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尋找中國的第四個互聯網高地

尋找中國的第四個互聯網高地

「創業最前線」首席主筆|胡 喆

本文系作者原創,轉載請申請授權

如果讓你在北京、深圳、杭州之外再尋找中國的第四個互聯網高地,你會選擇哪裡?

本文試圖描述每個高地形成的歷史背景與時代機遇,尋找規律與特例的歷史耦合,找到其中的規律。

然而我們更要放眼前觀,預測中國第四個互聯網高地在哪裡崛起,讓我們對未來充滿希望。

1

北京、廣深和滬杭,成為高地為什麼?

中國互聯網高地的爭奪是一個永久的激烈話題。

老大,毫無疑問是北京。

老二是上海-杭州-長三角經濟圈。

老三深圳-廣州-粵港澳大灣區。

先說說北京,只說一個數字,中國互聯網協會2017年的中國互聯網企業百強中,註冊地在北京的有31家,這已經毫無疑問的確定了北京作為中國第一互聯網高地的地位。

擱到現在有人也許會說,北京作為政治、經濟、文化、科研中心的核心地位無可替代,是政策、錢、資源和人才天然富集的地區,所以才能成為「第一高地」。

如果單從宜居程度和工作壓力來講,北京在數個互聯網高地中絕對不是體驗最舒服的,但是它的價值在於,它給諸多的創業者提供了一種強大的心理暗示—這裡是距離夢想最近的地方。

如果說北京是互聯網高地中的「夢想之城」,那上海-杭州就是「平台之城」。

如果仔細看一下,上海-杭州高地湧現的最多的就是交易+生活平台型的互聯網企業:

代表著整個中國電商大盤的淘寶系,還有其中的螞蟻金服、陸金所,以及淘寶系衍生出來的龐大新零售企業;此外,在諸多細分領域,這裡還有代表著行業巨頭的新美團-大眾點評、餓了么、滴滴打車、攜程……

有人說,2009年到2019年的整個十年,是屬於平台型互聯網企業的,這一點也沒有錯。

這裡或許少了一點北京得風氣之先的敏銳,但確有中國最古老悠久的商業傳統和近現代最好的金融基礎,這裡不乏精明的大腦、對生活質量的渴求還有對數字的極度敏感,如果說北京是憑藉夢想出人頭地的互聯網高地,上海-杭州就是憑藉頭腦而奠定勝局的創業者最喜歡集中的地方。

廣州+深圳目前有10個中國互聯網百強企業,但由於騰訊的一家獨大,它能夠穩居老三。

從歷史上來講,深圳和北京、上海等相比少了很多底蘊和基因,但是它也有兩個人所不及能及之處。比如,整個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區域,擁有最多的互聯網人口和數字經濟基礎;廣東特別是深圳是改革開放的窗口,擁有無數的政策上的優勢和加持。

2

競爭第四高地的方法論

一位非常資深的業內專家告訴筆者,他認為,中國互聯網的第四高地再次誕生在北上廣深這樣的大城市(或略低一點)的機會已經不太大了,原因是:

1、現有的一線特大城市,基本都發展成為了互聯網+數字經濟高地;

2、一線特大城市不可能只有一種經濟形態,而現有的產業經濟規模下,人口(人才)的大量湧入已經帶來了諸多的「大城市病」或說是「資源負效應」,這種經驗不可能在未來再次被重複。

所以,有很多人把目光放在了剛剛升級為自貿港的海南。這裡,既有政策上的巨大傾斜優勢,又有無以倫比的自然環境,還有已經形成一定規模的數字經濟體量,它有著很大的機會。

海南是否有機會呢?我們在下一節來談。這裡,我們再來分析幾個案例,比如說美國的矽谷和印度的班加羅爾。

先說矽谷。美國的互聯網高地不在一個具體的城市,而在矽谷這個漫長的經濟帶。為什麼呢?原因也很簡單,這裡有一大批美國較好的科研機構和大學,但這些大學的畢業生當時卻不願意在當地工作,直到斯坦福大學提出了世界上第一個軟體園(創業園)的概念,和當時的IT巨頭如英特爾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矽谷才得以成為美國IT和科技人才最好的就業基地。

所以,不要說美國是自由經濟的代表,這裡的矽谷也是通過政策傾向+創業環境優化+資源富集+形成良性循環打造的。

我們還可以看看被稱為「亞洲的矽谷」的印度班加羅爾,這裡成為全球最有競爭力的科技基地的原因也很簡單——首先是一批印度頂級的研究機構被遷移到這裡;其次,1999年,印度成立信息科技部,成為當時世界上少有的專門設立IT部門的國家之一,對班加羅爾進行了大量的傾斜;再次,幾乎全球所有的高科技企業,都和班加羅爾有了協作關係。

所以,政策+時機+資源富集+良性循環,同樣是班加羅爾的興起之道。

寫到這裡,我們就可以得出一個推論,海南,或許是最有可能成為中國第四個互聯網高地的區域,下面的一部分我們將詳細的分析這個推論。

3

戰鬥已經打響

海南自貿港毫無疑問是競爭中國第四個互聯網高地最有競爭力的城市。我們不妨按照前述的政策、時機、資源、良性循環四個維度試著分析一下。

最當先的毫無疑問是定位,中央在4月13日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紀念大會上講話時指出,海南自由貿易區建設不發展轉口貿易,不發展製造業,而要發展符合海南定位的,互聯網產業、高科技產業、現代服務業等。

這就給海南自貿區(港)發展數字經濟提供了一個最基本的定位,我們可以稱之為「天時」。

接下來說的時機,指的是海南自貿區(港)抓住機會的能力。

天時具備,海南省委書記劉賜貴提出海南互聯網產業要三年成形,五年成勢,到2020年要達到1000億元目標,海南生態軟體園作為重要支撐,達到500億以上。

海南為此推出了大量的配套政策,讓整個中國的互聯網產業都感到了海南具有的誠意。

海南生態軟體園從建設伊始就在創新運營模式——政府支持、市場化運作。政府在產業政策、政務服務等方面給予支持。省政府專門為軟體園制定特殊產業扶持政策,包括項目支持、企業獎勵、人才政策、「多規合一」極簡審批等。

其中最有海南特色的莫過於,海南省選擇海南生態軟體園作為試點園區開展「多規合一」極簡審批改革。

具體說來,所謂極簡審批,就是入駐型項目「零」審批,只要符合園區正面清單,可直接入園。建設型項目以規劃代立項、以承諾代審批,審批提速80%以上。

園區建成並投入使用了的「企業服務超市」,工商、稅務、公安、社保、公積金、人民銀行等職能部門,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其中,公司註冊3小時內辦結,企業納稅、繳納社保等足不出園就辦理完成。政府從管理型轉向高效服務型,受到企業點贊。

對於這些,軟體園1號員工,2008年4月「一個人,一輛車,一個包」來到海南的平台公司總經理楊淳至總結說:「我們的價值在於干別人幹不了的事情」。

「多規合一」極簡審批改革大大加快了園區建設發展。省委書記劉賜貴視察時指出,海南生態軟體園創造了新的「特區速度」。

再說到資源,海南不僅擁有全國最好的生態環境,還圍繞軟體園進行了各種配套,正在加快推進海南騰訊生態村、中國遊戲數碼港(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與海南省政府合作共建)、中國智力運動產業基地(國家體育總局與海南省政府合作國共建)等100億級產業項目建設發展。

最後也是我們最需要強調的是「良性循環」。

簡單說,只有一家頂級企業入駐成就不了海南的互聯網高地夢,十家,一百家也不太可能。一個「高地」必須囊括從基礎開發到應用研究,從軟硬體配套到各環節銜接,全球接單也全球交付等要素,熔鑄國內其它三大互聯網高地優質基因,從更高的角度再出發。

舉個例子,早在2014年以前,騰訊根本沒有把海南納入其戰略布局計劃。為了引進騰訊,在楊淳至總經理帶領下公司招商團隊「數顧茅廬」尋找合作點,從承辦2014騰訊全球合作夥伴大會切入,硬是把騰訊引進落戶。

事實是,包括騰訊、華為等超過2600家企業落戶,2017年實現稅收14.31億元。今年1-3月,園區稅收4.33億元,同比增長了128.96%。在海南生態軟體園等的有力支撐下,海南互聯網產業發展近3年增速保持在25%以上,是海南12大重點產業增長最快的產業。

4

決定的因素是人

在我們經過漫長的分析和推論之後,終於來到了生態軟體園這片土地上進行實地走訪。其實,也是因為這次走訪,讓我最終相信,是人的因素,讓這裡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楊淳至,風格就像他的名字一樣,淳樸之至。他告訴我,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紀念大會時,他正在台下端坐。

當聽到「不發展轉口貿易,不發展製造業,而要發展符合海南定位的,互聯網產業、高科技產業、現代服務業」等講話時,楊淳至心跳加快,激動萬分。

十年的歲月磨洗,最終證明海南生態軟體園走了一條正確的路。他剛來時滿頭黑髮,現在華髮蒼蒼,很多人都猜錯他的年紀,其實他只是個70後。

這十年里他做了對海南產業有探索價值的事,是踐行「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幹」特區精神的生動案例。但在兩個小時多的採訪里,筆者發現他最大的特點是——對人性的洞察。

比如我們交流海南生態軟體園的優勢,他本有很多可以說,但偏偏不說。他說,比起很多兄弟省份,海南在物質上能拿出來的實在是很單薄,所以我們就力圖做點「暖人心、通人情」的小事,來打動對方。

比如,為了更好的吸引外來人才,軟體園先引入了24小時國際幼兒園,又和北京十一學校戰略合作,投資18億元打造國際一流的K12國際化學校——ischool(微城未來學校)。

但在幼兒園的管理上,楊淳至提出了一個特別的要求,他要求幼兒園7x24小時運轉,也就是說,家長可以全天候的交付孩子,也可以任何時候接到孩子。

楊淳至說:「軟體園裡的員工有的工作很忙,有的上下班時間迥異於常人,有的要和全球聯絡,他們的時區本身都是不一樣的,我們就得去適應這個國際化、現代化的節奏。」

這只是一個最微觀的細節。其實,在楊淳至的帶領下, 讓海南生態軟體園打破傳統的城市規劃理念,從人的基本需求出發,打造工作生活休閑一體化的「微城市」,為在園區生活的人提供綠色出行的物理空間和載體,原創性提出「一里一聚落、一舍一方田、一水一公園、一隅一天地、一鍵一世界」城市建設理念和「15分鐘生活圈,實現事業、家庭、健康平衡」的「微城市」定位……這一切等等,從本質上也是為了更好的尊重人、服務人、留住人。

5月9日,一批國內很有影響力的企業來到澄邁,其中的51社保是國內人力資源領域享有盛譽的一家創業型公司,它的聯合創始人胡萬軍接受了筆者的採訪。

「我們是2016年來到海南的。當時,我們主要為了把一部分業務分拆到海南,也帶有試水的性質,因此我們是租的房。但來了以後,這裡的人真的是打動了我們。我們要辦一張人力資源服務許可,當時整個澄邁都沒有辦過這個證,所有的人都沒有經驗。最後是當地政府和軟體園的人,配合我們一步步溝通才拿下來。記得最出彩的一個細節是,當時整個澄邁縣只有一張可以用來列印這個證的專用紙張,錯了就沒法再改。軟體園的同事陪著我們一點點校對,生怕出錯,那種小心翼翼的樣子,至今彷彿還在眼前。當時我們就覺得,這裡的服務太好了,對人太負責了。」51社保的聯合創始人胡萬軍這樣說到。

胡萬軍同時也認為,對於51社保這樣的企業,在海南有雙重紅利:「海南本地的互聯網人口的快速增加、生態園區內數以千計的企業,這本身已經是一個不小的、且不斷增長的市場;而如果背靠這裡,向全國、全球輸出服務,我們就可以『雙輪驅動』,所以不管是從宏觀還是從微觀來講,我們都會認定這裡有巨大的潛力,所以我們這次不租房了,用直接購買的方式,展現我們的決心。」

這裡記錄的,只是運營軟體園人,和來到軟體園的人,很少的一點話語。但這種對話確實讓我們相信,除了政策、資源、生態、機遇等許多宏大的話題之外,這裡還有人的因素,在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業最前線 的精彩文章:

賈躍亭「回來」了!

TAG:創業最前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