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戛納電影節竟然留了8小時給它!《死靈魂》——中國勞動改造營倖存者的真實寫照

戛納電影節竟然留了8小時給它!《死靈魂》——中國勞動改造營倖存者的真實寫照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電影節,戛納在電影人心目中的地位自然不言而喻。而今年的戛納電影節可以說又讓國人揚眉吐氣了一把,在戛納的各個單元幾乎都能找到中國影人的身影。主競賽單元有賈樟柯的《江湖兒女》,一種關注有畢贛的《地球最後的夜晚》,導演雙周有章明的《冥王星時刻》,評委會還有張震坐鎮,作為中國力量最強的一屆,「中國軍團」在今年紅毯上的表現也毫不示弱。

不過當大家被范冰冰、李宇春紅毯的美艷所驚嘆折服時,有一個「中國力量」似乎是被人們所遺忘了——特別展映單元的《死靈魂》(Dead Soul),這也是導演王兵第二次攜新片出現戛納的舞台,上一次還是2007年戛納上的《和鳳鳴》。

《死靈魂》,同樣的還是紀錄片,不過該片的時長8小時16分,要知道當時的《和鳳鳴》時長還不到4小時。不過單從時長上來說,確實很王兵,他的片子基本上都是三五個小時起步的:《三姊妹》,近3小時;《瘋愛》,近4小時;《鐵西區》,9個多小時;他的《15小時》,真的有15個小時!這樣比起來《死靈魂》倒也算中規中矩。

對於電影的時長,王兵有著自己的體悟——多年導演經歷告訴我:一部長電影需要以一個敘述的模式、簡短精悍的語言來表現。在我看來,這是唯一一種方法,可以讓觀眾在幾個小時之內全神貫注於一個故事情節複雜、豐富的影片之中。

「影片中有很多的內容,所以它才那麼長。」

《死靈魂》講述的是,1950 年代共產黨的「反右」運動。為數不多的幾位被1957年反右派運動打為「極右」思想,被迫參加勞動改造的倖存者,在面對導演王兵的攝像頭時,為我們描述了他們在勞動改造營中不曾為人所知的悲慘境遇.,跟《和鳳鳴》中的和女士一樣,片中的他們也曾遭到監禁、強制勞動、忍飢挨餓,他們所在的「改造」農場就跟戈壁灘中的夾邊溝一樣,同樣地,也是一部反映當時一個國家千瘡百孔的影片。

王兵在一次採訪中說:「(這部紀錄片)唯一的目的就是透過他們的記憶去了解那段他們經歷過、但現在卻無從談起的歲月。

一直以來,我都是根據自身對電影的理解來進行拍攝。所有我片中展現的人物都是來自社會底層的人,他們的生活就是眾多中國平民百姓的寫實。在我的作品中,我不會試圖隱藏什麼,也不會去做誇張。我已從影18年,這些年間,所有的影片拍攝都未受到過的外界干擾和阻礙。

其實對王兵的評價,很是認同影評人所說的那句話:牆內開花牆外香。在國內鮮有人知,甚至被遺忘,而在國外卻獲獎無數。2003年的神片《鐵西區》被英國電影學會(BFI)評選「影史最偉大的50部紀錄片」,也是唯一的華語片;而去年在洛迦諾電影節,以導演奧利維耶·阿薩亞斯(Olivier Assayas)為首的評委團將金豹獎(Golden Leopard)授予了王兵。

他的作品曾在柏林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其中《三姐妹》獲地平線單元獎最佳影片)和文獻展進行首映,並在蓬皮杜中心和哈佛電影檔案館(Harvard Film Archive)舉辦過回顧展。

而今年亮相戛納的《死靈魂》,又將王兵對紀錄片、對內容的敬畏展現淋漓盡致的一次。

2005年,尚且在拍攝《夾邊溝》的時候,王兵有幸結實了幾位夾邊溝改造營的倖存者。但由於「改造」發生在他出生之前,所以他迫切地希望能夠儘可能多的收集到當時勞動改造營里的真實信息。於是,就各方收集倖存者的故事,並用一部很小的數碼相機進行拍攝。

在記錄片錄製之初,必需自籌資金。以很少的人力,有限的拍攝條件,在2005-2008三年間,用鏡頭記錄了120位的倖存者,而此後,一些其它的錄製內容又陸陸續續進行,直到2017。

拍攝的困難絕不止這麼簡單。更多的還是來源於內容本身,像找尋倖存者、說服他們面對鏡頭來講述當年的境遇。由於時間過於久遠,大抵是50多年前,基本上都是靠倖存者與倖存者之間的聯繫來尋找,況且倖存者們幾乎都是半甲老人,分的太散,尋覓之路就更加艱難。在他們身上所經歷的各種政治運動為他們留下的心理創傷,需要更多的時間去贏取他們的信任,從而娓娓道來,像極了郭柯的《二十二》。

所以,對於今年戛納電影節上,除卻那些你熟知或陌生影片,在眾多的影片中,王兵的《死靈魂》絕對值得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娛樂產業鏈 的精彩文章:

《復聯3》終於官宣定檔!這次,到底哪個超級英雄會離開我們?

TAG:娛樂產業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