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擁有100多萬人口的契丹民族集體失蹤,專家用DNA技術揭開千古之謎

擁有100多萬人口的契丹民族集體失蹤,專家用DNA技術揭開千古之謎

契丹,這樣一個勇猛彪悍的民族,在歷史上寫下波瀾壯闊的一頁,不但創造了強大的軍事王國,而且創造了燦爛的文化,然而,它就像他們的文字一樣,神秘而詭異地消失,消失得杳無蹤影。

契丹王朝的滅亡不難從史書中查到,公元1125年,契丹亡國,一部分倖存的契丹人在耶律大石帶領下到達新疆和中亞地區,建立了西遼,它也最終難逃滅亡的命運。之後,頑強生存的契丹人又在今天的伊朗南部建立了起兒漫王朝,但不久即銷聲匿跡了,隨之消失的還有契丹的文化。

難道曾經擁有100多萬人口的契丹民族就這樣消失了嗎?那麼,他們到哪裡去了呢?目前,人們的觀點不一,主要有以下幾種看法:

第一,居住在契丹祖地的契丹人逐漸與其他後起的民族融合在一起。第二,西遼滅亡後,大部分漠北契丹人向西遷移到了伊朗,雖然建立了王朝,但被伊斯蘭化。第三,蒙古與金國的戰爭中,許多契丹人投靠了蒙古,在隨軍東征西討時,散落到了全國各地。

不久前,生活在大興安嶺、嫩江和呼倫貝爾草原交匯處的達斡爾人,引起了專家們的注意。從達斡爾族的生產、生活、習俗、宗教、語言、歷史等方面來看,達斡爾人是繼承契丹人傳統最多的民族。但這些只是間接的證據,是不能給出定論的。

與此同時,在雲南施甸縣,發現了一個仍在自己祖先的墳墓上使用契丹文字的特殊族群,統稱「本人」。在一座「本人」宗祠里,人們發現了一塊牌匾上面篆刻著「耶律」二字,這是為了紀念他們的先祖阿蘇魯,並表明他們的契丹後裔身份。

這兩個事件令大家滿懷期望。專家們決定利用DNA技術揭開這千古之謎。鑒定結果令人欣慰:達斡爾族與契丹有最近的遺傳關係,為契丹人後裔;而雲南「本人」與達斡爾族有相似的父系起源,很可能是蒙古軍隊中契丹官兵的後裔。契丹族的下落從此大白於天下:蒙古人在南征北戰的過程中,頻繁徵兵,能征善戰的契丹族人被徵召殆盡,分散到各地,有的保持較大的族群,如達斡爾族,作為民族續存保留下來,有的則被當地人同化了,零星分布到了各地。

達斡爾族一直供奉本族菩薩庫烈佛,而庫烈兒是800多年前契丹北遷首領的名字。達斡爾族的狩獵、捕鷹、馴鷹、捕魚方式也與史料記載中的契丹人大致相同;達斡爾人愛下圍棋,他們的圍棋和棋盤與我們所見過的圍棋及棋盤有很大區別,但與遼墓中出土的圍棋及棋盤很相似;達斡爾族至今保持著「同姓可為友,異姓可為婚」的婚俗,同姓間不管疏遠了多少代,絕不通婚,這與契丹族同姓不婚的習俗也相同;兩族都信奉薩滿教,「燒飯」致辭骨卜,崇尚黑色,崇拜太陽,行跪拜禮等。

從語源學的角度看,遼代把皇帝的宮帳稱為「斡爾朵」,守衛斡爾朵和保護皇帝的軍隊叫斡爾朵軍。皇帝死後,斡爾朵軍就歸守這個皇帝的陵寢。守衛阿保機的軍隊稱「迪斡爾朵」。專家推測,很可能「迪斡爾朵」在歷史長河中逐漸演變成現在的「達斡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縱古觀今 的精彩文章:

曹丕與伏壽皇后暗中有染,不存在的,只是電影的戲說罷了
精絕城消失純屬偶然?神奇的是城中一切保持原樣,只有人消失了

TAG:縱古觀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