA讀書會和一一起讀書。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未完待續……

(11)對比錯誤反應傾向

(12)壓力影響傾向

(13)錯誤衡量易得性傾向

(14)不用就忘傾向

(15)化學物質錯誤影響傾向

(16)衰老錯誤影響傾向

(17)權威錯誤影響傾向

(18)廢話傾向

(19)重視理由傾向

(20)Lollapalooza傾向-數種心理傾向共同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品牌思想力 的精彩文章:

TAG:品牌思想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