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濕氣」到底是什麼

「濕氣」到底是什麼

生活中常常聽到別人說「濕氣重」,「濕氣」到底是什麼?怎麼祛除濕氣?今天小編就來聊聊濕氣。

中醫將致病因素歸納為外感六淫,分別為「風、寒、暑、濕、燥、火」,濕邪就是其中重要的致病因素。適當的濕氣有助於萬物生存,濕氣過量中醫則稱之為「濕邪」,人們日常口中的濕氣重實際上是濕氣致病也就是濕邪所導致的一系列臨床表現。時下正值穀雨、立夏交替時節,在這個時段,濕氣氣流迅速回升,空氣濕度加大,濕邪容易侵襲人體。

濕邪的主要特點

1、濕為陰邪易損傷陽氣,阻遏氣機,濕邪易阻滯脾胃,出現脘腹痞脹,食慾減退等;

2、濕性重濁,指的是濕邪易使人體產生重著、沉重的特點;

3、濕性黏滯,指的是病程的纏綿性,同時也指癥狀上的粘滯,如濕滯大腸,大便粘膩不爽;

4、濕性趨下,易襲陰位,是指濕邪易侵襲人體下部。古話常說:「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

5.濕亦兼夾:濕邪易與其他病邪交織在一起,使得病情更為複雜,濕與寒在一起,稱為濕寒;與熱在一起,稱為濕熱;與風在一起,稱為風濕;與暑在一起,稱為暑濕,可謂變化多端。

怎麼判斷「濕氣重」?

如何判斷是否為「濕氣重」呢?首先是自我感覺,比如即使睡眠時間充分,但起床後

仍然覺得睏倦、乏力、頭昏沉、無精打采,或是覺得身上有東西裹著,懶得動彈,那麼就要懷疑身體里是不是有濕氣了,中醫所說「濕重如裹」,大概就是形容這種感覺。其次,觀察大便,如果每次排大便都黏膩不爽快,沖馬桶總沖不幹凈,總有一些黏在馬桶壁上,那麼也說明體內可能有濕。然後,很多人說自己痰多咳嗽,嗓子不清爽、頭髮油膩、肥胖、浮腫、眼袋下垂、食慾減退,總覺得脘腹部脹滿,皮膚易出油,易長粉刺、濕疹,這也是濕氣重的表現。

1、 食療妙方

*祛濕健脾粥:紅豆、茯苓、山藥、薏苡仁、芡實、白扁豆、大米適量,大火煮開,小火

燉至食材軟爛,濕氣重的人可經常服用。該食療方健脾祛濕,改善濕氣帶來的諸多癥狀。

*鯽魚葯湯:用油將魚兩面煎黃,用開水猛火煲湯,煮成白色乳狀,然後加砂仁3g,陳

皮3g,香菜20g,生薑10g,稍滾三分鐘。鯽魚性甘平,補而不燥,健脾去濕,中醫認為此湯補脾胃祛濕氣療效甚好。

2、 拔罐祛濕

拔罐療法可以逐寒祛濕、疏通經絡、祛除瘀滯、行氣活血、消腫止痛,具有調整人體陰

陽平衡,解除疲勞、增強體質的功能。而且拔罐相對操作方便,很適合在家中自我保健,祛除濕氣。

3、艾灸腹部

在濕氣重的時候,建議大家用艾條溫灸中脘穴(臍上4寸)、陰陵泉穴(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各15~20分鐘,通過溫灸這些穴位,有助於溫胃行氣、健脾祛濕。需要注意的是,有實熱證者或陰虛發熱者不宜施灸;顏面部、大血管處和孕婦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趕快祛祛體內的濕氣吧,如果上述方法仍不能改善您的癥狀,趕快找靠譜中醫專家就診吧,國醫堂就有哦。

主筆|宋宋

編輯|徐太醫

圖片|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濕氣 的精彩文章:

女人濕氣重,「那處味道越濃」 知道越晚越後悔!
春天濕氣大 掌握這些袪濕妙招不用愁

TAG:濕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