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台灣傳真:霸氣流水席

台灣傳真:霸氣流水席

(國際日報)日前,台灣有一場「超霸氣流水席」引人側目,現場是570桌12人座的喜宴,

還不收禮金,廣邀鄉親來吃。

辦桌現場不但封掉一整條路,辦桌桌數更是一望無際,前方還有宛如小型演唱會的舞台,讓人看了替新人擔憂,敬酒要不要溜滑板車」?是不是第一道菜出來開始敬酒,570桌敬完,剛好甜品上了?

原來這是嘉義縣議員葉孟龍議員8日舉行的婚宴,迎娶助理美嬌娘,當天晚上席開500多桌,宴請地方鄉親,現場還有5000名賓客,包括縣長張花冠、立委陳明文,和前立委顏清標都前來祝賀。葉孟龍是民進黨籍議員,父親葉日朗是前新港鄉長,這場喜宴現場政商名流等共來5000多人,可見地方實力雄厚。

「辦桌」的起源可以追溯至中國的北宋時期,當時設有所謂的「四司六局」是專門從事筵宴服務的機構,與現代的辦桌行業雷同。但是要追究台灣的辦桌文化,最早在清朝統治時期就有,不過當時通常是富裕人家請廚師到家中負責料理菜肴。

由於台灣的辦桌,是受明清時期福建移民潮所帶來的飲食文化,因此台灣傳統辦桌的菜色多以福建菜為主,但之後受日本殖民與國民政府的影響,辦桌的菜色除了原本的閩南菜,也加入了日本的生魚片料理以及隨國民政府傳來台灣的外省菜,在多元融合的背景下,台灣人也逐漸找到屬於自己風味的台灣菜,使得台灣菜顯得更加的多元化。

現今的「辦桌」即一般人所稱的「外燴」,指的是專門承攬宴席包辦的餐飲業者,由廚師到客戶所指定的地點備餐,並安排完整宴席服務的一項活動,且通常具有設宴時間不固定、設宴地點不固定以及參與宴會人員無特定的三種特性,因此也有人將此類型的辦桌,稱作「流水席」。

此外,在一些筵席當中,東家為了讓氣氛更加熱絡,多半會加入一些娛樂性節目,像是在活動會場架起小型舞台請人上去唱唱歌、跳跳舞,這也是台灣辦桌文化的特色之一。

「辦桌」一詞其實是以台語發音,指的是辦好桌上的料理,即是煮上一桌好菜,好讓客人可以飽餐一頓,而在辦桌活動中,是由總舖師負責主導與決定整個宴會的菜色和流程。

辦桌和流水席是不同的,以前餐廳不是很多,家有宴會大多叫廚師外燴,到府辦桌請客,所以會有「辦桌」的由來。

但流水席意思是說不管來人多少,來滿一桌開一桌,不限人數不限時間的意思哦!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願意回歸傳統,以辦桌的方式宴客,有財力的人,就擺流水席,海派個過癮啊!

國際日報-第一手商業資訊最精華文藝娛樂。

傳播中國資訊,推介中國品牌,服務于海內外華人華僑和中國大陸所有同胞,歡迎關注國際日報微信公眾平台訂閱號。

微信號:InternationalDaily

二維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國國際日報 的精彩文章:

川普簽署備忘錄 對華祭600億美元關稅 道指重挫724點
洛杉磯計劃投入雙倍經費治理流浪漢問題

TAG:美國國際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