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名創優品逆襲之路:優衣庫看了沉默,無印良品看了流淚

名創優品逆襲之路:優衣庫看了沉默,無印良品看了流淚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這家名叫名創優品的「日本牌子」,就開始陸陸續續的進入了我們的視野:清爽簡潔的店面設計風格,一字一畫的紅白招牌,頗有設計感的商品,乍一看確實讓人眼前一亮。

是升級版的十元店,還是山寨版無印良品?

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名創優品也太牛逼了……

短短四年內,全球開店近3000家!年銷售額超過100億!

要知道,優衣庫都已經進入中國整整15年了,也才開了500多家店,麥當勞進入中國27年,也才開2200多家店啊……

這發展速度,真是優衣庫看了沉默,無印良品看了流淚。

你一定想知道,在實體日漸凋零、非常不景氣的近幾年,名創優品作為一個實體連鎖店,到底如何逆市上揚,像開掛一樣發展的這麼快的?

把自己包裝得看起來像日本牌子

首先,這家企業是一家不折不扣的中國企業,總裁兼創始人叫葉國富,這位大佬還有一家公司,叫哎呀呀,同樣是一家不折不扣的中國企業。

而名創優品的宣傳是怎樣的呢?

首先我們打開百度,搜索名創優品,排在最前面的就是他們的官網。

看到這個文案,大家發現什麼端倪沒有?

政軍敏銳的察覺到,標題文案上特地強調了這是「中國官網」。那意思就是,名創優品還有日本官網,美國官網之類的咯?好厲害啊,好高大上的國際品牌啊……

但其實,他們是沒有其他國家的官網的……

算了,不管了,我們直接點進去看官網界面。

發現沒有,濃濃的高逼格日本品牌畫風,右上角還煞有介事的,可以把語言分別調整為英語,日語,韓語,中文,中文(香港),一副十分國際化的樣子,搞的好像世界各地的人都經常上名創優品官網一樣……

至於名創優品的產品包裝,也處處都是日語,十分的「高大上」。

對此,一位居住在日本的知乎網友表示:「在商品名中不僅有日本人表示完全不認識的漢字,還出現了"だった""です"這種詞…正式的商品名寫成"化粧水だった"我也是滿臉懵逼。日本人表示這特么寫的啥?」

也就是說,名創優品的文案,估計是外包給的學藝不精的日文專業學生寫的,商標上面的那些日文字,日本人經常都看不懂,存在各種語法之類的錯誤。不過這並不影響,因為這本來就不是給日本人看的,就是用來給中國人看的,反正中國人看不懂,怕啥?

政軍注意到,名創優品的宣傳文案,甚至是logo上,不僅有大量的日文字,還有大量的繁體字,日文字尚且能用誤導消費者自己是日本品牌來解釋,那繁體字是怎麼回事?

講個段子就明白了:

有一天,一個新手問老司機:「為什麼有人開車喜歡開手動檔?手動檔相比自動檔有什麼優勢呢?」

老司機沉吟半晌,緩緩答道:「因為操作更複雜帶來的莫名牛逼感。」

儘管這是個段子,但講的確實一個事實。在大多數人眼中,不懂或者複雜的東西,就等同於牛逼和高大上。名創優品深刻的利用了這樣的心理,所以就在文案中大量使用日文和繁體字。

(許多人認為,名創優品通過宣傳自己是「日本快時尚設計師品牌」,來誤導消費者這是一個日本牌子)

無休無止的模仿

首先名創優品的logo,幾乎就是復刻了優衣庫的設計風格。

店面的裝修風格和陳列模仿了無印良品

商品的外觀設計模仿了許多牌子(以下左圖皆為名創優品產品):

蘋果耳機:

小米led燈:

歐萊雅唇膏棒

Innisfree森林男士潔面膏

雅漾保濕噴霧

魔法森林護手霜

太多了……這裡就先列舉這幾個.......

正所謂,要抄就抄成績最好的......總的來說,名創優品通過對這些大牌外觀的借鑒,讓它的產品的設計感以一種幾乎沒有什麼成本的速度迅速飆升,所以就給人留下了品質很高的感覺。

營銷和定位的成功

總的來說,名創優品的打法就是這樣的:

營銷上,把自己盡量塑造得起來像日本品牌,而許多消費者對類似於日本品牌之類的洋牌子,都有好感,這客觀上使得名創優品的產品形象大大提升了。儘管被許多人質疑有誤導消費者的嫌疑,但不得不說,人家沒有違反廣告法……

產品上,通過對有外觀有設計感的大牌產品的模仿,再加上極低的價格,迅速的把自己塑造成了物美價廉的形象。

請問,東西都這麼好了(真好假好,這裡打個問號),還這麼便宜,誰不會想賣呢?

無論是名創優品還是拼多多,儘管他們都被很多人打上了「山寨」的標籤,但他們的確成功了。

名創優品的成功,可以說打了很多人的臉:在所有人都在喊著實體不景氣,喊著消費升級的時候,他走了一條消費降級的實體連鎖路,並且成功了。

為什麼會成功?因為他們敏銳的抓住了市場需求:大多數人都對價格很敏感,消費者永遠都喜歡物美價廉的產品。

名創優品的成功,也證明了營銷和品牌形象,對於企業具有舉足輕重的重要性。

這家企業非常擅長營銷,把自己的品牌形象包裝的看起來非常高大上,獲得了許多消費者的青睞。

與之相反的是,有些企業雖然產品做的好,但是卻一度沒有找准自己的定位,吃了品牌形象的虧,例如小米之前出過有「屌絲」字樣的文化衫,營銷也使用過「屌絲」的定位,導致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小米被打上了「屌絲」的標籤,這大大影響了小米的銷量和利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商報 的精彩文章:

70城最新房價出爐!同時,我們可能又被耍了
我們看到的科技股狂歡,可能只是一個即將破滅的泡沫!

TAG:電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