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劉興詩:幻想從現實起飛

劉興詩:幻想從現實起飛

你驚訝於他「變身術」的同時,也不得不佩服他興趣的多元。這種興趣的多元也成為他源源不斷的創作資源,自1945年發表第一篇作品迄今,他已在境內外出版作品300餘部,雜涉小說、童話、散文、詩歌、小品、劇本以及評論等文體。

這個已是望九之年的老頭兒是一個奇妙而多維的存在,他有倆名片,一張名片比較「正經」,按照慣例寫著:劉興詩,地質學教授、史前考古學研究員、果樹古生態環境學研究員、作家;另一張則不那麼正經,正面標有三種身份:教書匠、爬山匠、爬格匠,並題自嘲詩:「出耄入耋退休老頭,窮極潦倒文字壯丁」。背面密密麻麻地標註著他擅長的各色領域:地貌學、第四紀地質學、新構造運動學、自然與人文地理學、歷史地理學、史前考古學、科普創作、兒童文學作家、旅遊資源開發或其他雜學,計10種左右的學科門類。

兩年前,因為做科幻創作調查的課題,我曾聯繫劉老採訪。電話接通,我剛表明「來意」,就被這個老頭兒硬生生擋回去了——「我不是科幻作家,不要拿這個標籤定義我。」咦,明明被譽為「中國科幻小說鼻祖之一」,寫出了廣有影響的科幻作品《美洲來的哥倫布》,緣何說自己不是科幻作家?後來到劉老家中採訪,與他暢聊6個小時,從日本鬼子打來,南京大撤退,當時尚幼的他帶的「乾糧」——幾本小小的童話書聊到重慶南開中學度過的美好的少年時期,再到求學北大,那裡帶給他的影響,得益於開放包容的校風以及像馮至、戴文賽等大師們的親身垂教。劉老言談之間不無感恩,「每次回北大,一進西門,就覺得一股熟悉得令人心疼的聲音就響起來了,就像《靜靜的頓河》中的葛利高里,失敗後回到家鄉,推開家裡的木門,那個熟悉得令人心疼的嘎吱嘎吱響的聲音傳來。」

劉老認為,科幻應該具備文學性、科學性、民族化和聯繫現實四個要素,其中「科學性」和「現實性」又是他幾乎在每次會議上都會再三提起和強調的。《美洲來的哥倫布》前期準備資料和考證的時間花了大概20年,就因為有些問題沒有弄清楚遲遲沒有下筆。做完詳盡的科學考證,真正開始寫作只花了十幾天的時間。金濤看了《美洲來的哥倫布》評價說好像喝了幾兩海水一樣。

他解釋為何這部小說的場景描寫那麼真實,「你知道我找了多少科學材料,多少文學材料?花了多少時間仔細琢磨透了當地的氣候環境才能如實寫到紙上?」上個世紀60年代,「我還為科幻流過血」,他身上那種為真理獻身的勇氣與凜然至今可見。至於為何不願被人稱為科幻作家?我想大概是一種對科幻又愛又恨的感情使然:一是因為他持以貫之,以撰寫科研論文的精神來寫作科幻的做法鮮有科幻作家能企及;二是因為科幻所受的苦難也讓他索性自我淡出。

他興趣廣泛,廣為涉獵。少時便喜歡國文、歷史、地理等。「我喜歡寫古典詩詞,而且格律一點不會錯」,這位老爺子頗為自得,閑時還會讀《聖經》等宗教文學,種種均為他的科普創作打下了堅實的根基。《講給孩子的中國大自然》頗受好評,獲得了2011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科普類)。該書介紹了我國境內豐富的氣候帶內有關的自然環境、地域空間和自然現象。有實地考察,也不乏有趣的故事。文字優美,通俗易懂,兼有濃烈的美學旨趣。

當問起他這本書為什麼會獲獎時,他認為最重要的是把自己對國家、人民的愛寫出來了。他認為真實的愛,就是一種特殊的美。這是一種說不出來的東西——不要以為科普作品就是乾巴巴的科學知識,真正好的科普作品是需要神韻的。實際上,「愛國者」也是劉老認為自己身上最大的特質。

在創作的諸多文類和作品中,劉老最滿意的文類是童話,偏愛唯美主義的風格,自己的作品中最喜歡《星孩子》。他的小說中經常會塑造硬漢的形象,類似海明威筆下的那類硬漢,他說這與自己的人生追求有關,「別人也認為我是個硬漢,在野外考察,我經歷過很多場面,總是最危險的地方我去,撤退的時候我在最後面,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 是我的信條,也是我一生踐行的準則。我從來沒向困難和權勢低過頭,不管是自然的還是社會上的鬥爭,而且每天我都很高興。」

儘管創作成績赫然,但劉老認為人生和創作都需要重新再來,不斷創新。學習女排精神,走下領獎台,一切從零開始。

他還喜歡吃奶油蛋糕和做夢,因為「在夢裡張開雙手,一下子就能飛起來,真的好玩極了……」。夢醒時,他是一位勤懇耕耘的作家,「我喜歡不斷地重新開始,探索新的可能。也願意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在山野考察里跨出最後一步,或者伏案寫作中度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日本開發「背影識別」技術;蒸桑拿可降低中風風險
剛剛,人類首個火星地質結構探測器順利升空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