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太平洋新司令:中國無法遏制 只能武力解決

太平洋新司令:中國無法遏制 只能武力解決

原標題:太平洋新司令:中國無法遏制 只能武力解決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吳敏文


4月24日上午,美國國會參議院軍事委員會宣布,由美國海軍、國防部長、總統逐級提名的菲利普·戴維森海軍上將,獲准取代任職期滿的哈里·哈里斯出任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

太平洋司令部是美軍最早成立,也是目前規模最大、責任區最廣的聯合作戰戰區司令部,下轄官兵30萬人,約佔美國現役軍人總數的20%。其轄區涵蓋從美國西海岸以西到印度西部邊界、從南極到北極地球表面一半左右的地區。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是轄區內美軍最高軍事長官,此項任命關係重大引人注目。


擁有綜合任職經歷


從職業經歷看,戴維森是一名優秀的海軍作戰指揮官,曾獲得海軍傑出服務勳章、國防高級服務勳章,因高度的責任心和務實精神得到美軍高層的高度信任。他生於1960年,1982年畢業於美國印第安納州安納波利斯美軍初級指揮院校美國海軍學院。此後,戴維森曾擔任過護衛艦、驅逐艦、巡洋艦艦長,指揮過第五艦隊所轄「艾森豪威爾」號航母戰鬥群,還曾擔任美軍第六艦隊司令。


在被提拔為將軍之後,戴維森被安排到歐洲北約司令部任職,後曾在華盛頓美軍聯合參謀部任戰略規劃政策副主任,還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擔任過高級軍事顧問。從2014年12月起,戴維森擔任美國海軍艦隊司令部司令。

由此可見,戴維森具有綜合性任職經歷。在從1982年軍校畢業至今的36年美國海軍服務生涯中,得益於美軍3~4年一次崗位輪換的制度安排,確保他經歷了10個以上的崗位訓練:有實戰經驗,有前方部隊和總部以及海軍不同艦隊的多個艦種的任職經歷,還有指揮航母編隊、海軍艦隊和艦隊司令部這樣高層級指揮崗位的任職經歷。


在討論戴維森是否適應太平洋司令部司令職位的過程中,有人質疑他在太平洋地區的任職經歷有限,但在導致美軍太平洋艦隊司令斯威夫特辭職退休、下屬第七艦隊司令奧庫安被撤職的發生在該地區一系列事故的調查中,戴維森擔任調查組負責人,他根據事實作出了相關事故屬於責任事故的結論。這一調查使他提前熟悉了太平洋司令部所屬部隊的情況和問題,為他的下一步任職打下了基礎。


作風務實謹慎


現代戰爭要求軍事指揮員不僅要具有豐富的履歷和各級部隊作戰、訓練經驗,而且還要具有較高的理論素養,戴維森在這些方面均有不俗表現。


美國政府最新的《國家安全戰略》和《國防戰略》報告,分別把中國和俄羅斯列為「戰略競爭對手」和「比國際恐怖主義更大的對美國國家安全的挑戰」,這樣定位和表述的依據是什麼?其中的一個重要來源就是美國精英階層以及美軍高層領導人的思想和認知,戴維森就是從美國海軍視角,最早提出中國和俄羅斯是兩大「競爭對手」的人。

與此同時,戴維森還是將中國作為主要作戰對手的「海空一體戰」理論的最早倡導者之一。這一作戰理論提出,隨著中國反衛星能力、網路戰能力、反艦彈道導彈、潛艇和先進作戰飛機的發展,「中國人民解放軍是對美國空、海軍最嚴重的反進入/區域拒止挑戰」,「鑒於解放軍軍事發展勢頭強勁,美軍必須增強緊迫感」。


「分散式殺傷」理論是美國海軍作戰理論的最新發展之一,其核心思想是以隱蔽、分散、靈活的作戰方式應對「反介入/區域拒止」威脅,通過部署大量具有強大進攻能力和可對對手水面、空中或海岸設施造成威脅的水面艦船,使對手無法選擇性地將感測器和火力聚焦於少數大型艦艇,迫使對手分散其探測和火力資源,從而突破反介入/區域拒止。戴維森是「分散式殺傷」戰術思想在美國海軍的大力提倡者。


在4月17日的國會聽證會上,戴維森表示:「由於中國在西太平洋地區軍力的上升,若美軍未來在這一地區與中國開戰,並無獲勝把握。」「中國正在獲取最尖端的武器系統,包括美國不具備防禦手段的超音速導彈。美軍今後將進一步陷入危險狀態。」戴維森的這一表示,與其前任哈里·哈里斯所謂「今晚開戰即可取勝」的論調大相徑庭。對比哈里斯的高調好戰,戴維森的務實風格顯而易見。


在台灣問題上,戴維森認為,美國應幫助台灣著重解決「傳統及不對稱軍力的適當平衡問題,以及在應對中國大陸時面對的困境與挑戰」。在答覆共和黨籍參議員科頓有關對台軍售的問題時,戴維森說:「《與台灣關係法》有這個要求,我們應該要有定期軍售,幫助台灣建立可信的防衛。」戴維森的以上答辯內容雖未突破美國現有台海政策,但實際上構成對中國內政的粗暴干涉。


面對難以完成的任務

在4月17日國會聽證會後,戴維森意猶未盡地給國會追加了一份書面證詞。他提出,在過去的5年里,中國新式科技武器猶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中國的繼續強大會逐漸動搖美國在亞太的主導地位。戴維森憂心忡忡地表示,美軍「發展高超音速、網路空間戰和空天武器是必須的,不僅因為這對於美國贏得未來戰爭至關重要,更重要的是美國已經在這些方面開始落後於中國。」


戴維森認為,現在單憑威懾已經無法遏制中國,只有武力可以解決這一難題;如若再不動手,隨著中國的不斷強大,美軍將永遠不會再有機會。戴維森的這一表態反映出的無疑是對抗思維。與此同時,把情況估計得嚴重一點,也有利於他上任後向有關方面提出資源要求。


軍事是政治的繼續,綜合分析戴維森已經公開的言論和表態,筆者認為戴維森會是一個嚴格按照政治領導人所擬定的「劇本」出演的中規中矩的「主演」,不會像其前任哈里斯那樣超越「劇本」強行「加戲」或者「搶戲」。


當前在美國國內,共和黨民主黨的政治精英都對中國的崛起產生了越來越嚴重的焦慮:擔心崛起的中國會從根本上挑戰美國的全球霸主地位。這種「零和博弈」的對抗思維佔據主導地位,自然會影響美國政府和軍方的亞太政策。

但無情的事實是,美國的財政和經濟已經難以支撐龐大的軍事機器。美軍2019財年軍費已經達到創紀錄的7160億美元,是排在其後的9個國家軍費的總和。但是,仍然顯得捉襟見肘——美國陸軍只能對部分服役已達60年的M113裝甲車升級,不能進行新車型的研製。美國空軍宣稱「因缺錢,只能將達到近2萬小時極限的F-15戰機繼續用到2040年」。按目前情況發展,特朗普的美國海軍350艘軍艦的造艦計劃基本沒有實現的可能。戴維森曾負責太平洋艦隊接連發生事故的原因的調查,其中有官兵責任問題,但更重要的是相關艦艇超額度出勤,過度疲勞才導致事故頻發。


中國有句俗話叫「苦海無邊,回頭是岸」。美國也有句話叫做「打不過它,就加入它」。習近平主席早就說過:「太平洋足夠大,容得下中美兩個大國。」我們反覆申明,中國沒有與美國對抗的意願,也沒有取代美國全球霸主地位的想法。一個真正自信的大國和一支真正強大的軍隊,應該具有包容、開放的心態。如果以合作取代對抗,政治領導人制定一個難度小一些的「劇本」交給軍事執行者,那麼,無論是中美政治軍事關係,還是戴維森的履職,都將迎來柳暗花明的前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貿圈 的精彩文章:

巴鐵為梟龍競標電子吊艙 中國產品因一原因慘遭淘汰
無人機市場激戰:美「死神」能否與中國「彩虹」競爭

TAG:軍貿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