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先處人事,再處世事!

先處人事,再處世事!

先處人事,再處世事!

滾滾烏江東逝,匯成一段歷史。公元前202年,一頭雄獅在這裡倒下,漢王朝從此抬起驕傲的腳步,一路奔跑。人傑鬼雄,英名千秋難慰一腔熱血;拔山蓋世,壯歌一曲盡抒萬丈悲情。昔日霸王,英雄氣未斂,本該東山再起,何言無面?

先處人事,再處世事!

項羽,

一開始在楚漢爭霸中是處於上位的,

這都得力於他所帶領的八千嫡系江東子弟兵,

為其捨生忘死的拼殺,

要知道秦軍戰鬥力是比較強的,

因而可以說在現今這個社會,

要想闖出一片天地,

干出一番事業就必須,

要組建一支強健又團結的隊伍或參與其中。

先處人事,再處世事!

項羽,

為什麼連強大的秦軍都擊敗,

卻不敵實力弱於自己的劉邦呢?

這裡有兩個主要原因導致他逐漸敗退。

一則是他過於重情重義,

其實他可以借鴻門宴之機殺死劉邦,

但卻於心不忍,

可謂婦人之仁,

其實我們發現,

項羽在烏江會見了圍追他的老相識呂馬童,

並且呂馬童最後取項羽首級而封侯。

這個小插曲卻反襯出,

當處於生死存亡這種絕對時刻,

是不能夠意氣用事的。

在我們生活中同是如此,

我們不去主動傷害別人,

但當別人已經不再仁義時,

如企業之間各種競爭,

我們就不能再一味忍讓,

謙和居恭。

先處人事,再處世事!

先處人事,再處世事!

第二個原因則是,

項羽由於不太注重情商的利用,

所謂得民心者可以謀天下,

從他的西楚集團先後失去了

韓信、黥布,范增。

而這些人如韓信卻給對手劉邦帶來了極大的幫助,

范增出走,項羽則更加勢單。

劉邦卻善於取信於人,

得到大家的輔助與擁護。

由此可見,

好好善待身邊人,

自己將會如魚得水,

我們在生活中還是要維護好,

與身邊比較親的人之間的關係。

而對於劉邦而言,

韓信這個對手可以消滅,

但最好是成為共贏的朋友。

先處人事,再處世事!

先處人事,再處世事!

項羽,

最終選擇自刎,

自雲乃是「天亡我,非戰之罪也」,

他自覺無顏面對江東父老,

這表明他處事還是太過武斷,

不能學會忍辱負重,

其實很多時候,

哪怕只有一絲希望,

我們也應該把握住,

而不能功虧一簣,

遺憾終生。

有很多人都是大器晚成,

熬到最後才是贏家。

所以要學習紅軍的長征精神,

雖然革命發展下去十分艱難,

但只要心懷希望,

堅持走下去,

會有生的出路。

先處人事,再處世事!

項羽的死,

也有一部分是由於虞姬的逝去,

我們都是有血有肉,

有情感的人,

活著也就需要感情及精神的支撐,

項羽失去了身邊最親近最愛的人,

他的精神在本來戰局已經失利的情形下,

則變得更加渙散與消沉,

最終也就選擇了隨虞姫一同而去的結局。

我們也在這個人世間活著,

無時無刻不需要與他人進行感情的交流,

以及彼此的慰藉,

所以

我們從現在起,

就需要去關愛身邊的親人及朋友,

因為他們是我們短暫人生中陪伴我們成長,

迎接無數挫折與磨難,並且給我們信心力量的人。

先處人事,再處世事!

行文至此,頗有感觸!

項羽的一生,

足以看出情商很重要,

善待身邊的人是處理事情的前奏,

先人後事,

處理好與他人的關係,

總之,要懂得處人事,再處世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七點家庭 的精彩文章:

信任毀了,人心就沒了
曾經,謝謝你來過

TAG:七點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