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遺願清單-幸福在於你怎麼定義自己

遺願清單-幸福在於你怎麼定義自己

遺願清單

主演:傑克尼·科爾森

摩根·弗里曼

我總覺得自己屬於另外的4%,

但事實證明,

我不屬於那4%.

I always kind of leaned toward the other 4 percent.

It turns out,

it』s not.

早些年就聽人說起過《遺願清單》這部電影,說的是兩個人在得知自己將不久於人世,計劃在臨死之前結伴同行去完成最後的幾個心愿。

趁青春正好,值芳華歲月,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而不要等到無可挽回的地步才恍然大悟一切都已來不及。

我想電影背後所想要表達的是這樣一層意思。

再不瘋狂我們就老了,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 ,二十歲想要穿的衣服,等到四十歲時再買就不合適了。

或者說,時光匆匆如白駒過隙,不要給自己留太多遺憾。

可是在這些聽起來振奮人心,想像中無比美好的背後,是赤裸裸的現實、是激情退卻之後一堆堆醒目刺眼的財務開支,是盡興歸來重回正軌的失落和再次融入社會的無奈,還有一個人的選擇帶來不可預測的種種以及所要承擔的責任。

我們未曾與生活交手,青春所有最好的樣子我們都會相信,某種意義上是一種幸福。

因為「青春」是很好的一個託辭,你在那個年紀犯的錯很大程度上都能得到原諒,你所有的少不更事都會被「年少無知」四個字所沖淡。

於是很多人難免恃寵而驕,好像拿到免死金牌一般不可一世,繼而為所欲為。可是,這並不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因為不會因為你是一個孩子,所帶來的麻煩就會減少,也不會因為你出於善意,給別人造成的痛苦就會減輕。

能接受你無理取鬧和肆意橫行的都是那些心甘情願或者無可奈何的人。

等你年歲漸長,周圍所有人,包括曾經那些包容你的人,無一例外都不會再縱容你的過失。一個人年紀越大,如果身無長物,窮困潦倒,一貧如洗會越來越令人難以接納和容忍。

影片中底層勞動人民的扮演者摩根弗里曼是一名汽車維修工人。用他自己的話說:「為了照顧幾個孩子,踏踏實實的在引擎蓋下工作了45年」。而另一位男主角則是一位億萬富翁,與王室成員共進晚餐,總統制定政策都要諮詢他的建議。這樣有著懸殊地位的人相遇本就是一個奇蹟,所以才有了後續的故事。才有了完成「遺願清單」所開始的結伴旅行。

他們都被檢測出了癌症,然後不約而同的進入了這一家連醫學博士都沒有的醫院,「維修工」很顯然是因為沒錢,其實這描繪的是我們很多家庭的現狀,一場大病就可能讓一個小康家庭瞬間返貧。

億萬富翁則是被逼無奈、迫於輿論,為了給自己的醫院打廣告,為了維護自己公司的形象而不得不的選擇。

當然億萬富翁享受著最好的醫療也得到了最好的待遇,而「維修工人」吃著令他五次三番抱怨的綠豆稀飯,再向醫生詢問他的最終診斷結果的時候,收到的也只是愛搭不理的託辭。事實是在金錢與各種服務交易的過程中,一個人收穫的回報只會比付出的價值少而不會更多。

與之相對的一面,影片中億萬富翁的病床前冷冷清清,只有他的助理在跟前忙東忙西,跑來跑去。而摩根弗里曼床前則人來人往,很多人都來表達關心或致以溫情的問候。

這是我們窮人有的信仰之一:「我們也許一無所有,可是還有親情、友情和愛情。而有錢人即便家財萬貫,但是他們關係冷淡人情冷漠」。然而事實也許恰恰相反。

之前,有一個新聞報導,講的是一個女子年近三十卻還是依靠親戚朋友的救濟得以維持生計。後來她竟然活生生的餓死在出租房,然後她的家人草草的料理完後事,隔天媒體上門去採訪逝者的親人,他們還是正常上下班,沒有太多的情緒變化,只說:「還能怎麼樣呢?還得繼續生活啊」。

當然這只是個例,但現代社會人情關係冷漠無情的元兇或許就是「貧窮」。一個人為了勉強生活幾乎已經耗盡了所有的心力。富有的人卻能有更多的時間去經營關係,也有更多的資本去創造更多共同的記憶。

弱勢群體形成統一戰線一致對外的原因在於他們需要聚眾取暖,需要依靠相互慰藉和外部的關懷來獲取力量和情感上的支撐。他們追求團結與道德素養無關,而是形成了一個利益共同體,於他們是一個很好的庇護所。

富人們不同,他們很擅長與陌生人形成交互關係,依借自身的力量也能生存,他們所構建的共同體更多的講究個人的價值和付出,團結不是為了人多勢眾,而是更高效能的運作。正如電影中億萬富翁所說:「我不需要你們,而你們需要我」。

我們可以看到往往在戰爭年代或者突遭變故的時候,一個人轉而信佛入教的比較多,當陷入山窮水盡,走投無路的境地,一個人徹底的被擊垮,那時只能祈求老天的憐憫,相信輪迴轉世或者"天堂"與"地獄",依借某種精神力量賴以生存。

於是他們變得能夠理解和接受自我目前的處境,相信人世間所有的遭遇都是修行,相信自己最終會有一個好的歸宿。可是於一個正常人的生活而言,參佛悟道就是一種奢侈。因為若是一個托家帶口拿著月薪的人上終南山打坐十天半個月,那麼很可能馬上就會工作不保,伙食有了上頓沒下頓。

電影中,這一對老朋友在飛機上有過一段關於信仰的對話。

億萬富翁說:「我抵制所有信仰,我不認為在我身陷囹圄的時候,我抬頭看看天祈禱這和那,就能讓我走出困境。我倒希望是我錯了,那樣我就贏了(可以上天堂了)」。

汽車維修工人說:「如果照你這麼說,那地球上95%以上的人都錯了。即便你現在身家億萬,但是死後不一定能上天堂哦」。

究竟是富人還是窮人更有資格上天堂?

當然富人不一定就是壞的,窮人也不一定就是好的。為富尚且不仁,窮凶也可能極惡。要知道人世間除開那些世外桃源和自然的勝地,那些寰宇宮殿,寶剎高樓一定是那些最有權或者最有錢的人所居住,我想天堂也不例外,因為若是每個人都帶著「貪嗔痴恨」走入天堂的殿門,那麼天堂不過是另一個人間。

其實何苦要把自己生活的一些選擇說成是信仰,那隻不過是你與這個世界進行交易的姿態,倒不如坦然承認自我的模樣,然後接受生活本來的樣子,開始自己適合的方式生活。

圖:來源電影截圖

文:花布衣

行客牧花

一花一世界,每一處小世界都要好好去經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假如公司炒了你
Nike運用三年時間,只為創造一款完美跑鞋,叫板Boost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