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clear!我國邊境又多了6萬餘平方米安全土地!
來源:中國陸軍微信公眾號 作者:黃巧、楊萌
中越邊境雲南段最複雜雷場成功排除
移交土地6萬餘平方米
黃 巧 楊 萌
交換已排除雷場交接文書
5月7日上午,南部戰區陸軍某掃雷大隊在雲南省文山州麻栗坡縣天保口岸4號洞雷場舉行雷場驗收交接儀式,將6萬餘平方米安全的土地移交當地政府。
4號洞雷場排雷期間,戰士在處理手榴彈和壓發雷組合的詭計裝置
上午9時,儀式開始,掃雷大隊負責人簡要介紹了排雷過程及地雷和爆炸物的種類、數量等情況,並與當地政府工作人員共同簽署了已排除雷場交接文書。南部戰區陸軍機關領導、某掃雷大隊官兵、麻栗坡縣人民政府有關領導及當地群眾代表現場參加了儀式。
4號洞雷場排雷期間,戰士在處理樹根纏繞的爆炸物
在現場可以看到,昔日的雷場上用藍色塑料編織袋砌成的擋牆圍出了一大塊方形區域,裡面整齊擺放著從4號洞雷場中排除的地雷和爆炸物。據介紹,這些地雷和爆炸物是從該雷場排除的性能相對穩定的一部分。其中既有各式防步兵地雷,也有炮彈、手榴彈、子彈、炸藥等各種爆炸物。該雷場地雷和爆炸物埋設密度之大、種類之多是截至目前中越邊境雲南段已排除雷場之最。在右側不遠處,擺放著從雷場中搜排出的各種金屬物品,多為殘存的戰時陣地設施、器材和人員生活用品。
4號洞雷場排雷期間,戰士在排除一枚防步兵壓發雷
據了解,中越邊境雲南段第三次大面積掃雷行動展開以來,單獨為某塊排除完畢的雷場舉行驗收交接儀式尚屬首次。4號洞雷場位於雲南省文山州麻栗坡縣天保口岸,老山、八里河東山之間的峽谷中部,是一座不大的山坡,其底部邊界緊靠口岸公路和盤龍江,距居民區不足百米。該掃雷大隊領導介紹,4號洞雷場是當年邊境作戰時,老山、八里河東山防禦體系的前沿支撐陣地之一,也是中越邊境雲南段最具代表性、最複雜的雷場。該雷場地雷和爆炸物交織混埋並有大量金屬殘留,所以官兵們排雷也就是清理戰場。
4號洞雷場排雷期間,戰士準備剪斷連接炮彈的引線
軍地雙方簽署已排除雷場交接文書
現場展示的部分地雷和爆炸物
現場展示搜排出的地雷
由於雷場距離居民區很近、地雷和各種爆炸物非常密集,官兵們在排雷時不能採用爆破的方式開闢通道,也不能爆破排除性能不穩定的地雷和爆炸物,加上很多地雷和爆炸物被植物的根藤纏繞,所以排雷的進度非常緩慢,也十分危險。在排雷過程中,由於高密度、分層深埋的「雷窩」「炸彈窩」,以及隨時面臨的金屬殘片干擾,讓每名官兵的精神都高度緊繃。最終,經過近5個月的連續奮戰,4號洞雷場被成功排除,他們從雷場中排除地雷和各種爆炸物8200餘枚,清除金屬殘片約7噸。
現場展示搜排出的火箭彈
雲南省麻栗坡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李紅:「天保口岸地區土地很少,根據規劃,4號洞雷場的土地,我們將用作建設口岸國門醫院,以滿足周圍群眾的醫療需求,讓這塊曾今的死亡地帶重新煥發生機。」
現場展示搜排出的炮彈
麻栗坡縣天保農場乾田隊瑤族群眾蔣雲秀是在雷區邊上長大的,她的多名鄰居和親戚朋友曾觸雷受傷。蔣雲秀7歲時和父母到地里干農活,被一枚手榴彈炸傷,至今身體里殘留著多塊彈片,臉上也留下了疤痕。蔣雲秀:「我被手榴彈炸過,一直都很害怕,今天來這裡參加雷場驗收移交儀式,看到官兵們把這裡的地雷和爆炸物都排完了,心裡終於踏實了。」
獨家原創稿件,轉載請註明作者及出處!
您的一鍵分享,就是傳播正能量!
來源 | 中國陸軍(ID:army81cn)
作者 | 黃 巧
圖片 | 楊 萌
刊期 | 20181001期


※如果寫封信給2035年的自己,軍人會寫什麼
※烈士妹妹續寫忠誠:成為共和國第一代女子導彈發射號手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