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835公里親歷觸目驚心的貧窮,您的一餐飯是他們的救命錢!

835公里親歷觸目驚心的貧窮,您的一餐飯是他們的救命錢!

原標題:835公里親歷觸目驚心的貧窮,您的一餐飯是他們的救命錢!


都說貧窮限制了對有錢生活的想像力,


而就在上周,


匠的同事——選品部主管藝姐,


去了山東聊城吳庄村之後,

她發現長期生活在城市裡的自己,


也被小康生活限制了對貧窮的想像力。


那種家徒四壁,


那種一頓飯吃兩毛錢鹹菜的赤貧,


真的是如重鎚一般,


擊中了藝姐脆弱的心臟。


藝姐說她走訪了一路,也哭了一路......



吳庄村,


一個2/3靠大蒜農作物,

支撐經濟來源的村莊,


全村幾十戶村民,


唯一一個年輕人,


是35歲的重度殘疾人孫其傑,


其他的全都是50~80歲之間的老人。


今年的大蒜又要豐收了,


然而辛苦了大半年的蒜農們,


卻為堆積如山的大蒜髮愁!


往哪兒賣?賣給誰?多少錢能賣?


留守的大爺大媽們愁得直跺腳!

低迷的價格、無望的銷路、昂貴的人工費,


都讓他們感到無奈與無助……




4月底,全國新蒜即將上市,


助農前方團隊接到山東蒜農的求助,


電話那頭,


吳庄村負責幫農扶貧的小吳,


說起當前的蒜價,語帶哽咽。


小吳焦急的告訴我們:


大蒜賣不出個好價錢,


我們村兒的大爺大媽們,


上半年就白忙活了!


看你們平台經常會幫助,


其他地方農民賣滯銷農產品,


能不能也幫幫我們啊!


為了證實小吳的求助信息,


我們團隊一行人快馬加鞭,


5月1號就坐高鐵趕往山東濟南,

第二天坐汽車到達聊城。


即使我們心裡早有準備,


當車駛入聊城後,


還是被到處可以見的一堆堆、


一袋袋等待客商收購的紫皮大蒜,


震驚得心顫……


這麼多大蒜無人問津,


是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



顛簸40分鐘後,

我們進入山東聊城的,


大蒜主要產區吳庄村。


得知我們今天要來,


小吳和其他蒜農早早出來迎接我們。



小吳近幾年通過各種渠道,


竭盡全力幫扶村裡的貧困戶和孤寡老人。


在小吳的帶領下,


我們走訪了村裡最困難的幾戶蒜農,


並深入了解了當地,

種植大蒜的規模和當前的收購行情。



選品主管藝姐和小吳


走訪蒜農一:吳忠泉


吳大爺今年73歲,


與老伴二人相依為命。


前幾年趕上大蒜價格行情好,


吳大爺種了2畝大蒜。



一進吳大爺家門,

藝姐就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


如果不是親眼看到,


藝姐簡直無法相信,


在富庶的中原地帶,


還有如此貧窮的慘狀。


只剩了三條腿的爛椅子,


破得不能再破的傢具,


灶台上吃剩下黑乎乎的午飯.......



看著眼前這赤貧如洗的一幕

藝姐的胸口一下被什麼堵住了一樣,


眼淚忍不住瞬間涌了出來。


老兩口喃喃的說,


有口飯吃就不錯了,就不錯了……


藝姐難過得什麼話也說不出來,


當即掏出自己的錢包,


把帶的現金送給吳大爺。


吳大爺推託了半天,


在眾人的勸說下才收下了錢。




院子里是整齊碼放好、


佔據了半個院子的一袋袋蒜頭,


「咱也沒有錢僱人,


這些蒜都是自己收回來剪成蒜頭的,


前後花了半個月!」



吳大爺患有嚴重的支氣管炎,


老兩口體弱多病又早年喪子,


家裡沒有別的勞動力,


也沒有什麼經濟來源,


唯一依靠的就是幾畝田裡的收入。



這些年家裡的開支、老伴的醫藥費,


全部都指望這2畝紫皮大蒜的收成。


大爺說,「我不怕死,可我怕老,


怕病倒後沒人照顧老伴,


現在是越來越沒用了!」



生活極其拮据


為了省下人工成本,


吳大爺每天凌晨4點、天還沒放亮時,


就要帶著乾糧、水壺趕往田間,


半跪著挖蒜,


到晚上八點多才回家。


藝姐說她的眼前浮現了烈日曝晒之下,


兩位六、七十歲的老人家,


匍匐著並不健朗的身軀,


在蒜田裡一根根抽蒜薹,


一棵棵挖大蒜的身影……


每年挖完蒜,


兩老都要休息好幾個月才能緩過來。



今年吳大爺的2畝蒜地長勢喜人,


預計總產量達7000斤,


然而日漸寥少的上門客商,


讓這位老農民忐忑不安,


豐收時的喜悅,


如今逐漸變成吳大爺的一聲聲嘆息!


送我們出門的時候,


老兩口眼裡含著淚花,


淚光中有對我們幫他賣蒜的感激,


也有對苦難生活的無奈和悲傷。



(備註:5斤裝19.9元,9斤裝29.9元為帶箱毛重,郵寄過程中因水分流失等原因有2-3兩誤差)


走訪蒜農二:吳忠華


吳大叔,今年60歲,


家裡種植2.8畝蒜田,


預計產量9800斤。



忠華大哥因前年給自家房子,


修補牆壁時不幸摔倒,


導致腰椎嚴重受損,


肋骨斷裂三根,右腿縫合18針。


下圖為吳忠華的家,殘垣斷壁,破敗不堪的房子,蓋了幾十年的老棉被,無言的訴說著生活的艱辛與困窘。



在農村,男丁就是一個家的頂樑柱,


這樣的意外發生在家裡的頂樑柱身上,


吳大哥的老伴借遍了親朋戚友,


才勉勉強強湊夠了手術錢,


老伴說起來還是滿眼淚水,


「當時感覺天都塌了!


現在還欠著別人手術錢!」



沒有多餘的收入,


夫妻倆就指望著,


家裡的2.8畝地早日賣個好價錢,


還上家裡的債務。


說到大蒜的掉價,


忠華大哥沉默了良久,


無奈的跟我們講:


「哎,興許過幾天有人會來收吧,


這蒜價會漲上來的。


老天不會總虧待咱們老百姓的,對吧。」



小吳告訴我們,


他去年過年來老兩口家吃飯,


就四個青菜,甚是可憐。


兩口子日常三餐就是饅頭加鹹菜,


每天吃的鹹菜也就兩毛錢……


在我們隨便喝杯飲料、吃個零食,


就花掉幾十元的城市人看來,


這樣的生活如果不是親眼所見,


真的是難以相信!



忠華大叔看著自己破敗的房子和欠下的債務,憂心忡忡。


(備註:5斤裝19.9元,9斤裝29.9元為帶箱毛重,郵寄過程中因水分流失等原因有2-3兩誤差)


走訪蒜農三:孫其傑


孫其傑從小就患有嚴重的,


先天性疾病,二級殘疾。


全家經濟來源僅靠6畝蒜地,


預計產量20000斤。



楊屯鄉的蒜農孫其傑今年36歲,


8歲時被查出患有強直性脊柱炎,


由於家中無錢醫治,


到13歲的時候他已完全駝背。


其父孫洪嶺現年73歲,


18年前被查出腦瘤,


做了切除手術後,


意識處於模糊狀態,生活不能自理。



現今孫其傑獨自撫養父親,


父親孫洪嶺每天就吃一頓午飯,


吃完後便在房門口獃獃的坐著,


直至下午4、5點。




這一家人的慘狀更是令人觸目驚心!


看著站都站不直的孫其傑,


和他無法說話、滿眼空洞絕望的老父親,


藝姐再一次留下心酸的淚。


可惜藝姐身上帶的現金全都發完了,


他們也沒有手機可以接受轉賬,


這個世界如何美好繁華,


跟他們並沒有一丁點關係。


悲傷的藝姐嘆氣之餘,只能想著:


一定替他們把大蒜都賣掉,


讓他們能過好一點的日子。


父子倆唯一的經濟來源,


就是眼下收成的6畝蒜地。


為了掙口飯吃,孫其傑一刻也不敢鬆懈,


「吃飯睡覺的時候都在幹活」!


他唯一的心愿,


就是趁身子骨還硬朗,


多賺點錢補貼家用。



孫其傑向我們講述大蒜價格的低迷


(備註:5斤裝19.9元,9斤裝29.9元為帶箱毛重,郵寄過程中因水分流失等原因有2-3兩誤差)


藝姐和幫農團隊走訪了8家農戶,


聆聽了太多的期盼與故事,


見證了太多的心酸和不易,


藝姐也是哭了一回又一回。


藝姐說她暗暗發誓:


一定要幫他們把大蒜賣出去,


還要賣個好價錢!


如今整個村的大蒜都在等待收割,


盼著有客商前來收購。


今年的大蒜,


能否賣得出去、賣得上價,


決定了他們今年,


能否安心治病、吃上飽飯。



食物來之不易,最累仍是農人


這裡一個村的蒜農就佔全村人口的半數以上。每戶人少則一兩,多則幾十畝。雖然種蒜幾十年,但村民們並沒有太好的銷售方式。種蒜、收蒜、等待收購商前來收購,至於銷售價格在蒜農們看來,只能是「聽天由命」。



綠油油的蒜田下,埋著蒜農們一年的血汗錢


放眼望去,


田裡正在干農活的大部分是老人


有些老人干不動,


又沒錢僱傭別人,


就讓蒜頭爛在地里,甚是可憐。


其實就算僱傭別人來挖,


僱傭的人也還是老人。




大片的蒜田已經成熟,


雖然有大量已經收割的干蒜,


愁於銷路問題,


但地里的鮮蒜還是得繼續收割,


不然爛在田裡就更可惜了,


還會影響明年的種植和收成!



(備註:5斤裝19.9元,9斤裝29.9元為帶箱毛重,郵寄過程中因水分流失等原因有2-3兩誤差)


據山東農業廳官網數據顯示,大蒜種植成本具體如下:


底肥550元、種子1800元、地膜35元、澆水40元、除草30元、追肥55元、蒜蛆防治25元;整地100元、剝蒜分級150元、播種用工300元、放苗50元、蒜薹收穫350元、大蒜收穫1000元、澆地用工100元,一畝大蒜的成本達到了4585元!



今年降價的哀愁


如按照每畝產量3500斤來計算,那麼今年大蒜收成時,每斤需要賣到1.31元蒜農才能保本!可如今大蒜的收購價格低迷(0.8元~1元/斤),對於靠種蒜為生的他們來說,這是壓力,是絕望!兇狠跌幅下,他們今年的生計又要如何維持?


對於文化程度不高的農民,


甚至一輩子沒出過縣城的農民,


除了種地,根本不知道該找誰,


也不知道該往哪裡賣!



關於助農:


即便當下有那麼多質疑的聲音,


但是只要農民需要幫助,


我們仍然會義不容辭的繼續助農。


雖然我們力量有限,


但是勿以善小而不為,


能幫一次是一次,


能幫一個是一個。


相信行一善,積一福。


關於愛心:


對於支持關注農民生計的廣大網友,


我們需要的是彼此信任和尊重,


您花了幾十元錢,奉獻了愛心,


換來了物美價廉的農產品,


還有農民的無比感激!


關於真實:


我們也只能做到親臨現場證實其真實性,


並儘力向大家展示我們考察的過程和感受。


如果這都不能令大家相信,


那就只能請不信的人親自前往考證了。


關於價格:


目前市面上助農大蒜主要分兩個區域:


雲南和山東,


產地不同,品質不同,因而價格不同。


有的網友說他們市場才賣3元一斤,


是的,應該還有更便宜的,


但是那是您自己去市場直接購買。


我們的大蒜需要包裝。


快遞費用,一隻紙箱2元,


五斤裝的運費要6元,9斤裝的要9元,


光除掉包裝運費,


每斤蒜只有2.1-2.38元,


其中的篩檢、人工、運營成本,


就不一一計算了。



關於儲存:


收到大蒜只需要拿出晾晒乾,


之後可以放幾個月都不壞!


關於品質:


銷路不暢並不代表品質差!


山東是我國大蒜主要種植大省,


因其優異的品質,


往年大多銷往東南亞、美國、


日本、加拿大等地。



剛從地里挖出來的鮮蒜,


顆粒飽滿,紫白相間,


品質確實好,蒜味也十足。




紫皮大蒜檢測報告


(備註:5斤裝19.9元,9斤裝29.9元為帶箱毛重,郵寄過程中因水分流失等原因有2-3兩誤差)


這裡的種植的紫皮蒜,


比我們平時吃的白皮蒜味濃,


藥用效果更好,


活性成分大蒜素的含量更高,


抑菌效果也更好。


因此,收成紫皮蒜的時候,


當地人都會留一些作為「藥材」備用。




俗話說:「春食一把蒜,疾病根就斷」,食用大蒜可讓一些流行性傳染病的發生幾率降低2/3。在傳染病較多的春季,大家可以每天做菜的時候,放一些蒜片或者蒜泥在菜里。抗菌又養生!


尤其到了夏天,大家都喜歡吃涼拌菜,那做涼拌菜最不能缺的可就是蒜泥啦。



與當地政府、物流發力,


一起對抗銷路難!


聯合了當地政府和郵政,


希望能通過互聯網,


助力當地大蒜銷售。




當地扶貧負責人說,


「我們這裡的大蒜品質非常好,


現在農民已經虧本,


我們無論如何都想幫鄉親們,


挽回一點損失!」


本次由藝非凡與幫賣助農團隊,


共同發起的助力山東大蒜行動,


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當地政府給我們發的邀請函


當在城裡的人要花高價買大蒜時,


這裡的大蒜卻低價無人收購。


對比超市裡的品質和價格,


會員價都賣到了8.90元一斤,


有的地方價格甚至更高,


然而這裡的蒜農,


辛辛苦苦用汗水換來的勞動成果,


卻賣不出去,被爛掉、糟蹋掉……


想想能不心痛嗎?!



一次轉發 一次分享


舉手之勞讓蒜農吃上飯


山東紫皮大蒜


¥ :19.9元/帶箱5斤


¥ :29.9元/帶箱10斤


山東大蒜購買常見問題:


註:山東紫皮鮮蒜的外皮帶紫色絲狀,越內里則越白,新鮮現挖鮮蒜表皮帶泥,個別太嫩了會出現白皮的現象,把白皮剝了放一兩天就會由白變紫!


問:我訂了2箱,怎麼收到一箱?


答:我們訂單是一箱一箱發貨,一箱貼一張快遞單,您訂了幾箱就會先後收到幾個包裹。


問:你們的大蒜是鮮的還是乾的?


答:是今年剛剛挖的鮮蒜,發出來的時候還會帶些泥!


問:鮮蒜怎麼儲存?


答:只要將鮮蒜放在通風處或太陽下晾曬即可。


問:收到有壞的或者不夠重量怎麼辦?


答:收到有缺斤少兩的情況(運輸過程中會有水分流失,會有±0.3斤重量誤差),或者有任何不滿意,請第一時間聯繫微信後台在線客服,我們將為您負責到底!


問:什麼時候發貨,那些地方不發貨?


答:正常3天之內可發貨,當地運輸條件有限,物流會慢一點。如遇天氣、爆單等特殊原因,訂單會根據下單順序第一時間安排發貨,新疆、西藏、青海、海南不發貨,北京、內蒙古、廣西、雲南加3元發。


一次轉發 一次分享,舉手之勞讓蒜農吃上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匠心之城 的精彩文章:

夏日必備裸感隱形內衣,輕輕一拉,從A到C一秒到位!
「媽媽,弟弟下雨天就會回家嗎?」4歲小男孩的一句話,讓億萬人淚流滿面

TAG:匠心之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