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可思議!中國遼代造像已超文藝復興

不可思議!中國遼代造像已超文藝復興

這是遼代的三彩釉瓷羅漢像,比真人略大,原屬於河北易縣。

本來共有十六尊,至少三尊已在被盜運中被毀,現有十尊藏於西方各博物館。

它們容貌逼真,不似中國傳統佛教造像。即使與文藝復興最精美的作品比也毫不遜色。

羅漢,是阿羅漢的簡稱,梵名(Arhat),為小乘佛教中活人所能追求的最高目標。傳說釋迦牟尼有十六位最得意的弟子,即為十六羅漢,至宋代逐漸演化為十八羅漢(大家最熟悉的說法應該是加了降龍伏虎兩位)。

佛教造像與西方基督教造像有一點相同,它們往往非男非女,不似凡人

這些菩薩像個個慈悲,美妙,人間沒有這樣的臉

而雕塑這兩尊羅漢像的師傅卻半自覺地偏離了傳統:面容,表情,看起來的親切感都像是在世的人。

它們沒有被神化,你能確定當時一定有如此相貌的兩位和尚。

其結構之準確,神態之生動是直追多納泰羅的。

代表作品《大衛》是第一件復興了古代裸體雕像傳統的作品,這位聖經人物不再是概念性的象徵,而是一個活靈活現、有血有肉的生命。

多納泰羅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早期第一代美術家,也是15世紀最傑出的雕塑家

所表現出的深感沉,自在感,自以為把握真理的確信,不容辯駁的信仰的傲慢!

你一看就拿他們沒辦法,他們的臉上無時無刻處於信仰的痙攣中。

這兩張臉的逼真為什麼是中國美術史上的偶然與例外?

遙想兵馬俑亦是如此,空前絕後。

栩栩如生的兵馬俑

看漢代的繪畫與雕塑已找不到追求寫實的境界

簡樸與極度概括的漢代風格,與兵馬俑已全然不同

為什麼這樣的藝術失傳了,那些工匠哪去了,被坑了嗎?

遼自然繼承於唐,然而唐的境界不是酷肖真人。

唐三彩女俑高髻廣袖,亭亭立玉,悠然嫻雅,十分豐滿,不是寫實風格

我們可以確定的說,那十六位羅漢頭像是出自一位師傅之手,至多兩三位。

他是繼承於誰,他的繼承人又都到哪去了?

陳師曾的《中國美術史》記載,在五代,宋初就有王齊翰,張元簡主張用世俗相貌處理佛教藝術。至北宋有李公麟,賈師古提煉,升華,就此開了佛教藝術的新局面。

那一時期,專供禮拜的佛像藝術漸漸式微了,羅漢像興盛了起來。

酷肖活人的臉不但是被允許的,而且很可能是流行的美學。

而易縣,鄴城在古代又是佛教聖地,這樣想來,十六尊逼真羅漢像的出現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而這位民間的天才師傅,他知不知道王齊翰,張元簡,知不知道自己有多麼厲害。

他塑造的面容,要論深度,超邁,精神性,比多納泰羅猶有過之

可是沒有人知道他是誰

藏著這批三彩羅漢像的睒子洞,位於八佛窪半山腰,海拔五百米左右。這一帶山路陡峭崎嶇,河北省考古所的考古學家輕裝上陣,也經過三個小時的攀爬方進入洞口。而這些等身的羅漢像體積龐大、分量沉重,將十數尊羅漢像安放於此洞中實屬不易。

那麼為什麼這些精美的羅漢造像會棲身於此呢

在所有的猜測中,修行說是最為站得住腳的。在很多石窟中都會修建修行窟,供僧人面壁修佛、閉關修鍊。因此很多學者認為,睒子洞屬於八佛窪山下的寺廟的一部分,是山下的僧人定期上山閉關修行、打坐修禪的地方。

睒子洞所在的八佛窪山

梁思成先生在留學賓夕法尼亞大學期間,曾經親眼瞻仰過易縣三彩羅漢像。在其《中國雕塑史》中,梁思成寫道:「其貌皆似真容,其衣褶亦甚寫實。其妙肖可與羅馬造像比,不亞於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最精作品也。」

為什麼中國人領悟老祖宗的偉大要藉助西方人的眼光

中國人往往對廟裡的雕刻視若當然,視而不見,反而是出了國以後才能認識到中國古代藝術的偉大,而這種偉大是不可追尋的偉大

局部第二季第四期《易縣的羅漢》

看了這期節目才知道原來中國造像藝術在遼代已達如此高度 ,這些藝術家即使和西洋最頂尖的大師比起來也是絲毫不落下風的

感謝《局部》,也感謝陳丹青老師 ,刷新了我對中國傳統藝術的認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曉說注 的精彩文章:

TAG:曉說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