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勢」在中國書法藝術中的重要性解讀

「勢」在中國書法藝術中的重要性解讀

勢,姿態或動作。需要有框架,有力量,有依側互動關係。

篆書的勢:本質上有很強的象形感,凡是把象形感寫沒了的篆書,就失去了篆書的意味。文字之初的甲骨文基本就是對形象的抽取提煉和概括,頗像現在的簡筆畫,把線段按照簡筆的方式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個意會的形象,成為象形。象形字能夠在線段造型中看出很多的具象形象的影子,而生動性就是其更加趣味象形的拙的姿勢。

隸書的勢:與楷書一比較用一個詞概括就是拙巧。是文字初期的一種發展結果,首先字形整體取扁方,重心偏下,偏旁部首之間或緊或松,缺少楷書的偏旁部首的成熟搭接組合,所以有孩子般的稚拙,但又會看到其巧妙之處,所以學隸書能取拙巧之勢實為上乘之策。

楷書的勢:是在點畫的組合下搭建的既對比又協調的結構,形成的主體是一個平正的勢,所謂四平八穩。而個別楷書會有整體平正勢的控制下的局部的打破整體平衡感的局部筆畫的求險。比如歐陽詢的楷書就字字穩中求險,是典型的平中遇險的大師。好多小楷也是,筆不完全送到而意到,所謂意到而意味悠長。

楷書已經將筆畫抽象提煉成點橫豎撇捺勾提幾個遠離象形特徵的符號了,每一個點畫都有其準確的起行收特徵。而篆書時期只有線段:弧線和直線,點都沒有獨立存在。隸書是居於篆楷之間的一種過渡。把勻圓的特徵往方折上轉換,也開始用幾個筆畫特徵來固定字的特點,比如有了撇捺的區分,橫用了蠶頭燕尾,仍然沒有點的明確的造型,把篆書的一筆書用折筆畫做了分段。

而行書無論在隸書時期還是楷書時期,都是原有字體的速度化下的減省和連屬,同時進行概括性更強的符號替代。

行書和正書在架構上的不同有哪些?

正書是比較獨立的線段的集合,只要平整即可。行書是正書的減省,起初也基本遵循正書的架構,只是筆畫之間的連貫,隨著士大夫娛樂方式的盛行,行草書成為一種追求豐富提煉和淬鍊的遊戲,越來越瘋狂的追求它的刺激感,並形象的用摸不著規律的變幻手法來書寫,這個時候開車已經變成了賽車,書寫已經變成了炫技一樣的表演,漢字從實用性轉化成了展示性,表演性,寄情性,於是和任何一門藝術一樣變成了一種技藝,少數人才玩得很好。書法藝術誕生了!

而行書的精彩靠什麼表現出來的?勢的多樣性營造。

也就是讓點畫互動起來,每一個點畫或聯動或互動或對抗,但都必須統一在一個完整的字的筆畫里,於是勢起了決定性的作用,變化萬千就是不斷地產生更豐富的姿勢,形成更生動多彩的造型。草書就更是一種瘋狂,獨立的一個字的造型變化已經不足以過癮,於是打破字間的分界,形成一組字一組字,一筆墨一筆墨的造勢,所以草書完全變成了一種激情宣洩的東西,得意忘形的時候總想藉助草書抒發感情。

所以,勢的重要性在書法藝術中的地位可見一斑了。

勢分幾種:靜勢,動勢;正勢、險勢;是也需要分配在每一個線段里形成聯勢、短勢。

姿勢產生味道,不同的味道由不同的勢營造出來,靜如處子的靜態一定是安詳嫻靜的姿勢,矯若驚龍的狀態一定是激情翻滾的趨勢和狀態。行書基本上趨向於取動勢,草書完全在快、險中形成速度與激情。

行書中的勢是怎麼構成的,我們看經典的作品,體察它的勢的構成,會發現其豐富性主要運用了筆畫間的向背、俯仰、團展與力量的配合形成了動、險、巧的各種姿勢,每一個字的從起到收的過程就是一個完整的動勢營造的過程,所以每一個字不僅要動還要整合編排成完整的造型,一定是有起有行又有收。解讀經典作品就是去玩味大師的技巧與情緒的統一,蘭亭序、祭侄稿、寒食詩、自敘帖都是經典中的典範。

我們讀帖、臨帖和創作一定要通過勢作為一種整體關照往下去看點畫看空間看力量分配,這樣臨帖才會盡量做到生動靈活與經典靠近。而平時的練習中如果僅拘泥於點畫而沒有勢的關照,一定會拙巧互生,字字蹣跚。

我們在創作中一定要學會對勢的揣摩和整體掌控。無論是篆書、隸書、楷書類的正書體還是行書草書體都要從整個篇幅去關照勢的特徵,不能夠把局部堆積起來變成整體是啥樣就是啥樣。而應該先定勢(味道、氣氛)再集合要件共同構成某種勢,讓欣賞者看見的是一件能打動人感染人的作品,而不是一張寫滿文字的抄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續古書畫研究 的精彩文章:

TAG:續古書畫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