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寫出「粒粒皆辛苦」的詩人,他自己真的讀懂了「節儉」嗎?

寫出「粒粒皆辛苦」的詩人,他自己真的讀懂了「節儉」嗎?

新一點﹒古詩文

詩歌是文學桂冠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富有節奏和韻律的詩歌給人以審美的愉悅。其大量輸入在兒童語言啟蒙階段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聽讀詩文可以為孩子奠定學習母語的基礎,讓孩子親近傳統,感受文化魅力。

作為成人,重讀自己小時候已經耳熟能詳的詩歌,會不會有新的發現和體會呢?比如,寫出「粒粒皆辛苦」的詩人,他自己真的讀懂了「節儉」嗎?又如「床前明月光」的「床」可能不是用來睡覺的床!李白也可能不是站在床邊望窗外的月亮。

在這裡,您將讀到對古詩文非常個性而新穎的解讀。也許這種解讀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權威的。但經過編者閱讀大量文獻,結合自身體會給出的解讀,選點精巧別緻,所以它一定是最有趣,最鮮活的。

寫出「粒粒皆辛苦」的詩人,

他自己真的讀懂了「節儉」嗎?

中華

詩詞

憫農

唐·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首婦孺皆知的詩出自唐朝詩人李紳的《憫農二首》。其二云:「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這兩首詩情真意切、寓意深遠,表達了年輕詩人對辛勤的農民真摯的同情心。然而,從文學史上看,李紳以此詩成名,後來卻少有關心農民的作品,影響大的詩作也很少再聽說。這是怎麼了呢?我對此疑慮多年。

李紳青少年時目睹農民終日勞作而不得溫飽,便以純真、激憤的心情寫出了千古流傳的《憫農》,被譽為「憫農詩人」。他27歲中進士,後官至宰相。隨著官職的升高,他 「漸次豪奢」,一餐的耗費經常多達幾百貫甚至上千貫。他極愛吃雞舌,每餐一盤,要耗費活雞三百多隻,後院宰殺的雞更是堆積如山。與他同一時代的韓愈、賈島、劉禹錫、李賀等人,無不對其嗤之以鼻。

對他爭議最多的是關於他捲入的朋黨之爭。由於脫離群眾、剝削群眾、爭權奪利,他再也寫不出純樸善良的佳篇了。李紳死後,被定性為酷吏,受到了「削紳三官,子孫不得仕」的嚴厲處罰。

GIF

《憫農》詩意淺顯、通俗但意味雋永。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們體會其中的深意,即「一人之所需百工斯為備」。愛因斯坦曾說:「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都是依靠別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勞動,我必須儘力以同樣的分量來報償我所領受了的和至今還在領受著的東西」。這段話完全可以為李紳「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作注釋。同時,我們也可以直言不諱地告知孩子,這首詩的作者李紳後期令人失望的改變。告訴他們一個人從小樹立的正確的理想和信念值得一生去守衛。因為那就是我們最寶貴的「初心」。

詩歌音樂

2004年起,著名作曲家谷建芬開始創作《新學堂歌》,《新學堂歌》是谷建芬老師晚年用自己的真情和心血,為孩子們創造出的有傳統文化底蘊的兒歌系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子曰閱讀 的精彩文章:

TAG:子曰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