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這家公司打算用AI技術普及法律諮詢服務

這家公司打算用AI技術普及法律諮詢服務

任然|撰文

德國著名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在20世紀初寫《經濟與社會》的時候曾提出過設想:未來的司法就是一台標準自動售貨機,把寫好的訴狀和訴訟費放進去,然後判決biu地就出來了!不僅律師們可以各回各家,法官們也是~

如今,人工智慧技術正在讓司法服務向書中構想的形式進化。「雲律通」便是一個以智能法律服務系統為載體,為用戶提供線上和線下法律解決方案的新型互聯網法律服務體系。

雲律通智能法律服務系統利用勾選式人機交互來模擬人與律師的對話過程,對於現實中可能出現的不確定情況,則會輔以在線人工幫助來解決。問答流程結束後,系統可根據正規律師事務所的範式和標準,一鍵生成一份法律意見文書。

特殊的人工智慧

在很多人的主觀印象中,「人工智慧」最典型的表現形式應該是語言交流,無論是通過書面文字還是人類語音。據青亭網了解,美國IBM公司研發的Ross系統,就能通過文本信息的輸入輸出進行問題解答。「雲律通」為何會選擇勾選式交互這種更為傳統的、看起來「不那麼擬人」的形式?

「雲律通」的研發者普羅天網科技總經理韓曉晨對青亭網說,形成這一區別的首要原因是中美底層司法體系不同。美國從事司法活動的主體是律師,會用專業的範式和用語撰寫法律文件,並在法律機器人系統中形成規範的信息輸入。

IBM ROSS機器人

而在中國,法律服務資源分配不均、律師費用高企的現狀下,很多當事人會選擇親自上場打官司,他們通常使用生活化的語言描述案件,其中難免存在許多錯誤、模糊或冗餘的信息,並帶有主觀色彩。如果使用這樣的語言作為智能法律服務系統的輸入信息,則會嚴重影響案件分析結果的準確性。

「人們可以輕鬆聽懂日常對話,但卻很難能聽懂法言法語,對於機器則反之」,韓曉晨這樣描述法律行業的特殊性「,所以我們預先設定某一法律問題的諮詢邏輯,模擬律師的思維過程,以界面提問形式向當事人採集案件信息,並請當事人在給定的各種案件情形中勾選適用於自己的情況,以此來確保法律信息採集的準確性。

韓曉晨表示,每一個法律諮詢流程背後都需要構築一套嚴密的邏輯體系,並需要完成生活語言和法律語言之間的轉化,這需要計算機技術專家與法律專家進行深度配合,工作十分繁雜。

雲律通「勾選式交互」問答流程,以及最終生成的諮詢意見

由於法律行業的特殊性,目前法律AI企業所面臨的困難不在技術,而在於人員。能參與法律AI開發、對法律文本有較深研究的專家,他們的工時都非常昂貴。「系統後台需要構建一套套涵蓋法律上所有可能性的龐大的思維導圖,想找到處於職業成長黃金期的律師長期參與這樣的合作,要比解決技術上的問題困難得多。」

不難想像,如果這些律師將精力投入到各種案件上,他們的職業曲線會得到非常明顯的躍升。而研發一套法律人工智慧產品需要投入很多精力,產品又需要漫長的市場培育周期才可能投入應用。這樣充滿不確定性的過程,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必然缺乏足夠的參與動機。

韓曉晨告訴我們,雲律通選擇凝聚年輕學者、高校校友律師及法律專家的力量來支撐研發。他們與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中國社科院法學所以及北京大學法學院開展合作,由北大爭議糾紛解決研究中心的專家對系統進行驗證,同時還與中國行為法學會金融法律行為研究會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推進智能法律服務系統在金融風險防範方面的應用。

雲律通向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捐贈第一台機器人概念機

便捷、精準的智能法律幫助

雲律通智能法律服務系統的功能之一是作為案件預處理系統,用戶通過系統生成標準法律文書後,可將此文書轉交給律師進行後續處理。標準的文書不僅可以使案件描述更加精準,也能大幅減少律師與用戶在前期溝通上花費的時間。如果案件規模較為簡單,當事人還可以直接以系統出具的標準文書作為庭上的發言參考。

青亭網走訪了一些法律服務機構後發現,目前北京地區實習律師的服務費已達到每小時600元左右,執業律師和合伙人律師的小時費率更是高到翻倍。相信這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是非常昂貴的。而雲律通智能法律服務系統的收費僅有10元左右,還有很多免費服務提供,可以極大地降低基本法律服務的花銷。

雲律通法律服務收費低廉,且集成了實用法律工具

同時,雲律通還可以對來自最高人民法院的裁判文書進行大數據分析,針對不同地區、不同案件的特點,推薦具體案件情況下最適合的代理律師和管轄法院,力求提高案件的勝訴率,進一步節省當事人的司法成本。

目前,雲律通已與北京市平谷區司法局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將智能法律服務系統嵌入平谷區司法局官方微信號,為43.7萬平谷居民提供智能法律服務。同時還將向平谷區各司法所、法律公共服務大廳鋪設搭載智能法律服務系統的律師機器人櫃機,供居民獲得便捷、精準的智能法律幫助,提升法律服務可及性。

雲律通與北京市平谷區司法局戰略合作

推廣有阻力,但前景明朗

斯坦福大學曾有報告稱,法律將是人類最後一個被人工智慧取代的行業。這不僅折射了行業特性所導致的研發難題,也體現在產品應用推廣的過程中。

在採訪中我們了解到,智能法律服務系統發展過程中確實存在許多阻力,其一便是用戶對傳統的法律人工服務模式的依賴。

韓曉晨坦言,目前人們確實更偏愛或是更信任真人服務,「就像很多人打10086時會直接按0轉人工服務一樣」。這樣的行為慣性客觀存在,培養用戶習慣尚需要經歷一個長線過程,相信未來人們會逐漸接受智能化的法律服務。

智能自助取代人工服務需要經歷長線過程

另一個問題則可能出在律師行業內部,一些律師面對類似的智能系統出具的法律文書時,潛意識裡會產生一種排斥感。「你在醫院向醫生諮詢問診,如果你和你的醫生說『機器人醫生是怎樣講的』,相信對方心裡也會不舒服」,韓曉晨這樣形容道。

不過同時她也提道,雖然這些律師會有排斥感,但一份標準法律文書能為案件的處理過程帶來很多方便,他們通常還是會選擇進行參考。雲律通也在積極與律師們開展合作,推廣智能法律服務系統,爭取早日減輕並消除這種來自同行的心理障礙。

對於智能法律服務系統的前景,韓曉晨認為還是比較明朗的。她提到,目前國內的法律服務資源並不平衡,雖然律師總量足夠多,但經驗豐富的大律師其實很少,並且主要集中在北上廣深等城市。其他地區的人們雖然同樣有法律需求,卻長期受到律師資源和經濟能力的限制,甚至還會出現一些律師「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的情況。

傳統律師服務費用高昂

韓曉晨說,「我們的初衷是,希望藉助智能法律服務系統在行業中形成的壓力,倒逼律師增強自身職業技能,同時通過將法律服務的提供者從『人』躍遷為『機器人』,來降低法律服務的成本,調整法律服務資源分配的不平衡,努力實現普惠的法律服務。」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亭網 的精彩文章:

蘋果全球副總裁:先確保電池不出問題,再擁抱5G技術
AR眼鏡可替代智能手機?Leap Motion給出了答案

TAG:青亭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