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在那個沒有機械的年代,雕一塊玉有多難?

在那個沒有機械的年代,雕一塊玉有多難?

在現代,各種機械化的設備,讓琢玉變得越發簡單,不論是在前期準備方面的原料切割,還是後期精修上的細心打磨。機械化設備帶來的簡單便捷是顯而易見的。而在古代,那個沒有機械,沒有電,甚至是沒有工具,全靠自己摸索的年代,古人是如何琢玉的呢?

制玉工具

1、制玉機器

這是古代制玉用的砣機,又名「水凳」,坐水凳這詞大家肯定經常聽到!

明清至民國初年制玉機器復原圖。

2、解玉砂

解玉砂往往都是用比玉石硬度高的礦物磨成的,粗的顆粒用來切割,細的就用在紋飾雕刻上面!一邊都是工具搭配解玉砂一起使用!

解玉砂

3、砣具

最常見的工具,可用於切割、鏤空、鑽孔和打磨。相當於咱們現在的切割機!

砣具

砣具切割示意圖

4、線具

同樣是用於切割,但是這個更加麻煩,切一塊玉都要數小時之久,!

軟線切割玉玦示意圖

5、金屬片狀工具

這種工具都是鐵匠打出來的,主要用於片料,我們經常在拍賣會上看到一些精美的片狀玉雕,都是這樣切出來的,非常工整。

金屬片狀工具示意圖

6、管具

管狀道具主要用來打孔,一般都是滿滿鑽進去的,如同鑽木去火一般,鑽出一個孔來!

管具打孔示意圖

7、桯具

也是用來打孔的,不過是實心的。

製作工序

我們以古代常見的蹄形器、玉璧、玉琮的製作為例。

1、蹄形器

以桯具打孔

將線穿入孔中

沿邊線切,取出中心玉料。

蹄形器製作工序示意圖

2、玉璧

管具鑽孔,取出中心玉料

使用砣具切割成圓

玉璧去方為圓示意圖

3、玉琮

切磨外形

管具鑽孔取芯

砣具去方成圓

玉琮製作工序示意圖

雕刻紋飾

我們以春秋時期的蒲文璧為例

使用砣具雕琢三對平行線即可。

六角蒲紋示意圖

關於玉器的製作

這得從兩萬年前的北京周口店山頂洞人時期說起,在周口店遺址中發現了原始的獸骨飾品、貝殼和石頭珠,其中一些甚至還有染色工藝,可見兩萬年前原始人類就已經掌握了石器的鑽孔技術。

&舊石器時期的獸牙珠子,能看到原石的手工鑽孔。

在舊石器時期,人們就有了佩戴飾物的習慣,那時候的就開始有意識的在一些漂亮的石頭上鑽眼穿繩佩戴。當時用的是獸齒、石頭鑽頭,為了增加鑽頭的使用壽命,會加入硬度更高的細沙。當時人們只能用雙手轉動帶石頭鑽頭的木棍來打眼,表面也只能簡單的打磨方式製作簡單的形狀,比如磨圓或者磨成方的。

&紅山文化玉器鑽孔痕迹

距今八千年的紅山文化,玉器的製作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這時候的玉器還看不到細陰線,應該還沒有出現旋轉陀機。雖然有了桯鑽和管鑽,但是從紅山文化玉器上看,應該不是軸心旋轉陀機製作的。

&紅山文化玉器上的打磨痕迹

陀機出現的時間很多人認為是良渚文化時期,目前還沒有定論,因為良渚文化玉器上的細陰線更像是用刀加解玉砂磨出來的。但是到了商代,其工藝可以確認是雙人操作的陀機製作的,而且已經用了青銅陀具。

&桯鑽打孔的孔壁痕迹

這種跪式的雙人陀機,必須一個人拉動轉輪,一個人在陀具下,一手拿玉,一手加解玉砂。這種跪式雙人一直到南北朝出現了以腳踩作為動力的水凳,從此玉雕就進入了單人單陀機製作玉器的時代。

&跪式二人操作陀機

&單人操作的水凳

人們最早用的是野獸牙齒在玉石上反覆刻畫,包括良渚文化的很多線條都是用傳說中的「昆吾刀」刻制的,直到商代出現青銅陀具,玉器的紋飾可以做得越來越精美。到了漢代才開始普及鐵制陀具,並且一直延續到現在,不同的是鐵制陀針越來細,樣式功能也越來越完善。

&現代陀針

古代玉器製作一般有開大料、扎鍋、沖鍋、磨鍋、掏膛、鏤空、上花、鑽孔和拋光的工序。開大料一般用大型的線鋸由兩人拉動配合解玉砂切割大料,然後就是上陀機用大陀輪切出大樣,再經過成型、碾陀上花、用桯鑽鑽孔、搜弓鏤花,皮陀拋光,一件玉器才能算是成品。

儘管現在的科技日益發達,但是真正的頂級玉雕,還是離不開手工的雕刻與打磨,就像那句老話:「慢工才能出細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殊勝和善和田玉 的精彩文章:

玉雕,將情與景融合成意境
美玉與美言

TAG:殊勝和善和田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