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崇禎皇帝殉國時,此人擁80萬大軍卻不肯勤王,世人卻稱讚他為忠臣

崇禎皇帝殉國時,此人擁80萬大軍卻不肯勤王,世人卻稱讚他為忠臣

1645年春末,中國的頭等大事是什麼?很多人一定會說那當然是清政府以定國大將軍多鐸為總帥南征南京的南明弘光政權。可是如果南京當時有報紙的話,頭版絕不是對當時的南京人完全陌生甚至沒有意義的清軍統帥多鐸,而是讓南京城騷然洶懼、街談巷議、爭相說及的令人慾罷不能、如雷貫耳的明末名將左良玉。

左良玉在明末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人,其一生毀譽參半,他曾打的張獻忠見著他就跑,可他見到與張獻忠實力不相伯仲的另一位農民軍領袖李自成卻拔腿就跑;他屢戰屢敗,軍隊卻越敗越多,崇禎皇帝不僅對他既往不咎,還給他陞官加爵,官至平賊將軍、太子少保,封寧南侯;他擁兵80萬置勤王令而不顧,聞知京師被破崇禎自殺卻又慟哭不已,最後嘔血數升而死。

左良玉的性格與其生存環境自然是分不開的,他本是山東人,出生於萬曆末年,從小就是孤兒,連母親姓什麼也不知道,十二三歲時養育他的叔父或死或不願再養他,當時遼東戰事吃緊兵丁不足,他為求一條生路便投軍入伍吃餉到了遼東。可見左良玉雖非流浪兒,但實際已近無家可歸,這種沒有安全感的幼年生活造就了他後來的人生。

左良玉是個當兵的好苗子,很快就以軍功成為「遼東都司」,可是當了軍官日子卻仍是貧苦,有時要靠偷獵打野食吃,甚至暗中做響馬、剪徑的勾當,最後一次誤搶軍用物資,罪該殺頭,還好同夥夠義氣獨自承擔了罪名,但左良玉的官職還是丟了。左良玉閑了一陣子後托關係投到了「明末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之父侯恂的帳下,做一些除掃跑堂之類的雜役之事。

侯恂雖讓左良玉做些雜事,但他根據打聽以及觀察認為左良玉將來會是個人物,所以當皇太極圍大凌河時,總兵尤世威舉薦讓左良玉帶兵前去增援時,侯恂毫不猶豫地連夜將左良玉從普通士兵提拔為軍區副司令兼援軍主將,這有點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的意味。果然侯恂沒有看錯人,左良玉在戰中「錄捷功第一,遂為總兵官」,自此躋身大將之列。

左良玉由於出身卑賤,有名無字,細心的侯恂取「良玉出崑山」賜其字「崑山」,名、字相表,很適合一位將軍,有滿含侯恂對他功業的期許。左良玉自是從內心感恩侯恂對自己的關愛,恩同再造、義近父子。崇禎4年,32歲成為總兵官的左良玉開始東征西討,身經百戰,很快出人頭地成為一代名將,不過這位名將卻有些特別,他打仗常勝也常敗,常大勝又大敗。

左良玉一生主要的兩個敵人為張獻忠和李自成,張、李二軍雖然紀律狀況有差異,但戰鬥力卻不分彼此,論狡詐多智,張獻忠既不輸李自成,論兇悍狂野,張獻忠更勝李自成,張獻忠軍豪傑最多,其「四義子」個個能征慣戰,尤其是李定國後來獨掌南疆抗清大舉十餘年。可是左良玉對張獻忠是每戰完勝,而對李自成卻是一觸即潰、望風而逃,其原因至今是謎!

更讓人不解的是這位常勝常敗、大勝大敗將軍在大起大落中隊伍卻越來越壯大,從總兵時的2000人發展到崇禎末年的80萬大軍,其中合法的部隊編製是4萬,其他均是招降納叛、強征強斂而來。以左良玉這樣缺乏安全感的人擁兵自然就會自重,即使滿清進犯北京,崇禎數次召他勤王皆不應,崇禎不敢打、不敢罵、不敢殺,無奈之下允他世鎮武昌,封寧南侯。

可是明朝真滅亡了,左良玉卻又慟哭先帝,回絕了諸將讓他挾南明弘光皇帝以令諸侯的建議,並誓守武昌阻擋滿清。可是隨著奸臣馬士英與阮大鋮對左良玉的打壓,最終逼得左良玉以「清君側」為名發兵東下南京,卻在途徑九江時因袁繼鹹的質問以及部下的焚掠場面而愧恨交加,大叫:「我負臨侯」,嘔血數升而死,結束了傳奇的一生,他死後未被列入《明史》的《奸臣傳》,他是忠臣嗎?

本文由軒軒有禮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軒軒有禮 的精彩文章:

中國古代文人寵物,大敗60萬拿破崙大軍,張愛玲為它3年搬家180次
傳奇大盜調戲慈禧,揚言好漢要奸皇妃,死後家屬為他申請革命烈士

TAG:軒軒有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