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我們為什麼要像三線建設一樣,大力發展晶元產業?

我們為什麼要像三線建設一樣,大力發展晶元產業?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鐵流】

日前,美國商務部宣布,將禁止美國企業向中國電信設備製造商中興通訊出售任何電子技術或通訊元件,這一禁令期限長達7年,直到2025年3月13日。

當前,在美國高舉貿易保護主義,貿易戰逐漸升級的情況下,中國必須認清現實,放棄對美國的幻想,像毛澤東時代搞三線建設那樣,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力爭實現產業發展不受制於人,信息安全不受制於人。

晶元到底有多重要?

晶元雖小,卻異常重要,是現代社會的「工業糧食」,晶元產業則是關乎國民經濟和國家安全的戰略型產業。

就日常生活來說,在信息時代,我們每一次點擊滑鼠,每一次敲打鍵盤,每一次使用電子郵件,每一次網路購物,每一次撥打電話等等,都離不開晶元。晶元已經融入了我們的生活,成為生活中的必需品。毫不誇張的說,如果沒有晶元提供計算能力,存儲數據,我們的生活水平將倒退20年。

關乎國家安全和命脈的領域——電力、交通、國防等,也離不開晶元。控制龐大而複雜的電力網路、完美調度鐵路和公路系統等等,都需要專用晶元。在國防軍工領域,晶元更是發揮著關鍵作用,如果沒有了晶元,或者使用了國外晶元,我們的航母、驅逐艦、戰鬥機都會變成「瞎子」和「聾子」,在戰場將陷入任人宰割的境地。

這並非危言聳聽。自由軟體之父理查德·斯托曼一直使用龍芯電腦,原因之一就是英特爾等美國科技公司的CPU存在後門,而且這種後門不能通過修改軟體代碼進行解決。

自由軟體之父理查德·斯托曼和龍芯筆記本,該龍芯筆記本後來在阿根廷被盜。

中國相關單位通過嚴格測試某些國外CPU,也證實它們確實存在功能不明確的「多餘」模塊,以及未公開指令——包括加解密、浮點操作在內共計二十餘條。其中,有三條指令可以在用戶模式下使機器死機或重啟,作用機制直接穿透各種軟體保護措施,而防護軟體無法感知。

這些存在「問題」的晶元,一旦被用在國產武器裝備和國家信息系統上,就會帶來巨大的災難。

試想一下,一旦發生戰爭,如果中國的交通控制指揮系統充斥著大量的進口晶元,敵對國家就可以通過電腦癱瘓中國的鐵路網路;如果中國的武器裝備大量採購進口晶元,敵對國家就可以利用晶元後門癱瘓中國的武器裝備。

這種假設,曾經真實的發生在別國身上。

2007年,以色列18架F-16戰機空襲敘利亞一處潛在的核設施,並輕鬆完成轟炸任務。這是因為在空襲之前,敘利亞的整個雷達系統就完全癱瘓了,事後查明,癱瘓原因是由雷達系統內的通用處理器後門引發的。

無獨有偶,在海灣戰爭中,伊拉克的防空網路被美軍輕易突破。事後查明,只是因為伊拉克購買了一批印表機,並把這些印表機和自己的軍用電腦連在一起,而這些印表機內的晶元恰恰是西方科技公司設計和製造的,美軍利用這些印表機晶元癱瘓了伊拉克的防空網。

花錢買不到核心技術,市場也換不到核心技術

由於中國大陸的集成電路產業鏈和美國主導的集成電路產業鏈有明顯差距,中國國產晶元在商業市場上很難與國際巨頭競爭。於是,部分專家和企業開始嘗試引進與合資,然而從實踐上看,技術引進與成立合資企業,並不是康庄大道,其中更是不乏非常慘痛的教訓。

常州地方政府曾聯合美國英特爾公司打造過晶圓廠,中方出資7個億,英特爾公司提供技術和設備,結果公司僅經營了3年就無疾而終。

2002年,上海廣電與日本NEC成立了合資公司,投資近100億元從NEC引進了一條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合資公司還從NEC購買了相關生產專利和技術,支付了技術使用費,以及占年銷售額3%的技術許可費用。雖然支出如此之大,但合資公司並沒有獲得核心技術工藝,反而處處受制於人。直到2007年,全球液晶面板價格崩盤,合資公司在高額設備折舊、高價進口原材料、高額技術許可費用以及產品缺乏競爭力多重的打擊下,走入窮途末路,最終被日本三井財團收購,讓其坐收漁利。

2014年,在工信部和地方政府的扶持下,中晟宏芯獲得IBM的Power8處理器授權,IBM還允諾予以技術支持。根據原本的計劃,宏芯先吃透Power8的技術,再以此為基礎開發國產CPU。然而,IBM在技術上一直有所保留,且對出售的技術要價高昂,最終使得這個項目成為一個釣魚工程,最終導致地方政府和民間投資人籌集的20多億元資金飛速流失,2016年3月還被爆出拖欠員工薪酬事件。

整體來看,我國的集成電路產業在過去近10年的時間裡,是「引進一代,落後一代、反覆引進」。即便是華為海思和中興微電子的ARM晶元在商業上取得了成功,但存在很多隱患和風險,原因就在於在技術上高度依賴國外授權。華為海思和中興微電子設計的SoC中,CPU、GPU、DSP等模塊基本上都是從國外購買的技術授權,

這種買授權做集成的模式一旦遭遇美國制裁,毫無抵禦風險的能力,從此次的中興事件中,我們就可窺一二。

2016年發布的《習近平關於科技創新論述摘編》一書中就曾指出:「我國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不僅從別人那裡拿到關鍵核心技術不可能,就是想拿到一般的高技術也是很難的,西方發達國家有一種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傅的心理,所以立足點要放在自主創新上。」

改革開放的歷史經驗也已經證實,真正的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也是用市場換不到的,必須堅定不移走自主研發之路。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雖然現實很嚴峻,但我們也不必過於悲觀。

遙想20世紀60年代 「中蘇論戰」時期,蘇聯撤走了所有駐華專家以及一切援助,並實施技術封鎖,中國的發展陷入困境。

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堅定地提出「三線建設」決策,將大量工廠遷往內地,建設的重點在西南、西北。

正是通過「三線建設」,中國的中西部地區建成了一大批軍工企業,比如設計國之重器殲-20的611所,就是瀋陽601所抽調500多人與當地單位聯合組建而成。此外,貴州黎陽航空發動機廠、柳州汽車製造廠、秦川精密機床廠、四川攀枝花鋼鐵、中國第二汽車製造廠、天水星火機床廠、中國第二重型機械廠等一大批優質企業也都得誕生於「三線建設」。

三線地區主要建設示意圖

「三線建成」還促進了中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鐵路、公路、橋樑、電力設施拔地而起,極大的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可以說,「三線建設」大幅提升了國家實力,為之後中國幾十年的和平發展創造了環境,打下了底氣。

再看當下,中國的實力已經不可與當時「同日而語」,在與美國、蘇聯同時為敵的時代,我們都熬過來了,在今天綜合國力大幅提升的情況下,更加沒有理由對中國集成電路的發展抱著悲觀的心態。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自主晶元已經在特殊領域得到一定應用,開始逐步替換國外晶元。

2015年,美國對中國四家超算中心進行制裁,禁止美國英特爾公司將超算晶元出售給中國。不到一年,神威·太湖之光就橫空出世,不僅繼天河二號後成功在全球晶元TOP500上刷榜,其搭載的「申威26010」眾核晶元,在製造工藝落後兩代的情況下,性能和功耗毫不遜色於英特爾公司最好的同類產品。

國產「申威26010」晶元

據悉,正在研發、有望在2020年前後問世的E級超算也將採用申威的下一代產品。此外,在固態硬碟主控、存儲伺服器、防火牆等各種網路安全設備方面,申威CPU已經開始逐步替換英特爾、ARM的 CPU。

在DSP方面,自主研發的DSP雖然在商業上與德州儀器等國外大廠差距較大,但在技術水平上是可較高下的;中電38所研發的「魂芯一號」和「魂芯二號」多被用於預警機等多型武器裝備;中電十四所和龍芯聯合研發的「華睿1號」則創造了國產多核DSP晶元產品應用的「三個之最」:雷達裝備應用型號最多、單台套應用數量最多以及總應用數量最多。

「華睿1號」晶元

在宇航級CPU上,「龍芯」已經替代了進口CPU,不僅在性能上追平了美國高端晶元RAD750,價格也僅為國外同等晶元的十分之一。從2015年4月至今,「龍芯「的抗輻照晶元在北斗衛星上穩定運行,沒有一次反轉鎖定的問題。此外,「龍芯」還被用作高溫鑽探晶元、ATM機晶元、數控機床控制晶元、工業控制、機器人控制器、智能電錶晶元、智能水表晶元、智能家電晶元等。

隨著逐漸在特殊領域站穩腳跟,自主晶元會逐步走向行業應用,並在2025年前後進軍消費電子領域,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將國外晶元趕出中國市場。

「龍芯」收到的感謝信

雖然道路是曲折的,但前景是光明的。

當下,作為中國重點攻關的集成電路產業,只要充分用好中國的資金、人才和市場,放棄對西方國家的幻想,堅持自主研發之路,中國晶元向全世界輸出是遲早的事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軍工頻道 的精彩文章:

兩岸形勢緊張 台空軍新竹基地戰機起降頻繁
美新任國務卿抵沙特前數小時 胡塞武裝發了8枚導彈

TAG:觀察者網軍工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