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部電影在豆瓣上評分9.4!這是真是的「恐怖」,比恐怖片還恐怖

這部電影在豆瓣上評分9.4!這是真是的「恐怖」,比恐怖片還恐怖

《使女的故事》這部電影應該沒多少人看過吧,最初開播的時候,誰都沒想到,它會成為當下這個時代,最應景的一部作品。

這部好評如潮的神劇所描繪的一個極權統治之下的烏托邦,看上去虛幻,荒唐、無稽,卻與現實有著深刻的勾連。甚至有可能,劇中所描繪的世界,就是我們的未來。

被控制的人身自由,被監視的一舉一動,以及被蔑視的人權和性別平等,所有這一切我們其實都能在現實生活中,找到相應的寫照。

這部神劇的回歸,是送給劇飯的一份禮物,也是對人們的一次警醒。

自川普上任、保守主義回潮後引發的女性主義運動,經過去年年底好萊塢爆發的反性騷擾Me too運動的發酵,聲勢也越發浩大了。

時隔一年,《使女的故事》第二季問世,人們再度回到那個離奇卻又寫實的世界框架中,依舊能感受到故事刺破現實的尖銳、警覺以及驚人的超前性所帶來的震撼。

而這一次,經歷了紛繁複雜的多重公眾事件後,這部劇的現實意義,比以往來得更加深刻、更加契合。

第一季橫掃艾美獎和金球獎後,《使女的故事》第二季也積攢了更多的期待。

可是,第一季的故事已經基本把加拿大作家瑪格麗特·安特伍德的同名原著講完了,也就是說,第二季是在脫離原著文本的基礎上,進行的全新創作。

所以在開播之前,很多人也對第二季能否延續首季的品質,保持著一些懷疑。

不過,從現在的評分來看,《使女的故事》第二季的成績依然讓人滿意。播出三集後,劇集在豆瓣上保持在9.4分的水準;

爛番茄好評率97%,均分8.5,IMDB上也有8.6分

第二季將聚焦伊麗莎白·莫斯飾演的女主角奧芙麗德,也就是瓊的懷孕經歷,同時也會講述她為讓即將出生的孩子脫離恐怖的統治而做出的努力,而在第一集,她就得到了一個逃跑的機會。

從這一介紹中,可以感受到這一季的故事多少是關於反抗的。

而在這之前,《使女的故事》第一季用了整整十集,構建出原著中那個黑暗的反烏托邦世界——基列國。在講第二季之前,也不妨再重溫一下這個國家的種種恐怖。

基列國誕生在距今不久的未來,美國本土環境遭受污染,人類生育率降低,只有少數人能生出孩子,而正常胎兒的比率也只有1/4。

這個背景下,新興建立的基列國遵循宗教治國,所謂的當權者——大主教,是狂熱且帶有信仰潔癖的基督教原教旨主義者,而他們在基列國內,也推行著同樣的宗教信仰。

國家和社會生活,都力圖回歸傳統。

沒有手機、電腦、網路,而大學、書籍、報紙以及任何娛樂活動,都是被嚴令禁止的

基列國的極端集權下,政府的高壓統治應運而生。

人們互相監視,稍有違規就面臨酷刑的風險。街道、家中到處都埋伏著政府的眼目,毫無隱私、秘密可言

一位使女遭遇到了割禮的非人折磨

這裡也行使著嚴格的禁欲主義居民被分為三六九等,女人的身份包括主教夫人、中產階級、使女、女傭,而所有離經叛道的人,不是淪為妓女,就是被發配到環境惡劣的殖民地。

故事的主角奧芙麗德,就是一名使女,她存在的意義是為大主教生孩子。換言之,使女是被物化的極致,是一台生育的機器,除此以外,她們不具有任何的價值。

使女每個月要經歷一次授精儀式,她們要在主教夫人的注視和陪同下,完成和主教的媾和。

與其說是交合,其本質就是強姦

使女面無表情的躺在床上,違背自己意願讓陌生的男人進入體內,甚至連反抗的權利都被剝奪了。

整個行為,不具備任何情感甚至慾望,甚至可以把它看做是一套機械的抽插運動,像是一個不得已為之的任務

GIF

生活在基列國的人,從最高貴的大主教到最低微的囚犯,都不是自由的。而整個基列國,帶給人的只有壓抑和恐怖。

有人說,《使女的故事》比恐怖片更恐怖,而其中的原因,在於這些故事看似虛幻,看似無稽,卻和現實有著深刻的勾連,或者有可能,劇中的世界,就是我們的未來。

從被控制的人身自由,到被監視的一舉一動,再到被蔑視的人權和性別平等,所有一切相信都能在現實生活中,找到與之對應的寫照

而這種恐怖,也延續到了第二季中。

新一季一開始,就帶來了一場高能戲碼。緊接著第一季的結尾,奧芙麗德被政府眼目帶走,在一個陌生的地點,和其他使女們一起像囚犯一樣被推搡著,帶著噤聲的皮罩。

她們不知道要被帶到哪裡,也不知道會面對什麼,更不知道遭遇這一切的原因,就像她們淪為使女一樣,都不存在合理的原因。

最大的恐怖往往來自未知,更何況未知指向的還是死亡

當她們被帶到巨大開闊的體育場,眼前是一條條高懸的繩索,和幾架冷冰冰的絞刑台。

集體絞刑。

《使女的故事》第二季,用一場殘忍的集體酷刑,捕捉著這些弱勢女性瀕臨死亡的膽顫、無助,一場戲份就將人再次拽到了每個毛孔都透露著絕望的世界。

如果說第一季的絕望,主要體現在使女身上,那麼到了第二季,這種壓制性的氛圍,瀰漫到了更廣的層面。

《使女的故事》新一季的世界觀得到了更大程度上的拓展,基列國不同階級的面貌,也更清晰細緻地出現在故事當中。

上一季中曾經被反覆提到的殖民地,在第二集里就露出了真容。

這是另一重的人間地獄,地表遍布著致命的核廢料,土壤、水源都被細菌和病毒污染著,這裡如同一個執行慢性死刑的場所。

在殖民地工作的都是女人,她們有的是使女、有的是女傭,甚至也有主教夫人。

所有人都是因為違反教條,而被送到這裡送死的。

GIF

她們用血肉之軀清理著滿目的核廢料,很快就會疾病纏身,在飽嘗疾病痛苦後緩慢死去。

基列國中,看上去稍顯正常的中產階級,也出現在第三集里。

這裡的人們能夠組建家庭,生有子女,看上去美滿和睦,但本質上卻是喬治·奧威爾筆下《1984》的另一個變體

居民穿著統一單調的灰色衣服,家庭之間互相監視,大街上也都是持槍的眼目。

隨著世界的拓展,《使女的故事》第二季在主題上也變得更加深刻和豐富,不僅僅關於對極端政體和女性歧視的反思,也涉及到性取向、信仰以及言論自由的問題。

奧芙麗德在逃跑的過程中,在中產階級的家裡發現了藏在床板下的古蘭經。為了不受到迫害,這戶人家只能講自己的信仰維持成為一個黑暗的秘密。

殖民地中服刑的艾米麗,也就是第一季中的奧芙格倫(阿麗克西斯·布萊德爾飾)的回憶里,也親歷了知識分子和同性戀群體,在社會的緩慢變革中的種種遭遇。

與艾米麗在同一所大學任教的男教師,因為特殊身份慘死在校園裡,他的屍體被高高吊起,像是一道恐怖的警示。

而在他去世之前,曾和艾米麗有段對話:

——他們不能把我們把我嚇回柜子里去。

——我以為我們這一代,是最後一波需要應付這些破事的人。

這句感嘆對照現實社會,寫實到甚至有些魔幻了。

更恐怖的一個鏡頭,來自奧芙麗德逃跑時來到的一個巨大的空間。這裡起初看上去像是廢棄的倉庫,而當捲簾門落下的時候,門上赫然寫著「波士頓環球報」。

原來這裡是曾經在《聚焦》用身體力行展示著新聞從業者信仰和言論自由的媒體的遺址

沒錯,真的是遺址。

劇中的報社空無一人,灰塵厚重,這裡的一切彷彿突然定格停滯在了歷史的某個瞬間,過道上遺落的高跟鞋,印刷機上還沒來得及收集的報紙。

最可怕的是印刷室中,懸吊的絞索以及布滿彈孔和鮮血的牆壁,這才是報社遭遇時間上的戛然而止的原因。

在強調愚民政策的基列國,那些本身最具有反叛意識的文化從業者,也是最先一批受到迫害的人。

顯然,《使女的故事》的第二季比以往更加壓抑、黑暗,故事每次露出代表著希望的一點光亮時,又很快殘忍地將希望撲滅。

第三集結尾,出逃的奧芙麗德再一次被捕,而劇情也隨之陷入到了更深的絕望里。

好萊塢爆米花電影里酣暢淋漓的絕地大反擊在這裡是不存在的,相較之下,奧芙麗德劇中的反抗是階段性的、溫吞且緩慢的。

就好像劇集之外,現實世界中的女性主義運動,以及其他改革一樣,從來無法在一夜之間實現,而是一個漫長耐心的過程。

但緩慢並不代表著屈服,《使女的故事》中奧芙麗德雖然難逃魔爪,可是經歷過出逃,她也再不是曾經那個任人宰割的羊羔了。

第一集最後,她親手用刀割掉了耳朵上代表著使女的標記,也割掉了奧芙麗德這個恥辱的身份,浴血重生般說道:

「我叫瓊·奧斯本,我,自由了。」

這也許就是女性的力量與韌性的最好詮釋。

期待在未來,她以瓊的身份,對極權發起新一輪的反抗。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哦......

A、B、C三人的年齡一直是一個秘密.將A的年齡數字的位置對調一下,就是B的年齡;C的年齡段兩倍是A與B兩個年齡的差數;而B的年齡是C的10倍.

請問:A、B、C三人的年齡各是多少?

據說智商160以上才能答出來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雅生活說 的精彩文章:

鏡頭下的高圓圓氣質十足,網友看後直呼:趙又廷太幸福

TAG:小雅生活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