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說吳昌碩筆下的花別有意趣?

為什麼說吳昌碩筆下的花別有意趣?

當我們欣賞一幅畫時,第一印象很重要。 這一直觀的第一感受來自於畫面上圖像的呈現,是欣賞者對圖畫中所展現內容的理解以及視覺上的審美體驗。

吳昌碩的花卉題材作品,不會拒尋常欣賞者於千里之外,而是雅俗共賞,其圖畫內容更貼近市井文化,所呈現的意趣更符合市民階級的審美觀念。

在吳昌碩的畫作中,不僅有高雅的梅蘭竹菊、歲寒三友,而且也有寓意吉祥的牡丹、紫藤等生活中的花卉。

吳昌碩為大寫意花卉注入了新的活力,大寫意是一種高度自我和忘我的藝術,吳昌碩雖然在緣物抒情的表現方法上是傳統的,但是其卻在繪畫技法上,有著強烈的自我風格。

吳昌碩喜愛畫梅花,「苦鐵道人梅知己,對花寫照是長技」,梅花獨立寒冬的高傲品格是吳昌碩用以自比的象徵。在畫梅花時,他尤喜歡畫老梅。

老梅虯曲的枝幹好似錚錚鐵骨,與輕柔鮮嫩的梅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吳昌碩畫梅花多是特寫的鏡頭,構圖上疏闊縱放,非一樹梅花或千花萬蕊,而是點點小花,疏密有秩地點綴在虯枝之上。在欣賞吳昌碩的梅花時,尤其要注重梅花古樸蒼勁的枝幹,其中意蘊,耐人尋味。

除了梅花外,他筆下的菊花也是尋常之下見功底,吳昌碩對事物的觀察很是細緻,他選擇的都是尋常園間的菊花品種。

墨菊、黃菊、紅菊、白菊等,形態自然,勃發向上。顏色多在藤黃、硃砂、胭脂中參以淡墨,古艷淡雅。色彩飽和度較低,更符合秋日風霜的季節特徵。

吳昌碩的繪畫技法極具個人風格,其最大的特點就是以書入畫。

以書法的用筆來作畫,雖然不是他的首創,但他卻畫出了自己的風格,吳昌碩的書法以篆書見長,而其篆書又學自於石鼓文。進而其繪畫中的線條功力深厚,蒼勁有力。

也正是因為吳昌碩這一繪畫技法,他尤其喜歡繪畫紫藤、葫蘆、葡萄等題材。這類藤莖類的植物富有線條美感,他筆下的藤條層層纏繞、錯落有致,或疾轉迴旋,或勁拔有力,穩健紮實氣勢雄強。

吳昌碩筆下的藤條如狂草書寫的幾個大字,走筆隨性,氣度自成,其自己亦說:「我平生得力之處在於能以作書之法作畫。」

除此之外,吳昌碩自幼喜愛篆刻,成年後更是在金石篆刻上頗有成就。在其繪畫中,他把書法、篆刻的行筆、運刀及章法、體勢融入繪畫,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獨特風格。

所作花卉木石,力透紙背,縱橫恣肆,布局新穎,構圖也近書法篆刻的章法布白,多作對角斜勢,虛實相生,主體突出。

吳昌碩評論自己的藝術時稱:「說我善於作畫,其實我的書法比畫好。說我擅長書法,其實我的金石更勝過書法。」其自我評價這句話,道出了他藝術風格的形成,也闡明了其藝術風格的內涵所在。

在繪畫這條路上,師古是每位傳統畫家的必走之路,吳昌碩也不例外。他在畫花卉上受徐渭和八大山人的影響最大,又同時有揚州畫派中李方膺、高翔等人的影子。

吳昌碩在畫作上常提及「擬青藤用墨」、「學陳白陽而神味不失可喜也」、「擬李晴江筆意」等語,從中不難看出吳昌碩作畫有追摹古人之意,但每次畫成,又覺得不似。

因而題句略帶調侃意味,在師古這條道路上,畫家筆端的自然流露才是真實的自我,才是吳昌碩內心真正的藝術追求。

吳昌碩在師古的基礎之上開創自己的藝術道路。在他的畫作上,前人的筆墨、設色、構圖、章法甚至氣勢、神韻都有跡可循,但卻沒有模仿的痕迹,另闢蹊徑、貴於創造。他的作品公認為「重、拙、大」。

用筆沉著有利,沒有浮華輕飄之意,是為重;

自然無斧鑿之痕,稚氣洋溢,天真一派,是為拙;

氣勢磅礴,渾然大家,是為大。

吳昌碩大膽求新,賦予了大寫意花卉雄強質樸、高古雅拙的韻味,開創了一代新風。吳昌碩創立的直抒胸襟、酣暢淋漓的大寫意表現形式,影響到他以後的兩三代人,乃至整個近現代中國畫壇!

故宮博物院吳昌碩特展將於五月中旬開展,屆時大家可以親臨現場,感受一下大師的藝術魅力,在觀賞作品時,不妨記住文中所介紹的要點,近距離感受下吳昌碩的繪畫特色!

— END —

【小提示】:文中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僅為配圖表達,無他意。若有不妥之處,請留言告知,萬分感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乾貨歷史 的精彩文章:

藏在「光明昌盛」背後的凄涼愛情故事
它是清宮「石中之王」,曾入乾隆夢中!

TAG:乾貨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