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齒輪退火及正火常見缺陷及其對策

齒輪退火及正火常見缺陷及其對策

齒輪的熱處理分為預備熱處理和最終熱處理。預備熱處理的目的是消除和改善前工序引起的缺陷,為後續工序做好組織和性能準備。而最終熱處理的目的是使齒輪達到設計和使用的性能要求。

由鑄造和鍛造或軋制所產生的物件一般稱為毛胚或鋼材。鑄造時因鑄件各部位自高溫冷卻時的冷卻速度和凝固速度不同,或鍛造軋制時因其各部分的壁厚和熱加工終了溫度不同。常常會出現過熱、粗大、不均勻晶粒等組織缺陷。通過正火或退火改善以上組織缺陷:細化晶粒與組織,並消除殘餘應力,有利於切削加工,減小淬火變形以及提高力學性能等。

本文主要介紹預備齒輪熱處理的退火和正火過程中常見的缺陷,產生的原因以及應對的策略

退火常見缺陷及其對策

退火:指將工件加熱到適當的穩溫度定,保持一定的時間,然後緩慢冷卻的熱處理工藝。緩冷是指爐冷或坑冷。即在爐中冷卻到500度以下,再在空氣中冷卻到室溫,或隨爐冷卻到室溫。

一、硬度過高

產生原因:

1、中碳鋼退火時加熱溫度過高,冷卻速度太快,等溫溫度過低所致。

2、高速合金鋼等溫退火時,等溫時間不足,隨後冷至室溫的速度過快,產生部分貝氏體和馬氏體轉變。

對策:

嚴格執行退火工藝規範,控制冷卻速度。

補救措施:

重新退火。

二、粗大魏氏組織

形成原因:

加熱溫度過高和冷卻速度較快時,在退火組織中容易產生。

對策:

嚴格控制加熱溫度和冷卻速度。

補救措施:

通過完全退火或重新加熱正火。將針狀組織完全溶解於奧氏體中,再進行正確的冷卻,使晶粒細化,加以消除。

三、殘留應力大

產生原因:

出爐溫度偏高

對策:

隨爐冷至350度以下出爐空冷

補救措施:

重新退火

正火常見缺陷及其對策

正火指加熱到一定的溫度,保溫一定的時間後進行空冷風冷或噴霧冷卻,以得到片狀珠光體(或索氏體) ,獲得較高的硬度和強度等的工藝方法。

一、表面嚴重脫碳

產生原因:

在氧化性氣氛中長時間加熱或重複加熱。

對策:

1、採用保護氣氛或塗覆防氧化塗料

2、適當增加工件的加工餘量

補救措施:

無加工餘量的齒輪進行復碳處理,對有加工餘量的則採用機械加工去除脫碳層。

二、硬度高

產生原因:

1、加熱溫度偏低,保溫時間短

2、正火後冷卻速度過快

對策:

1、改進熱處理工藝

2、控制正火冷卻速度

補救措施:

重新正火

三、魏氏組織

形成原因:

過熱造成奧氏體粗晶,隨後冷卻速度又過快。

對策:

嚴格控制加熱溫度防止過熱。

補救措施:

按照正火工藝重新進行正火處理

四、網狀組織

產生原因:

1、加熱溫度過高,

2、冷卻速度緩慢

對策:

嚴格控制加熱溫度和冷卻速度

補救措施:

進行一次高溫回火,隨後迅速冷卻

五、帶狀組織

組織異常形貌:

珠光體和鐵素體呈帶狀交替按層分布的二次帶狀的組織形式

產生原因:

合金元素偏析嚴重的鋼材中易出現。鋼材「一次帶狀」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正火火時鍛造毛坯在雙相區(A1-A3)冷速緩慢將形成「二次帶狀」,「二次帶狀」組織是「一次帶狀」組織的再現。

危害:

儘管正火後帶狀組織的硬度不高,但因組織的不均勻性,導致加工齒輪的鑽頭拉刀,齒輪壽命下降。被加工的表面粗糙度加大,淬火後易形成混晶組織和非馬組織,使齒輪變形傾向增加,強韌性降低。

對策:

請大家補充出現帶狀組織該如何應對?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天學點熱處理 的精彩文章:

TAG:每天學點熱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