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汶川地震,氣象記者離開受災的家人,他在災區寫下震撼心靈的日記

汶川地震,氣象記者離開受災的家人,他在災區寫下震撼心靈的日記

本文約9700字,閱讀約需20分鐘時間。

文章非常感人,值得花時間仔細閱讀。若點開時是碎片化時間,建議收藏文章,待有整塊時間時再仔細閱讀,你一定會有很大的收穫。

5月12日,我在雅安,地震不期而至,妻子受傷,老家受災,我卻接到了前往災區的命令

2008年5月12日,我正在家裡休假,遭遇了那場慘絕人寰的大地震災難。大地的震動剛剛過去,接到了單位的電話,一切休假中止,全省處於應急狀態。身為氣象記者,我必須深入一線,才能把真實的信息發送出來。

面對妻子受傷、老家受災的現實情況,我第一時間想到了自己的職責,想到了重災區那些急需救援的人們。焦躁和迫急的情緒瀰漫心中,令我坐立不安。

「你去吧,女兒有我照料!」明曉我心思的妻子,知道此時家中已不能留住我的身心。

快步走出家門,望著身旁默默送行的妻子女兒,我心底突然湧起一陣無以言說的傷感:假如此去不再復返,這孤依無靠的母女,今後的日子怎麼過活……

車開了,揮手與她們作別,望著站台上那兩個越來越小的瘦弱身影,我一直強撐著的心轟然倒塌,淚水,漲潮般湧出心扉。

汶川地震紀念館,時間定格在2:28。王元紅攝影

15日下午3時許,從成都出發,和氣象儀器、食物、藥品一起向災區進發

15日下午3時許,我和同事一行13人分乘三輛車,一起踏上了奔赴汶川、理縣、茂縣等地震中心抗震救災的征程。

車上滿載儀器、米面、藥品等物資,十萬火急地向災區前線進發。由於成都到汶川的道路不通,我們必須繞道雅安、甘孜等地,此次行程將達到700公里以上。

天空陰沉,雲層很低。成都餘震仍然頻繁,而位於地震中心的汶川、理縣等地,較大的餘震消息仍在不時傳來。

當晚10時左右,我們到達了甘孜州瀘定縣。

道路隨時被塌方阻斷。姜永育攝影

16日7時,再次出發,山體滑坡隨處可見,落沙打在車頂上,心緊緊地揪在一起

16日早上7時,車隊又急急出發了。沿著湍急的大渡河溯流行進,兩岸高山聳立,有的地方兩山合抱,天空僅露出窄窄一線。公路很窄,有的地方路面破壞嚴重,有幾次,迎面疾駛而來的大貨車擦著我們的皮卡車身而過,剎車聲令人心驚膽顫。

從馬爾康到理縣的路上,地震引發的山體滑坡隨處可見,巨大的石塊橫卧在道路中間,汽車只能小心翼翼地穿行而過。有的地方人們剛剛把道路搶修通暢,工人們站立在路邊向我們揮手,那種置生死於度外的情景令我們肅然起敬。在幾處最危險的路段,陡峭的山岩高懸頭頂,下落的泥沙打在車頂上沙沙作響,彷彿隨時都會垮塌。大家緊緊盯著頭頂的山體,大氣也不敢出一口。

傍晚6時許,我們到達了一個叫古爾溝的小鎮,這裡離理縣只有30公里路程,但因為兩小時前那邊剛剛發生了大級別的餘震,致使前方道路出現了大面積塌方。道路不通,我們只得在此宿營了。地震還使得我們的通信中斷,帶隊的領導不停拔打衛星電話與外界聯繫,焦急之情不溢於表。

在一片較為開闊的草地上,我們搭起了兩座帳蓬。有一位姓渝的當地老鄉主動將乾淨的床墊借給我們,儘管他家裡也遭了震災,但當我們要給他錢時,他說:「你們也是來支援災區的,我怎能收你們的錢!」

通信完全中斷了。晚上,大家用僅有的兩部衛星電話向家裡報著平安。然而剛打了沒兩分鐘,電話便沒電了。沒打著電話的同事沉默著,眼睛裡是深深的焦慮和失望。大家都清楚:聯繫不到我們,遠在千里之外的親人們,此刻不知如何的焦急和憂愁。

草草吃過簡單的便飯,領導召集大家開了一個簡短的會議,分析了一下形勢,認為沒有100%的安全把握性,明天不能盲目上路。

夜深了,山谷里的風吹得人索索發抖。氣溫隨之急劇下降。大家都凍得無法入睡。

通往汶川的救援道路危險重重。姜永育攝影

17日,寒意陣陣,餘震不斷,道路不通,我們又折道回到了馬爾康

17日凌晨3點多,被凍醒後,我和同事走出帳蓬。迎面吹來的冷風令我們戰慄不已。灰白的天幕下,近處的帳蓬和遠處已無人居住的白色樓房映入眼帘,那種肅穆和寧靜讓人的內心有些悸怕。

爬回車內繼續睡覺。迷迷糊糊中車身猛然搖晃起來,一下,又一下,地震了!我看了看時間,是凌晨4點20分鐘,過了10分鐘,再次發生了搖晃。這對地震災區的人們來說,不斷發生餘震無疑是雪上加霜。

我唯有在心裡默默祈禱:多災多難的災區人們啊,願你們平安!

上午,去理縣的道路仍然不通,11時許,我們回到了馬爾康。

明天,到理縣的路一旦通暢,我們又將出發。

18日,行進在臨時修通的道路上,隨處可見被山體滑坡砸爛的車子,我們穿越在一條生死線上

18日一早,在得知道路已經通暢後,我們的三輛車迫不及待地出發了。

從古爾溝以下,汽車行進完全可以用驚心動魄來形容。這裡的山體滑坡已經不再是一小段一小段的了,而是成片成片連接在一起,有的地方整座山完全垮塌了,武警戰士和工人就用推土機推出窄窄的一條路,僅僅夠汽車可以通過。而在這樣危險的地方,上面的山體還在不斷往下滾落沙石,一座又一座鬆散的山體懸在頭頂,隨時都會因地震而垮塌下來。

路邊,不時可以看到被山石砸成麻花狀的汽車躺在哪裡――汽車的主人們,有的被救走了,有的就地掩埋了,據說他們都是千里迢迢前來救災的,可還沒有到達救災前線,有的就被餘震造成的山體滑坡奪去了生命。看到哪些被砸得慘不忍睹的汽車,不難想像車上的人死亡時的慘狀。

這些與災區毫無關係的人們,你們不遠千里前來救災,究竟是為了什麼?你們長眠於此,家裡的親人們都知道嗎?我們的眼睛濕潤了。大家都在心裡默默為不幸遇難的無名英雄們祈禱:通往天堂的路上,願你們一路走好!

越往下走,道路越艱險。有一段長達10公里的路面,完全是山體垮塌後,依靠推土機推出來的,地面石頭重疊,凹凸不平,汽車在上面行駛,稍有不慎就會顛入路邊的深澗之下。兩邊山上不斷滑落沙石,在大風的吹拂下,灰塵遮天蔽日,看上去讓人心驚膽顫。

隨處都能見到被落石砸壞的車子。姜永育攝影

磨盤大的飛石砸向車子,我們離死亡只有半米的距離

在一個滑坡處,我們的汽車正要經過時,上面突然塌方,磨盤大的石頭飛奔而下,剎車已經來不及了,一車人的心頓時都提到了嗓子眼。司機猛轟油門,快速前沖。那一瞬間,我們只聽到車頂和車窗「叮噹」直響,轟鳴聲不絕於耳,似有千萬沙石打在車上。

汽車衝過去後,大家有一分鐘時間沒有說話,每個人的臉色都顯得很蒼白。汽車開到安全的地方,司機下來檢查,發現車窗玻璃被砸了一個洞。

沿途,不時可以看到步行的人們。他們之中,有些是地震中逃出來的附近村民,有的是從汶川等地返家的民工,還有的是援救志願者,因為乘坐的車壞了,只好徒步趕往災區。

看到汽車經過,人們就揮手要求搭車。但由於我們的汽車已經載滿了,無法再搭人,每當看到他們被拒載後那種絕望至極的眼神,我們的心就為之深深疼痛:在處處飛石,時時滑坡的路段步行,他們的生命隨時都會被死神奪去。我們只有祈求上蒼護佑他們,願他們一路平安!

飛石從天而降。姜永育攝影

30公里走了3個小時,到達理縣氣象局,我們終於吃了一頓熱氣騰騰的飽飯

從古爾溝到理縣30多公里的路段,我們卻走了近三個小時。到達理縣縣城,大家提著的心終於落了地。理縣的災情似乎並不嚴重,從表面上看,房屋基本完好,有些商店和飯館仍在營業。大街上,人們的表情也看不出多少災難的痕迹。

我們下車,步行走到了氣象局。還在門口,就看到震垮的大門圍牆,院子里,有一座小辦公樓被震裂了,另一座老房子成了危房。由於餘震不斷,職工和家屬都在氣象局院壩里搭營露宿,在一起合夥吃飯。氣象業務服務工作也一直在正常進行。只是由於電力和通訊中斷,工作和生活上都有很多不便。

在局裡的一棵大樹下,我們與幹部職工進行了座談,對他們進行了慰問。看得出,大家的情緒都很穩定,對我們的到來,他們很受感動。座談結束後,家屬們已經把香噴噴的飯菜做好了。我們圍坐在院里的小桌邊,狼吞虎咽地吃了一頓飽飯。

下午3點40分,我們繼續上路。聽說到汶川的路更加艱險,大家相互看了一眼,默默地走向各自乘坐的汽車。揮手與理縣氣象局的幹部職工告別後,我們的汽車又鑽進了漫天飛舞的灰塵之中。

震區,只有住在帳篷里。姜永育攝影。

行駛途中,山體突然垮塌下來,山石亂飛,眼前灰塵瀰漫……

下午4時許,我們的汽車繼續向汶川進發。

道路更加艱難,我們面臨的危險也越來越多。一路之上,山體滑坡和道路塌方隨時都在發生。

剛走出理縣不久,我們就遇到了一次險情:在一個埡口,汽車正要經過時,前面的山體突然「轟」的一聲垮了下來,山石亂飛,灰塵瀰漫了我們的視線。司機一個急剎,同時趕緊把汽車往回倒。

回到安全地點後,過了不到十分鐘,一輛推土機便從我們的面前開了過去,儘管前面的滑坡還未停息,但車上的年輕人表情鎮定,他熟練地駕駛著推土機,一下一下地挖著塌方的土石。在滑坡點的上方,仍在滾落著大大小小的沙石,我們都不禁替他捏了一把汗。

聽當地人講,為了搶修道路,不少武警戰士和工人被埋進沙石之中,永遠長眠于震區了。路搶修好後,我們的汽車小心翼翼開了過去,臨走,司機按了兩聲喇叭,向這位勇敢的年輕人表示致敬,我們也向他行了個注目禮,他微微笑了一下,沖我們揮了揮手,又繼續投入到道路搶修中去了。

一路經歷險情。也許是危險見得太多,我們反而將生死置之度外,不再那麼緊張和害怕了。在一些滑坡路段被阻,暫時不能過去時,大家便走下汽車,放鬆一下疲勞的肌肉,拍一些驚險的照片。在經過三個多小時的艱難行軍後,我們終於在晚上7時許到達了汶川縣城。

隨時可見山體滑坡。姜永育攝影

汶川,我們來了,氣象人堅守在崗位,沒有中斷過一次氣象觀測

汶川,我們來了!遠遠看到那個處於狹谷之中的縣城,我們心潮澎湃,激動不已:為了這次的汶川抗震救災之旅,我們一路上經歷了多少生死的考驗啊!

如新聞媒體中報道的那樣,地震中心的汶川縣城看上去大部完好,房屋基本都未倒塌。據說,這是由於汶川處於地震帶上,房屋都是按照能防禦8級地震的標準修建的,所以縣城傷亡不算嚴重,但在鄉鎮和廣大農村,損失卻十分巨大,人員死傷也很慘烈。

汽車開進縣氣象局,在這裡,我們感受了一種災難但不恐慌的氛圍。氣象局的辦公樓走廊扶欄已經震垮了,但測報人員仍在裡面堅持工作,他們三人一組,兩人工作,一人觀望,一有險情馬上呼喊裡面的人逃生,地震發生以來,他們沒有中斷過一次觀測,有個觀測員甚至冒死爬到樓頂上去換日照紙。

聞聽此事,我的眼淚一下瀰漫了眼眶。

氣象局的住宿樓破壞也十分嚴重,樓頂出現了一個大洞,樓身處處是裂縫,縣氣象局的人都不敢進去了,但我們帶隊的省氣象局副局長左雄堅持要進去看看,大家戴著鋼盔,小心地進到樓里,裡面的情形十分危險,看了不到兩分鐘,大家趕緊撤了出來。

氣象局大院里,搭著臨時帳蓬,住滿了職工和家屬,還有外面一些前來避災的人們。最多的時候,氣象局有上百人避難。

剛開始大家一天只能吃兩頓飯,每頓飯只能喝到半小杯稀粥。後來,上級單位送來了救災物質,加上外面也可以買到東西了,大家才能吃到較稠的稀飯,並且有了炒菜可吃。

晚上8點多,飯做好了,老老少少幾十個人分成幾桌,很有秩序地圍著桌子站好,一人端著一碗稀飯,安安靜靜地吃著。桌上的菜很少,但大家相互謙讓,誰也不願去多挾幾筷。

氣象人堅守在崗位,沒有中斷過一次氣象觀測。姜永育攝影

餘震來襲,我們有些慌亂,但他們卻一臉平靜

我們因為派了幾個人到縣城附近的一個鄉去搶建應急觀測點,所以暫時不能吃飯,儘管飢腸轆轆,但大家也只能拚命忍著。

忙碌了一陣後,我們在院里坐下,拿起一瓶水正要喝,突然凳子劇烈抖動了一下,地震了!大家條件反射似的,不約而同全都站了起來。回過神後,我們看了看圍著桌子吃飯的老老少少,見他們表情平靜,就像根本沒感受到地震似的。我們不好意思笑了笑,又重新坐了下來。

晚上9時許,我們帶來的小發電機開始工作了,電燈在漆黑的院子里亮起的剎那,院里老老少少的臉上全都露出了笑容,小孩們相互嘻戲打鬧,比過年表現得還開心。退休老職工圍著我們,不停地講述地震發生以來的事情。

晚上10點半,搶建應急觀測點的人回來後,我們也終於可以開飯了。桌上擺了四個小菜,還炒了肉,看得出是專為我們做的。我吃了兩半碗稀飯,看鍋里沒剩多少了,便自覺地放下了飯碗。

吃過飯,我約了一個同事,準備到縣城大街上去走走。就在我們到來的這天,縣城大街的路燈恢復了光明。街上的人很少,迎面碰到的人,都抱著棉被匆匆忙忙地走著。在一個路口,我們看到三個民工背著包,漫無目的地走著,臉上的神情疲憊而無奈。很顯然他們都是外鄉人,在地震尚未平息的汶川,今夜,他們將去哪裡安歇?

氣象局大院里,我們的帳蓬已經搭好了。

凌晨兩點左右,我結束了採訪,然後一頭鑽進帳蓬睡了過去。夜裡,據說又發生了幾次餘震,不過,睡得十分香甜的我,從始至終沒有感覺到地面的震動。

氣象人在研究救災方案。姜永育攝影

19日,汶川氣象站,清理完餘震掉落的磚塊,氣象服務繼續進行

19日凌晨7時,睡得十分香甜的我突然被一陣喧鬧聲吵醒了。努力睜開眼睛,見同事們也都迷迷糊糊地剛從地鋪上爬起來,一個個睡眼惺惺地呆愣著,不知道外面發生了什麼事。

「剛才又發生地震了,掉了些磚塊下來,把你們也吵醒了吧?」縣氣象局局長付如友匆忙走了進來。

我們一個激凌,趕緊起身,走出帳蓬,見旁邊一座原已震塌的樓房似乎垮塌得更厲害了,地上又多了好些石頭磚塊。在氣象局宿營的老老少少,雖然剛才喧鬧了一陣,但很快就平靜下來,有人在打掃衛生,有人在泡速食麵。

最前面的一座帳蓬里,業務股長何國平他們把計算機搬了出來,正忙著做天氣預報。「昨晚你們送來了發電機,這下我們的天氣預報就可以列印出來了。」他興緻勃地告訴我們。在此之前,他們一直靠手工抄寫預報。

帳蓬里的天氣會商。姜永育攝影

自來水通了,愛美的女孩認真地洗著臉,生活的氣息熱氣騰騰地在滿目瘡痍的災區瀰漫開來

在院子正中的觀測場內,觀測員楊友樹、張素英、楊曉已經開始準備觀測了。三個人一邊看著天空的雲,一邊在小聲討論著。而旁邊的一座帳蓬里,有些小孩睡得正香甜,他們亂蓬蓬的腦袋露在被子外面,細微的打酣聲幸福地洋溢在小小的空間里。

7點40分左右,帶隊的領導讓我和他一起,去抗震指揮部看望一位阿壩州的領導。汽車在晨曦初露的汶川縣城大街上緩慢行進,住在帳蓬里的人們都陸續起床了,有人就著街邊的水籠頭在洗漱,冰冰涼涼的水澆到身上,人們臉上的笑容卻跟著綻放開來。

昨晚,汶川的自來水恢復了,雖然水質不太好,但人們已經感覺很幸福了。在一個水籠頭前,我看到幾個正在洗漱的女孩,其中一個女孩正往臉上抹著洗面奶,她洗得是那麼的專註,那麼的投入,讓人情不自禁地感嘆――即使是大災大難,也難以阻擋人們對美的追求和嚮往。

經過好幾座帳蓬,我們終於見到了那位州領導。臨走時,他極力挽留我們一起吃早飯,但我們謝絕了。

回到氣象局,每人吃了一包速食麵。我感覺還遠遠沒有吃飽,但看到大家都沒有吃第二包的打算,我也只好放棄了。

要離開了,汶川,祝願你今後永遠平安!

9點多,太陽出來了,但風也跟著猛力颳了起來。縣城上空,狂風像一頭魔獸般「嗚嗚」尖叫著,揚起的塵灰把天空遮去了大半,太陽也變得昏黃起來。灰塵紛紛揚揚從天而降,很快,地上就鋪上了一層灰白的顏色。我們都驚恐不安地看著天空,祈願今天回去的路上順利平安。

因為要到鄉下建應急觀測點,有幾個同事先啟程出發了。我在院子里轉了一圈後,決定利用不多的時間先寫寫報道。在帳蓬里打開筆記本電腦,很快就有幾個八九歲的小孩圍了過來。

「這段時間你們都沒上學嗎?」我問。

「是啊,學校早就停課了。」他們說。

「想不想上學?」我又問。

他們沉默著,半天,才有一個小孩說了句:「我們的學校都被地震震壞了。」我的心顫慄了一下。我把目光移開,不敢看他們清澈而隱含憂傷的眼睛。

寫了不到十分鐘,我的電腦上就積了一層厚厚的灰,再加上外面光線太強,顯示屏幾乎看不清,我只好放棄了。這時有同事要到附近的一個鄉去看自動氣象站,我也想多拍幾張照片,於是自告奮勇和他們一起去了城郊。在那裡,我讓同事為我拍了一張照片,這也是我在汶川留下的唯一一幀紀念。

中午1點左右,氣象局的職工家屬便把飯做好了。因為我們要趕路,他們讓我們先吃。

大概是昨晚我們送來了大米,讓他們心裡安定了不少,今天的飯不再是稀飯,而是很塌實的乾飯。我狠狠地吃了兩碗,感覺還有些興猶未盡,不過馬上就要出發了,我只好戀戀不捨地放下了飯碗。

揮手,和縣氣象局的職工家屬告別,我們重又踏上了危險的回程之旅。汽車開出汶川縣城,我回頭再次看了看那座在大山合圍中的城鎮,突然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動洋溢在胸中,我在心中默默祈禱――

汶川,祝願你今後永遠平安!

氣象業務一刻都不能停。姜永育攝影

災區里遇到的每個人都有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每個故事都讓人的心裡無比沉痛

我們的汽車從汶川啟程回馬爾康。在縣城邊上,有四個背著背包的救災志願者向我們揮手請求搭車。司機為難地看了看車後,表示只能搭載兩人。他們相互看了看,小聲說了幾句話。

最後,身材嬌小的女孩和一個戴眼鏡的男孩上了車,剩下的兩個人繼續徒步前行。汽車啟動了,那兩個人向我們揮手告別,他們眼中的迷茫和無助一覽無餘,讓我們的心為之震顫。

據車上的兩個志願者講,他們4人都是來自成都醫院的醫生和護士,5月13日向單位請假後就出來了。他們自己開車,滿載藥品繞道700多公里,後來車壞在了理縣,他們找了一個車繼續向汶川進發。把藥品轉交給當地的衛生部門後,他們又參與到鄉下的救災工作中。

「每天只能吃兩盒速食麵,晚上二十多個人擠在一間屋裡睡覺,人摞人,人擠人,男生們的臭腳熏得人整夜睡不著。搶救傷員,經常要工作到深夜,」女孩講起剛剛結束的志願者生活,一臉的平靜,「從小在城市裡長大,這種苦還是第一次吃,不過,和犧牲在路上的那些志願者比,我們算是幸運的了。」她突然哽咽著,淚水在大大的眼睛裡打轉。

據她講,13日她的幾個同學從都江堰步行出發到汶川救災,至今音信全無。「不知道他們是否還活著……」

我們默然無語,心裡像壓上了一塊石頭,不知道該如何安慰她。

車到理縣,他們下車了。望著那個嬌小的身影背著大包,逐漸消失在我們的視野之中,我的心裡慢慢升騰起一種感動,一種敬重,為這個美麗的姑娘,為她一顆仁愛慈善的心。

危險無處不在。姜永育攝影

本想安穩地在屋內睡一覺,7級餘震消息,讓我們不得不又走進了帳篷

19日晚,我們回到了阿壩州首府馬爾康。

一下汽車,每個人的心情都十分輕鬆,一種勝利的喜悅蕩漾在大家的臉上。晚上,我們在一家飯店吃飯,大家相互敬酒,相互說著祝福和吉利的話。

經過這一次到汶川的共同生死經歷,大家都有了一種同呼吸、共命運的感覺。雖然酒喝得很高興,但我心裡老牽掛著寫稿的事情,汶川氣象人的身影不停在我腦海中顯現,我想今晚不把他們抗震的故事寫出來,睡覺也不會很塌實的。

好不容易等到飯局結束,我正要回州氣象局辦公室去寫稿。不料省局發來了一條信息,說是電視和網站都發布了消息,今晚到明天汶川地區還將有一次7級左右的餘震。

這條信息讓大家松馳的神經一下又緊繃了起來。過了不一會,阿壩州氣象局的同志也接到了通知,政府要求轉移到外面去住。這下,我們立即緊張起來了,趕緊安排到外面安營紮寨。同時,大家忙著給家裡打電話告知地震消息。然而,網路繁忙,我給家裡打了無數次電話都沒打通。

睡了幾天的帳蓬,今天好不容易可以睡在屋裡,誰知又碰上了倒霉的餘震!大家默默地往外走,誰都沒有說話。

我和幾個同事一起,隨阿壩州局的職工家屬,到馬爾康縣氣象局去住帳蓬。縣局在一座小山坡上,一進大門,就見草地上到處都是帳蓬,有的是本單位的,有的是附近居民的,雖然大家平時很少來往,但在這種危險的時刻,氣象局敞開大門接納著他們,大家一起共同抵禦這次不知要持續多久的災難。

帳蓬搭好後,我和同事鑽了進去,幾個人擠在一起睡。很快,周圍就響起了此起彼伏的打鼾聲。我在地鋪上翻來覆去,輾轉反側。

夜已經很深了,皎潔的月光透過帳蓬縫隙灑在面前,這讓我又想起了妻子和女兒,想起了老家的父母,他們現在住在哪裡?都知道地震消息嗎?我掏出手機再次給他們聯繫,然而還是一片忙音。

正在鬱悶時,妻子的一條簡訊發了過來,告訴我電話打不通,她只能發簡訊,讓我千萬注意安全,今晚可能還有很強的餘震云云。

看著簡訊內容,我的鼻頭有些發酸,心被一種感動包裹著,很久很久。

再次躺下,我還是毫無睡意,家裡的事情放下了,汶川稿子的事情又佔據了我的大腦。想著那些感人的故事,我心裡總是不能平靜。

我一遍又一遍地構思,一遍又一遍地在心中寫作,不知什麼時候,我迷迷糊糊地睡了過去。

作者在災區留下的唯一一張照片

20日,我第一次被自己寫的稿子感動哭了,基層氣象工作者的英雄形象,只能用最樸實的語言,才能表現他們平凡而偉大的人格

20日,馬爾康。

一覺醒來,天已經大亮了。同事們還在睡覺。我想著稿子,在地鋪上怎麼也坐不下去了。悄悄鑽出帳蓬,我一個人走下小山,走到了州氣象局。

州局辦公室已經有人在值班了,我打了個招呼,找了一台電腦,一個人坐在辦公室的裡間,迫不及待地寫了起來。

觀測員楊友樹不顧生命危險爬到樓頂更換日照紙、局長付如友帶領職工搶救氣象資料、54歲的張素英不顧安危到野外觀測……

我如實地把自己採訪到的內容,用最樸實的語言表述出來。我知道,對這些默默無聞的基層英雄來說,那些華麗的辭藻對他們並不合適,只有用最樸實的語言,才能表現他們平凡而偉大的人格。

寫著寫著,有好幾次,淚水溢出我的眼眶,在我的臉上靜靜流淌。從事新聞工作5年了,我還是第一次被自己所寫的東西感動得流淚。

不,應該說是汶川氣象人的故事讓我感動,讓我流淚!

僅僅只用了一個半小時,我就寫成了兩千多字的通訊稿。從頭至尾讀了一遍,自我感覺十分良好。我相信:能感動自己的稿子,肯定也會得到編輯和讀者的認可。

正要發稿時,州局辦公室的曾主任匆匆走進辦公室,高聲叫喊我的名字。原來,我一個人偷偷溜下山後,他們不知道我去了哪裡,打電話又不通,所以四處找我。

把稿子發出去後,我心裡像放下了一塊沉重的石頭,渾身輕鬆而愜意。

我想:汶川之行我雖然經歷了艱險,經歷了生死考驗,但它卻是我人生最寶貴的財富,也是我記者生涯最難得的一次經歷,我將永遠銘記在心。

氣象局也成了臨時安置點,接納受災群眾。姜永育攝影

21日,返程中,我們受到了英雄般的禮遇,我的心被一種深深的感動包裹著

在馬爾康,我們處處看到「向抗震救災歸來的英雄致敬」這樣的標語。在城市的街頭和鄉村的公路邊,人們擺滿了礦泉水、啤酒、飲料,提供給抗震歸來的人們免費飲用。

21日,我們離開馬爾康準備返回成都。返程途中,無數的人們揮舞著手中的礦泉水瓶,向我們招手,請我們停下來喝水。那種發自內心的熱情,那種渴盼救災英雄們停留一下的眼神,讓我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這場史無前例的特大災難,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傷痛,更多的是萬眾一心、同舟共濟的信心和決心。

在一個小村莊前,我們停下車休息。

很快,就有一群村民奔跑著,向我們的汽車圍了上來。他們手中端著茶水,拿著煮雞蛋、烙餅等食物,非要我們嘗嘗不可。

這裡的人們生活並不富裕,有的人家還十分貧困,但因為我們車前張貼的「抗震救災」四個大字,他們將我們完全當成了救災的英雄,而甘願將家裡最好的食物拿出來招待我們。

望著這些善良而樸實的人們,我的心中再次升騰起感動。我想:有這些善良人們在後方相助,抗震救災的英雄們一定會更加奮勇向前,災區的人們也一定會戰勝天災。

感動,讓我體會到了濃濃的人間真情,讓我在城市喧囂中逐漸麻木的心靈得到了復甦,讓我再次感受到了生活的純真和美好。

在汶川抗震救災前線採訪,我的心時常被一種感動的情愫包裹著。

這種感動,不僅僅是來自災區氣象人的感人故事,更多的,是來自採訪途中耳聞目睹的一些人和事。

不止是我。相信在這場特大災難面前,所有中國人民都在感動,都在以自己的力量,為災區奉獻著,祝福著……

災區人心存感激,我們受到英雄般的禮遇。網路圖片

編後語:

姜永育的這些日記當年在《中國氣象報》上發表過,汶川地震10周年,我希望他能寫點文章,紀念那一場讓我們無法忘記的災難。他把這些日記發給了我,我在原稿的基礎上增加了很多小標題,並在時間順序上做了一些調整,以便大家閱讀。

汶川地震時,我就在成都,現在想起來依然感到恐怖,那種記憶無法從心裡抹去。編輯的過程中,我又像親身和作者一起在災區里走了一道:路上被砸成麻花的車子,磨盤般大小的飛石,完全沒有預料的山體垮塌,生活在災區的人們……

記住災難,記住那些在地震中死難的同胞,是為了能更好地應對災難,好好地活著。願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作者簡介:

姜永育,四川雅安人,四川省氣象局工作,曾任《中國氣象報》記者、站長,利用業餘時間主要從事懸疑推理小說、少兒偵探、地理探秘探險、科幻、防災避險等題材寫作,至今已出版長篇小說、科普科幻等作品70餘部。新作《父子神探系列》《秘境大探險系列》深受讀者歡迎。

原創作品,若需轉載,請聯繫我們取得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氣象人生 的精彩文章:

TAG:氣象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