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致敬經典 堅守夢想——評電影《愛樂之城》

致敬經典 堅守夢想——評電影《愛樂之城》

致敬經典堅守夢想

——評電影《愛樂之城》

還記得是17年情人節這天和朋友一起去影院看的,本以為會是個男女主人公經歷一系列挫折最終幸福美好的生活在一起的童話結局,畢竟影片選擇在情人節當天上映,但結果出乎意料,卻沒有讓我失望。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不完美的結局才是人生的常態。

電影《愛樂之城》是由達米恩·查澤雷導演,艾瑪·斯通、瑞恩·高斯林等主演的美國影片。影片講述一位爵士樂鋼琴家與一名具有抱負的女演員之間的愛情故事。

作為一部歌舞片,導演對鏡頭調度和人物調度發揮到了極致,這部電影給我極大的震撼。影片的開場就是一個長達六分鐘左右的長鏡頭,這場一鏡到底的洛杉磯交通阻塞,人們紛紛下車起舞歌唱,是在呼應雅克·德米歌舞片《柳媚花嬌》的開場部分。這場戲也與德米的另一部歌舞片《瑟堡的雨傘》一樣,所有對白都是唱出來的,好像他們生來就用歌聲表達一樣。而嘉年華般的街舞、體操的融合,包括人們在車頂起舞,則是借鑒了艾倫·帕克的歌舞片《名揚四海》。影片中米婭和賽巴踱步到山上時,賽巴抓著燈柱開嗓無疑是《雨中曲》中金·凱利唱著《Sing"in the Rain》在雨中繞著路燈起舞的畫面,就差手裡拿把雨傘了。影片的最後充滿深深的惆悵與遺憾,已經結婚的米婭和丈夫偶然走進塞巴開的爵士俱樂部,他們各自實現了夢想,卻與他們的愛情失之交臂。當兩人的目光交織在一起,正是致敬了《卡薩布蘭卡》。「全世界有這麼多城市,城市裡有這麼多酒吧,可她卻偏偏來到了我這兒。」《卡薩布蘭卡》中是里克夜總會,里克不得不對他的命運做出一次抉擇;《愛樂之城》是塞巴爵士俱樂部,也通過臆想的方式做出了命運的另一版結局,它從現實抽離卻又關照著現實,是一面鏡子,映出夢想與愛情、現實與童話的落差。除這裡提到的幾點外,整部影片致敬經典的影子數不勝數。

接下來我們來講講貫穿影片的——愛情與夢想。片名《La La Land》這個詞是英語里的一個常用語。韋氏詞典里 "La La Land" 的解釋是: "an euphoric dreamlike mental state detached from the harsher realities of life", 即一種極樂的、在夢境中一般的、脫離殘酷現實的精神狀態。另外,La La Land也是影片故事所在地LA洛杉磯的別名。洛杉磯,無數年輕人來好萊塢尋夢、無數人的夢想在這裡破滅,然而永遠有人在尋夢,有人年輕著,這個城市的星光永遠不會昏暗,似乎永遠都那麼美好。就像無數擁有夢想的我們,在生活里掙扎,雖然最終會不會成功我們並不得而知,但我們仍然會堅守我們的夢想。影片中的米婭和塞巴也是一樣,他們是城市中為了夢想苦苦掙扎的「我們」,在追逐夢想的同時遇到了相互取暖的人,然而堅持夢想還是面對現實永遠是一個跨不過去的選題。人人都會遭遇的愛的難題,明知早晚會分開,為什麼最初要開始。《愛樂之城》講得也是相似的故事。沒有誤會,也沒有天災人禍,但人與人的相守相愛,就是那樣難,是連在一起吃一頓飯都是要珍惜的緣分。影片的最後導演用了蒙太奇的手法,米婭想像如果當初獨幕劇演出成功,塞巴在台下滿場觀眾里歡呼,接下來擁吻、結婚、孩子,這一切尋常又美好。然而音樂平靜下來,鏡頭迴轉,一曲終了,台上是塞巴依然孤單的身影,台下是身旁有著丈夫陪伴的米婭,方才發生的一切不過是塞巴與米婭一起融進這首屬於他們共同的曲子之中的感情罷了,塞巴起身致謝,米婭起身離開,目光交匯又分離,黑屏,全片結束。這樣一種具體的心痛。不得不讓人感嘆,人終其一生,滿滿都是遺憾。

La La Land

文章內容代表作者觀點,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歡迎轉載

歡迎投稿

今日編輯:非常倒霉的朱利維同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劇藝花坊 的精彩文章:

淺析《岡仁波齊》信仰主題的影像呈現——紀實篇

TAG:劇藝花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