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勢 > 夏季火旺,為不喜火易煩躁您講一套古代養心法!

夏季火旺,為不喜火易煩躁您講一套古代養心法!

夏季五行屬火,夏天代表陽氣

五行對應的是火。夏季為陽氣最盛之時,陽氣發泄於外,象離卦。離者,麗也,因陽氣在外而美麗。由於此時陽氣亢盛,故氣溫最高。應於人身,廋季陽氣外散,耗氣傷津,此季節應注意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同時,也因為陽氣散於外,體內陽氣就會相對不足,還應顧護中陽為主。古人講的「春夏養陽」和「夏要吃薑」,說的就是如此。因此夏季不要過多飲用冰水及冷飲,以免傷及脾胃陽氣,導致胃寒從而上吐下瀉。在夏季更不要長時間地處於空調環境之中,這容易閉遏陽氣發散的正常通道,導致「空調病」的發生。夏季脈象應「洪」,呈現出「泛泛乎萬物有餘」之狀。

古代沒有空調設備,因此到了夏天,酷熱難當時,心情就特別煩躁;現代人到了夏天,雖有條件使用空調,但在驕陽似火的日子裡,也容易心神不安。更何況,空調並非萬能用品,只有學會自我調節才是上策。

夏季火旺,為不喜火易煩躁您講一套古代養心法!

居室宜清涼。早晚室內氣溫低,應將門窗打開,通風換氣。中午室外氣溫高於室內,宜將門窗緊閉,拉好窗帘。陰涼的環境,會使人心靜神安。

思想宜清靜。盛夏酷暑蒸灼,人容易悶熱不安和睏倦煩躁。所以首先要使自己的思想平靜下來、神清氣和,切忌火暴脾氣,遇事一蹦三跳,因躁生熱,要防止心火內生。保持清淡的心態,則平和寧靜,避免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影響正常生活,誘發各種疾病的發生。

那麼應怎樣進行自我調節呢?《內經》說得好,應「夜卧早起(稍晚一點睡覺,是為了順應自然陰氣的不足;早些起床,是為了順應陽氣的充盛。睡眠不足可適當午睡),無厭於日,使志無怒(切勿因厭惡長日而心情煩躁,濫發脾氣),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要精神飽滿,成就夏季應有的秀美,並充分宣洩),若所愛在外(就像你面對所愛的對象,情志應充分外露而不需內藏)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這才是適應夏天的氣候,保護長養之氣的方法)」。妙就妙在:通篇講的是「氣」。夏季養生的關鍵是使人「無怒」,「氣旺」可充分地、正常地「宣洩」,但不能「亂」。心情煩躁就是「亂」,就是「逆」,就會使「神志」受傷,如秋天生瘧疾即由此而來。

夏季火旺,為不喜火易煩躁您講一套古代養心法!

現代人的生活條件大大改善了。到了夏天,一方面可在客觀上利用飲食起居的調攝而保健(這在雜誌上已有許多宣傳),另一方面則不可忽視主觀上的調息靜心。到了夏天,不妨有意作一些可以使人心曠神怡的活動:適當地晨練,適當地娛樂,適當地避暑休養,適當地男歡女愛……總之,入夏之時,養「心」為上,養「心」為先。謹記馬克思所說:「一份愉快的心情勝過十劑良藥」。

夏天就是利用天地的長勢來養「長」,去促進人體的生長功能,重點在養心,通過調動心的氣血運行功能來加強人體的生長功能。養「長」,包括夏天小孩要長個子、長肉、長骨骼。因夏天心氣當旺,心主長,所以夏天是養心的最佳時期。夏天可以發揮心氣當旺的優勢,夏天調養心、治療心病就比其他時候效果要好得多。要常吃蓮子、百合、麥冬、小棗、小米粥等養心之品,或常飲竹葉、麥冬泡水或苦丁茶等。

孫思邈認為,夏季是萬物繁榮秀麗的季節,天氣與地氣上下交合,萬物則成熟結果。此時人們應晚睡眠,早起身,使精神愉快,不要發怒,使精神之英華適應夏氣以成其秀美,使氣機宣暢通泄,精神外向,要喜愛外界事物,不要壓抑自己的情志,使腠理保持陽氣的宣通等。在夏季養生不光要在情緒上注意,還應在避暑與濕邪上下工夫。

夏季火旺,為不喜火易煩躁您講一套古代養心法!

1、防暑濕病邪

暑是夏季的主氣,為火熱之氣所化,暑為陽邪,其性升散,容易耗氣傷津。暑邪易致津傷,即唇乾口燥、大便乾結、尿黃、心煩、悶亂等症。可出現身倦乏力、短氣懶言等一系列陽氣外泄的癥狀,甚至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從而導致死亡。濕從外受,易傷及皮肉筋骨;因濕性趨下,易襲下部陰位;濕通於脾,易困中焦脾土;外濕稽留,易犯肺、腎兩臟。病理方面,濕邪有形,易阻三焦氣機;濕性屬陰,易傷臟腑陽氣。《內經》較為系統地探討了痹證、痿證、水腫、濡瀉、痙症、頭痛、食慾缺乏、四肢不舉以及頭身疼痛等與外濕有關的病症。

濕為陰中之陽邪。暑濕致病既有暑邪的火熱特點,又有濕邪的特點。耨濕發生在酷暑多濕的季節和炎熱濕盛的環境。暑濕發病多危重且速發並易變。古人治濕主要有化濕、燥濕和利濕三法,其原理在於增強機體的代謝機能,解除水液瀦留的病理現象。因此,在長夏,居室一定要做到通風、防潮、隔熱,以防止濕邪傷人而發病。

2、飲食起居注意事項

在長夏,濕邪最易侵犯脾導致消化吸收功能低下。長夏的飲食原則宜清淡,少油膩,以溫食為主。元代著名養生家邱處機則主張夏季飲食應「溫暖,不令大飽,時時進之……其於肥膩當戒」。也就是說,長夏的飲食要稍熱一點,不要太寒涼,亦不要吃得太多,但在飲食次數上可稍多一些,不要吃太肥膩的食物。

此外,要注意避暑降溫,保護人體陽氣。《黃帝內經》指出,「春復養陽」。人們不能只顧眼前舒服,在夏季過於避熱趨涼,如在露天乘冷過夜,或飲冷無度,從而導致暑熱與風寒之邪乘虛而人。夏季在乘涼時,要特別注意蓋好腹部,不少農村地方咨穿「兜肚」,是很符合養生之道的。《養老壽親書》指出,「夏日天暑地熱,若檐下過道,穿隙破窗,皆不可乘涼,以防賊風傷人」。

夏季火旺,為不喜火易煩躁您講一套古代養心法!

在夏季,如在室外乘涼不可太晚,《攝生消息論》則指出,得於星月下露卧,兼使睡著,使人扇風取涼等」。因夏季暑熱外蒸,汗液大泄,當毛孔開放時,最易受風寒濕邪侵襲,容易引起手足麻木不遂、面癱等症。

夏季應晚睡早起,正所謂「晏忌日出後,早忌雞鳴前」,即最晚不要在太陽出來之後,最早不要在雞叫以前起床。晚睡可以順應自然陰氣的不足,早起可以順應陽氣的充盛。

夏日宜適當午睡,以消除疲勞,保持充沛的精力。夏季切不可在室外露宿,卧居潮濕之處及坐冷石冷地。

夏季沖身、洗腳最好用溫水。不可為了涼爽用冷水沖身、洗腳,這樣雖一時痛快,但對身體卻十分不利。此舉一可損傷衛陽之氣,二可使汗液淤積體內,代謝物不得排泄,淤積日久便會產生疾病。

夏季衣衫要勤洗勤換,久穿濕衣、汗衣,會刺激皮膚,引起多種皮膚疾病。夏季剛曬過的衣服不可即穿,否則也會引起皮膚疾病。

夏季火旺,為不喜火易煩躁您講一套古代養心法!

3、戒煩躁

根據「五行說」的原理,「夏」對應的是「心」。夏日炎炎,往往令人心煩,人越煩則更覺熱,為此寧靜心神尤為重要。邱處機說,「夏三月,欲安其神者」,應「澄和心神,外絕聲色,內薄滋味,可以居高,朗遠眺望,晚卧早起,無厭於日,順於正陽,以消暑氣」。他還強調在夏季要「調息凈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於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這正所謂心靜自然涼。

古人是如何避暑的呢?有古歌云:「避暑有要法,不在泉石間,寧心無一事,便到清涼山。」看古人多逍遙。

因夏季暑氣當令,烈日酷輯,腠理開泄,經常汗液外泄,故此需懂得養心。因汗為心之液,此季節心氣最易耗傷,故在夏季一要養心,二要調理心態。中醫講「壯火食氣」,「鉺易人心」,在夏季還會產生許多精神方面的癥狀,如心煩、譫語、神昏等。因「心主神明」,故在復季應以保護心臟為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風水迷 的精彩文章:

集團公司、事業單位最佳立門調整場氣速發布局秘法
什麼樣的風水布局易得橫財!

TAG:風水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