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和田玉的一種新「處理方法」

和田玉的一種新「處理方法」

和田玉是目前市場佔有率較高的玉石品種,隨著玉石的熱銷及價格的一路攀升,以前在加工時被廢棄的邊角料、殘次料、廢料等也被開發利用起來,使得和田玉的處理方式也與時俱進,除去以前常見的浸蠟、染色、磨光、做舊等優化處理方法,近些年又出現了如拼合、裂隙充填等新型處理方法。

表面半圓形凹坑及圓形色斑

放大檢查可見氣泡群

兩部分光澤明顯不同

近日筆者在實驗室鑒定送檢樣品時,發現了一支手鐲的糖色部分與正常和田玉的糖色不同,在進一步檢測後發現是一支補膠手鐲。

送檢的補膠手鐲

首先,這隻手鐲在正常光線下肉眼觀察時可看出糖色部分與白色部分的光澤明顯不同,白色部分呈現和田玉的油脂光澤,而糖色部分則呈現蠟狀、膠狀光澤。

其次,糖色部分的分布及形狀與常見的糖色不同,呈凌亂的不規則狀分布,還有幾處呈標準的圓形,而天然和田玉糖色中未見到有如此形狀的顏色分布。另外,同種顏色均勻無深淺變化,深色部分與淺色部分沒有層次感,是相互參雜的,不像天然糖色會有深色在淺色上的疊加感。糖色部分與白色部分銜接處非常生硬沒有過渡,不自然。

天然皮色過渡自然

此外,觀察時還可見糖色部分有數個半圓形凹坑,是拋光時氣泡破裂形成的。在15倍放大條件下,用底光源觀察糖色部分,內部可見大量氣泡成群分布。

天然皮色有疊加感

天然糖色過渡自然

用硬度為6的硬度筆在手鐲內側輕刻,白色部分刻劃不動,而在糖色部分則留下了刻劃痕迹。

用折射儀檢測不同部位的折射率,白色部分為和田玉的折射率1.61(點測),而糖色部分則僅為1.53(點測),明顯不符合和田玉的物理性質。

用密度秤檢測密度,該支手鐲的密度也略低於和田玉2.95(+0.15,-0.05)的密度,為2.89g/cm3。

天然糖色有疊加感

天然糖色有深淺變化

最後用大型儀器紅外光譜儀進行定性檢測,白色部分與糖色部分的紅外圖譜完全不同,並且顯示了膠的吸收圖譜,由此可以進一步確認該樣品為和田玉補膠手鐲。

天然糖色有深淺變化

顏色過渡不自然

此類處理方法的和田玉在實驗室時有發現,說明市場上已經出現了不少的該類產品,目前來看該類產品只要多加註意在感觀上就可以區別,比如觀察糖色部分的光澤、分布特徵、表面是否有半圓形凹坑、內部有無氣泡等,在不能確定是否是補膠處理的和田玉時還可送至正規檢測機構進行鑒定。

(本文選自《中國寶玉石》雜誌2018年5月增刊,總第142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寶玉石雜誌 的精彩文章:

TAG:中國寶玉石雜誌 |